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数据环境下公共突发事件的协同治理探究

栏目:城建环卫发布:2022-10-30浏览:2471下载284次收藏

孙金艳

摘? 要:公共突发事件的治理在现代社会风险治理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在信息化时代,可以通过充分运用大数据的优势,从而更大程度上提升公共突发事件的治理效能、防范化解重大的风险、健全公共突发事件的协同治理体制。本文将从大数据的特点、公共突发事件的协同治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大数据;公共突发事件;协同治理

引言

城市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是政府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传统的公共突发事件治理中涉及到的机构繁多,并且各個机构之间协作机制不健全,总体治理效能较低,因此,信息时代下运用大数据进行公共突发事件协同治理模式的探究对于城市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切实提升公共突发事件治理的有效性。

1大数据环境下的公共突发事件协同治理

1.1大数据的含义

大数据是随着中国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形成的数据信息,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也使得大数据涵盖各行各业的数据信息内容,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能够获得有效的信息内容。政府在公共突发事件治理中运用大数据分析能够更加精准地以数字信息的方式全面、真实地了解相关情况,同时凭借算法模型能够精准预测事件走势,便于事件负责人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1.2大数据在公共突发事件协同治理中的优势

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系统性的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程,运用大数据的优势能够提升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效率。

首先,大数据具有规模性。大数据的规模性能够对于公共突发事件处理中进行应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大数据的规模性在对公共突发时间的追踪、分析研究、资源分配以及网络舆情控制等方面都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地进行分析处理,利用大数据的规模性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科学分析的依据,加强应急处理的组织领导能力。

其次,大数据具有多样性。大数据的多样性分析能够更好地处理公共突发事件的多变性。在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参与,涉及到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内容较多,也较为复杂,各个治理主体之间要数据共享和进行业务的无缝对接,同时,不同部门在进行事件处理时也要选用不同的信息内容进行有效分析,侧重点有所不同,这些信息是事件的客观展示,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数据信息能够为组织决策提供坚实有力的依据。

再者,大数据具有高速性。互联网数据信息分析能够根据数据资源快速模拟分析出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及时客观地呈现出分析结果,便于组织领导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实时监测、追踪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最后,大数据的价值性体现。大数据的价值性主要体现在对应急处理的精细化管理中,能够从海量信息中精准提取有用信息按照成熟的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和定位,进而优化应急处理流程和方案,同时还能够及时处理反馈信息形成良性的循环。

因此,大数据环境下公共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课题分析对于驱动应急事件处理的整体性、精准化治理和深入化治理非常必要。与此同时,将原有的应急协同信息机制相结合,立足城市公共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资产维度、能力维度、行动维度以及网络维度运用大数据对各个维度进行数据层面的分析,对于协同治理体系构建中的信息协同机制构建有促进意义。

2“大数据”驱动下应急管理的“智”理

2.1运用大数据实施整体性治理

在上世纪后期的新公共管理时期希克斯就提出了整体性治理的理念,这主要是基于公民的需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协调、整合和责任的策略制定,从而实现整体政府的良好运行状态,各部门协同治理的整体治理理念符合社会治理的发展需求。由整体性的概念可以明确整合性治理的特征,但目前多数的公共突发事件处理处于碎片化、部分化的状态,传统的治理模式已经难以应对具有高度复杂性、多部门协同治理和情况多变性的公共突发事件。整体性治理是作为联合公共突发事件各部门的碎片化工作和大数据技术而进行的新的治理模式,这也为大数据环境下的应急治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在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大数据的整体性融合中,首先,治理需求是整个治理工作的目标指引,整体性治理的核心就是依靠政府的权力将多部门的资源要素等进行整合和协调的统筹治理;其次,多元整合治理还需要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撑才能够发挥最大效用。大数据技术对处理众多复杂的信息处理足以体现其高效性和快捷性;最后,整体性治理是大数据技术和公共突发事件处理的连接点,大数据贯穿于整个事件应急准备、应急处理、秩序恢复,以及对事件的监测、预警等过程中,有效地打破了应急处理的碎片化状态,提升了公共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效率。

