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科技外交智库建设研究
摘要:[目的/意义]及时掌握美国高校科技外交智库的内涵、特征、功能与路径等,对中国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意义。[方法/过程]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概括“科技”“外交”“高校”“智库”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选取普渡技术外交中心作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围绕“技术外交”的组织框架、资金来源、管理团队、产品与活动等。[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普渡技术外交中心具有依附党派的政治外交、立足高校的技术优势、促进流通的旋转性、挑战导向的创新性等特征,对中国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带来4个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科技? ? 外交? ? 高校? ? 智库? ? 普渡技术外交中心
分类号:g644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2.03.15
1? 前言
進入21世纪,全球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给各国决策者在制订战略规划带来机遇与挑战的同时,也为各国智库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多的舞台与渠道。传统的智库只是努力地成为知识与政策的纽带,而现在的智库则肩负着将知识、科技与政策聚合的重担。在大科学时代,科学与技术的交叉融合成为显学,新技术肇始于科学基础并推动科学基础研究创新,通过知识生产将科学创新的规律和原理等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当前世界的重大创新突破往往来自科学家所知晓领域之外的复杂交叉跨界领域。一个国家必须确保社会公共领域的政策议程主动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而不是仅仅对社会问题或国际影响做出反应,否则为时已晚,因此“科技外交”等新型交叉融合的智库应运而生。
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ttcsp)《全球智库报告索引》[1]2020年的统计,美国智库的数量与质量始终在全球智库系统居于领先位置,其发展一直离不开高校的支持与协助,其中与高校密切相关的智库约占总数的80%。普渡大学屹立潮头,于2021年7月7日宣布建设美国首家高校科技外交的交叉融合新型智库“普渡技术外交中心”①(center for tech diplomacy at purdue,ctdp)。在中国与区域组织或其他国家的竞争与合作时,国内智库研究者需要掌握全球新型智库建设的动态、趋势与热点,在中美竞争对抗下,对美国外交政策具有重要影响的美国高校新型智库建设更需要加倍重视。因此,本文选择ctdp作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以期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建议。
2? 研究综述
2.1? “科技+外交”
科学、技术、创新成为国际关系中日益重要的主题。拜玛(stephanie baima)[2]指出“科学+外交”具有科学外交、外交科学、外交中的科学等三个维度。杨(young)等[3]揭示科学外交治理、知识动态和决策的运作模式。金砖四国近年的外交主题围绕科学技术创新合作领域[4],技术经济的变革带来的全球创新活动模式,将指导欧洲国际创新政策制定和外交官创新的工作[5]。丹麦是全球第一个采用“技术+外交”政策的国家,并设置了科技大使馆,将技术进步、数字化和在线人类行为视为贯穿各领域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重点[6]。
科技外交成为世界各国外交的重要阵地,技术对国际事务和外交政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特别是制造技术领域的影响通过国家间的权力转换而普遍存在。美国在1945年之后就让原子弹和氢弹等科学技术研制的新武器成为外交领域的谈判工具[7];欧盟委员会通过全大西洋研究联盟运用海洋科学外交实现其在大西洋的政治影响力[8];美国在与中国的政治对峙中,更深层次的担忧是贸易战背后的技术竞争[9],确定与中国的技术斗争只是贸易战还是争夺全球主导地位的技术竞赛成为美国外交事务的一个新维度[10];以色列抓住基于技术、创新、体育和外交等融合“体育+技术+外交”的新机遇,助力以色列作为新兴国家的发展[11]。
2.2? 智库外交
随着中国国力和全球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国外智库尤其是美国智库开始积极深入地研究中国,为本国的涉华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决策提供知识服务。国外学者十分注重研究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政策,这从侧面肯定了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及实践的伟大成就[12]。美国智库涉华研究针对中国的表达和内容更趋负面,展示其对华价值立场和认知态度的对抗性,整体朝着“新冷战化”的模式发展[13]。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对美国智库专家形成强硬态度具有重要影响[14],而多位学者出身的拜登政府精英团队划出“不冷战、不脱钩”的战略底线和明确“中美竞争”的战略定位[15]。
