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模式用于PICC置管患者中效果分析
廖丽萍
摘要: 目的 研究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1.1~2022.1在本院选取50例picc置管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为a组,实施常规护理为b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对比b组,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满意度高(p<0.05);干预前两组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a组较b组评分均高(p<0.05)。结论 在picc置管患者中给予集束化护理模式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满意度,值得借鉴。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模式;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13--01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已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特别是需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不仅能够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且具有操作便捷、留置时间长、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小等优点[1]。但在picc置管过程中若护理不当,极易引起导管堵塞、交叉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患者预后恢复。故加强picc护理干预至关重要。集束化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措施,其主要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依据,以处理某种难治性疾病的护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保障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2]。因此本文就本院选取的50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观察集束化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 2021.1~2022.1本院选择的50例picc置管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5例。a组男、女各18、7例,年龄在20~60(45.25±5.87)岁;穿刺血管:贵要静脉、肱静脉、其他分别为17、6、2例。b组男、女各19、6例,年龄在20~60(44.87±5.19)岁;穿刺血管:贵要静脉、肱静脉、其他分别为16、8、1例。2组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
入组标准:(1)均符合《静脉输液治疗手册》[3]中picc置管指征;(2)生命体征平稳;(3)年龄>18岁。排除标准:(1)伴多器官功能衰竭;(2)与患者沟通存在障碍;(3)置管前伴静脉血栓史或已接受护理者。
1.2 方法
b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给予导管维护、穿刺部位皮肤護理等,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等。a组采取集束化护理:(1)成立小组:建立集束化护理小组,由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及主管护师组建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考核等。(2)穿刺护理:充分评估患者血管条件,明确穿刺点、进针方向,以穿刺针针尖对准拟定穿刺点,轻轻下压15°~30°沿血管走向,向近心端方向进针,见回血后进针少许,推进穿刺鞘拔出金属针芯,将picc经穿刺鞘缓慢置入上腔静脉。(3)做好picc维护:①定期对接头位置进行消毒,更换辅料,尽可能选择无张力粘贴透明辅料,确保置管及其周围皮肤干燥、清洁。②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对滴速进行调节,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病情变化等。③确保管路通畅,输液结束后以生理盐水冲洗管腔中残留液体,并消毒,随后注入肝素生理盐水,盖上肝素帽,并固定。④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⑤依据患者具体状况,明确导管留置时间。(4)心理疏导:掌握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并给予相应的疏导、支持;除此之外,引导患者实施呼吸放松训练、听音乐等方式促使其身心放松。(5)出院前指导:出院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picc有效维护方式、相关注意事项等,并嘱其定期观察导管、穿刺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状况;同时告知患者定期回院进行导管维护,若发现问题应及时拨打电话咨询,若穿刺部位出现异常应立即到院处理。2组均持续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静脉血栓形成等。②以本院自制调查表评估两组满意度,量表0~100分,<60分:不满意,60~80分:满意,>80分:非常满意。③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4]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对表中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进行评分,各项分值在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0.0程序处理,t检验计量数据,采用x±s描述,χ2检验计数数据,采用%描述,组间存在差异以p<0.05表达。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满意度对比
a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b组24.00%,满意度100.00%高于b组72.00%,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a组评分均高于b组(p<0.05),见表2。
3 讨论
picc置管在长期静脉输液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具有操作便捷、安全可靠等优点,可显著减少药物外渗引起的周围组织水肿、挛缩等并发症[5]。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picc置管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患者预后恢复,且极易引起医患纠纷,造成不良后果[6]。因此针对picc置管患者应尽早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预后。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措施,其主要是将经临床证实,并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效的一系列护理措施,以最佳的组合方式形成的护理方案,可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将多种独立措施合并,促使护理方案更具针对性、个性化、科学性,进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保障护理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7]。本文研究显示,a组较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满意度、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由此表明,对picc置管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模式,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其日后生活质量,提升其满意度,对picc置管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原因在于,本文采取的集束化护理模式中,通过组建集束化护理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考核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体护理质量,促使患者获得的护理干预更具针对性、个性化;经过强化医护人员防范意识、置管操作水平、规范流程等,可尽量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并发症发生;加强picc维护工作,可保障picc置管有效性、可行性;做好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可增加患者认知,提高其配合度;出院前进一步进行关于picc相关知识宣教,可延长picc使用时间,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其更为满意。
综上所述,将集束化护理模式应用于picc置管患者中,可显著降低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为其日后生活质量提升提供保障,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黄菊华,张甘棠,周宾华,等.集束化护理预防老年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6):117-120.
[2]曹浪平,刘艳辉,罗婉嘉,等.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在神经外科icu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0):1-4.
[3]罗艳丽,胡秀英,宁宁主编.静脉输液治疗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07.
[4]刘海燕,廖桂凤,谭妙娟.集束化护理在早产儿picc置管治疗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3):4371-4373.
[5]徐鋆娴,马小琴,谢晓云,等.集束化护理应用于picc置管及维护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9,18(4):13-17,21.
[6]胡素琴,王桂玲,祁静,等.改良式集束化护理策略在160例肿瘤患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实践[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3):640-644.
[7]赵晓维,王霞,王欣然.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肿瘤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皮肤损伤的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2):4369-4374.
集束化护理模式用于PICC置管患者中效果分析
本文2022-10-30 00:18:17发表“医学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4747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