大数据环境下公共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整体性治理是以需求为导向的,从国家政府在制度层面来看,是站在宏观角度从顶层设计层面强化了公共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也是从国家政府管理的角度探究新的治理模式和治理技术。近年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新技术的运用加快了应急事件处理的技术创新,更加科学地提高应急监管机制和风险防范技能,大数据技术对于重塑和改造政府的应急管理模式具有显著优势。另一方面,公共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微观层面来看,首先,公共突发事件管理组织需要在应急处理中迅速反应、监测预警并进行有效的防范治理,大数据技术可以从中挖掘出关键的信息从而分出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够降低应急处理的不合理性,减少公共突发事件的危害。其次,当今社会面临的公共突发事件大多数都呈现高度复杂性和多样化的特点,大数据技术能够提高救援的效率,强化救灾资源配置的效率,使得应急处理决策更加科学精准;最后,在整个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过程中,政府、专家和民众对数据都有很强的依赖性,希望通过数据能够了解事件的进程。

总之,运用大数据可以公共突发事件的协同治理决策的科学性。在治理过程中,多元治理主体共享数据信息,并根据部门的分工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共享数据处理结果,打破了各个部门的“数据孤岛”,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协商。构建整体性的公共突发事件协同治理模式就需要构建应急处理大数据“采集——应用——分析”的制度规范,统一的标准化作业流程促进了数字化应急治理体系的完善。

2.2运用大数据实施精准化治理

公共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精准化,旨在提升各部门对于公共突发事件的控制力、资源分配能力和对不同情况下的事件处理能力的提升。精准化治理首先要从问题出发,分析不同群体的需求、不同类型的问题区分、不同处理方案的实际效果反馈等,将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治理。现代化的应急处理涉及到的管理部门较多,对于每个部门调动发挥其最大作用需要运用大数据进行客观分析。其本质是转变传统单一的治理模式,形成复合治理模式,将多元化的治理主体精准布局,以合作互补实现协同治理,形成分工明确的协同治理模式。例如,在突发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中就需要交通部门、移动运营部门、公安部门等协同首先控制病情的蔓延,运用大数据精准监管人员的流动,同时,卫生医疗部门、医疗科研机构等则要协同对病毒进行分析探究病毒的形成、传播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等;同时公安部门还要及时控制网络舆情,帮助稳定民众的情绪,在此过程中只有每一部门精准完成任務才能够快速控制病情蔓延,重新稳定社会秩序。

其次,在明确精准化治理目标的前提下,要将大数据技术进行改进提升,优化问题和需求收集,对各项反馈进行有效处理,逐步提升管理的精准化。大数据治理就是从数据的规划、采集、分析处理以及结果运用的过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监督、评定和指导实现大数据治理的有效性。但不同的事件所需要收集的数据内容不同、需要采用的数据分析模型不同,还要考虑到数据的生命周期。为了实现大数据的可控性和价值性,就要先进行数据规划,明确数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执行方法、规则等,明确各类数据形式的获取、各类算法和分析技术的运用,数据分析结果对应急处理的指导意义等,从精细化每一个大数据治理的过程中发挥大数据治理的优势。

同时,对于不同的需求和现实条件,在进行应急处理时要因“需”制宜,个性化的方案和措施能够最大化提升治理效果,降低无效治理,避免资源浪费。如,对于综合治理和重点治理的精准化区分,在公共突发事件中运用大数据来确定事件的严重程度,重点治理区域和治理人群,这部分采用重点治理的方案,对于其他次重点部分和对象则可以采用综合治理方案;再如,针对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运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明确常态化治理或非常态化治理方案,清晰的风险源实时数据检测就可以形成常态化的治理机制,对于复杂多变且难以预测的风险源则要采用非常态化治理。对不同阶段、不同情况的公共突发事件精准化区分协同治理才能够提升治理效率。

