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结合低弹性绷带包扎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
程静
摘要:目的:研究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结合低弹性绷带包扎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接收的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患者中抽选74例展开研究,应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结合低弹性绷带包扎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患肢肿胀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单侧乳腺癌相关肢体肿胀的患者;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的患者;认知功能正常、神志清晰的患者。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上肢肿胀为手术以外因素所致的患者;合并急性感染性灶存在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将患者的患肢抬高,结合压力仪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
观察组患者接受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结合低弹性绷带包扎治疗,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即为结合人体淋巴系统分布、淋巴循环防线,以铲型、拇指画圆等手法将全身淋巴系统激活,推动淋巴液回流至静脉系统,将淋巴液于患侧区域组织间隙中聚集。以双颈部与锁骨之下-患侧肋间-腋下-上臂-前臂-手部的顺序激活淋巴系统,以上述反方向施淋巴回流工作;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手指需要紧贴患者的皮肤,将皮肤褶皱增加,促使淋巴液流入附近淋巴结中;一周五次,每次40-60分钟,共治疗一个月。结束上述治疗以后,立即对患侧手、前臂以及上臂实施包扎工作,共四层,最内部一层为基本材料层,即纯棉套筒,其次为垫层材料、纱布层以及低弹力绷带层。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患者治疗后的肿胀程度——若皮肤处于正常状态,皮肤紧张且有皮纹存在为Ⅰ度;患肢皮肤处于较为正常的状态,皮肤紧张且无皮纹,局部皮肤温度较高为Ⅱ度;皮肤紧张且发亮,无皮纹,皮温较高,且有张力性水泡存在为Ⅲ度。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观察指标数据,两组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患者的等级资料应用[n(%)]表示,用秩和檢验(z),若结果显示为p
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结合低弹性绷带包扎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
本文2022-10-30 08:47:43发表“医学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53520.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