现阶段大数据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在未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中,以加强风险动态监测和智能决策为目标,从数据治理的规划、采集、分析等方面进行改进,能够在公共突发事件治理中构建一个动态数据分析平台,对各种情况进行仿真演示,提升风险预警的精确性和前瞻性,为寻找解决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2.3运用大数据实施参与式治理

参与式治理是指在公共突发事件治理中多元治理主体之间通过信息共享、意见交流、结果共享等协作方式形成最终的较为完善的治理方案,每一治理主体之间要在此过程中互相信任、互相分享重要信息,相对于单一的处理模式能够提升应急处理效率,降低应急治理成本。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公共突发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数据抓取分析,并得出客观的分析结果,参与应急处理的不同主体能够根据不同阶段的治理需求制定与之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承担相应的治理任务,并对各个方案的反馈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各阶段各部门之间要数据共享提升应急预测的准确性,使得应急处理措施和效果反馈之间形成及时准确的双向互动。

例如,在新冠疫情的应急处理中,处理应急资源配置问题时,志愿者建立了资源对接平台使得各项数据快速获取,解决实际问题。将各项医疗资源的按照一定的类别划分进行准确呈现,通过大数据中的数据抓取技术能够及时了解需求物资的名称、数量以及物资运输方式等,后台还能够进行数据统计,对接下来的应急救援制度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这是在精准化指导下的各部门提升参与度的有效方式。同样的数据抓取方式在今年郑州出现的特大洪水灾害事件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及时收集到了短缺物资的名称、数量等信息,在短时间内解决了人民的需求,恢复了社会秩序,效率非常高。

与之前的突发公共事件非典疫情相比,更能够凸显大数据环境下的参与治理。运用大数据的算法平台对于疫情追根溯源、分析传播途径、预测发展趋势等有重要作用,同时大数据技术在网络社交平台、远程教学办公软件、数字支付等方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以确保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进行也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

同时,大数据在网络舆情处理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主流媒体人民网、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可以在公共突发事件中起到引导舆论走向的作用,在每一次的公共突发事件中总会有一些危言耸听的言论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众多的信息使得人们难以辨别真假,主流媒体的权威发布是最具有可信性的,可以帮助民众鉴别不良信息,稳定民众情绪,使得各项应急方案能够顺利落地实施。例如,在新冠疫情的应急处理中,各个主流媒体和信息平台都对疫情数据进行了实时播报,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在各个平台上同时发布的科学防疫信息,对不正确的防疫信息进行辟谣,有效传播正确的防疫措施,引导居民做好个人防护,提升防疫效率。

由此看来,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使用推动了政府进行改革,加快了数字化政府的转型和建设,构建协同治理的国家数据中心体系,用数据管理、用数据解决问题,统筹调动各个资源进行应急处理,发挥大数据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作用,提升各个多元治理主体的参与管理程度。

结语

具有规模性、多样性、高效性和价值性特点的大数据技术为公共突发事件协同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构建公共突发事件协同治理模式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从实施整体性治理、精细化管理治理到参与式治理,大数据技术综合多元治理主体的特点进行统筹调配安排,促进应急处理协同治理方案的有效实施。但也需要明确大数据技术和公共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关联方式是因不同情况而变化,因地制宜才能够发挥大数据技术的最大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月琳,张秀,张琳,冉从敬,何梦婷,刘先瑞.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科学应对与思考:图情专家谈新冠疫情 [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0(02)

[2]王伟军. 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情报机制及体系 [j].? 图书与情报. 2020(01)

[3]赵发珍. 我国突发事件中的应急情报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j].? 现代情报. 2020(02)

[4]柯思思,朱朝阳,张刚,严亚琼,杨小兵,汪鹏.? 应用德尔菲法构建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9(06)

大数据环境下公共突发事件的协同治理探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