国内学者十分重视中国智库公共外交的功能、模式、角色与影响力等方面的研究。刘峰[16]认为我国高校智库具有公共外交的天然优势和固有功能;王莉丽[17]指出中国智库公共外交主要包括以我为主的融合传播模式和双向对等传播模式;张骥等[18]认为可通过塑造国际议程、影响他国决策、影响本国决策等3种方式提升智库国际话语权;王文[19]认为需要全面整合中国社会科学学者“百万大军”资源,转变思路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陈杰[20]指出涉海智库参与海洋公共外交,可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实现海洋强国战略提供助力。
2.3? 高校科技智库
以高校为主要阵地的科技智库成为世界各国智库建设的重点,在各国治理体系中备受决策层的青睐。例如,近年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科学政策研究所在全球高端科技智库中排名中位居前列[21]。中国高校新型科技类智库是助力新时代各级党委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科学决策的重要力量[22]。中国高校国防科技智库是高校服务改革强军战略、军民融合战略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式[23],国防科技智库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4]。
综上所述,科技外交、智库外交、高校科技智库等交叉领域研究成果丰富,对智库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科学意义,但是仍存在以下3个问题:一是讨论科技外交、智库外交、高校科技智库的内涵、功能、评价与实践等成果丰富,但是缺少跨学科、跨专业、跨边界的“高校”“科技”“外交”“智库”4个领域交叉的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二是关于高校科技智库、科技外交、智库外交的比较研究和理论研究有一定的突破,但是相关的实践研究、案例研究数量相对较少,即做到知行合一的研究成果较少,对于案例分析的理论支撑不足;三是关于智库外交的功能与影响力提升等的研究较多,但是关于将科技应用于智库外交的实践研究较少,即缺乏如何运用科技创新突出科技在外交政策领域的作用机制与重要性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美国首家高校科技外交智库ctdp,分析其跨时代地将“高校”“科技”“外交”“智库”综合交叉在一起的一个全新的高校智库建设路径与模式,可對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建设提供新视野、新方法。
3? 普渡技术外交中心(ctdp)的案例分析
3.1? ctdp概况
随着科学技术对美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领域政策制定的影响的加大,技术运用成为美国绝大多数公共决策领域的重要工具、方法与手段,甚至成为外交决策的关键因素。在这种背景下,普渡大学宣布建设美国第一家高校科技外交智库——ctdp,由普渡研究基金会(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prf)提供资金资助。在ctdp建立时,普渡大学校长米切尔·e. 丹尼尔斯(mitchell e. daniels)指出“技术外交已是外交政策的新前沿,而在当今的国家和全球政策中,工程和科学驱动的创新已成为关键”,并且声称ctdp将成为“技术外交的摇篮”[25]。ctdp借助普渡大学的学科专业的技术优势,加大对与美国外交政策关系有着重大联系的6g、数字货币、数字医疗、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无人驾驶汽车和全球供应链等科学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期待为美国外交界提供可靠的、关键技术方面的知识资源,成为美国及其盟国政治界、学术界、产业界和其他思想领袖们的伙伴。
3.2? 组织框架与管理团队
3.2.1? “高校+科技+外交”的ctdp组织框架? ? ctdp召集学界、政治外交界、商界、媒体界等公共部门与私营机构的政治精英,共同确立一个以民主、人权和持久繁荣为重点的强力技术外交议程,以保证美国能够加强全球领导力的同时保护其国家利益。与其他外交智库一样,ctdp倡导的技术外交有助于国际组织、私营企业和国家政府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拥有新技术洞察力的工程师的帮助下,基于对新兴技术的能力、局限性、需求市场和影响力的理解,美国领导的技术外交议程可以组建国际联盟和制定国际标准并占据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地位,以促进自由、捍卫民主、保护人权、维持企业活力和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等。通过整理、分析,本研究描绘出ctdp的组织与运营架构图(见图1)。ctdp作为一种科学的、高效的新型交叉智库机构,可为美国外交官提供技术领域知识培训、研究报告、听证会等,拟在快速发展的美国外交政策议题与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
3.2.2? ctdp管理团队的技术外交思想? ? ctdp成立了一个理事会,专门管理其在技术外交领域的各类活动,包括智库的研究报告、咨询建议等,现有8位理事会成员与4位高级研究员(见表1)。ctdp创办主任蒋濛(mung chiang)在2020年担任国务卿科学技术顾问期间,见证了两党对科学技术需要与认识的快速增长——让拥有专业知识的技术部门和工程师参与进来,与政策制定者或决策者共同领导国家的政治外交。2021年他回到学术界担任普渡大学副校长与工程学院院长时,萌发了建立ctdp的想法,他认为ctdp将成为推动美国技术外交走向“平民轨道”的思想高地。
3.3? 资金状况
ctdp第一桶金来自普渡大学的普渡研究基金会(prf)。prf成立于1930年,作为一个私人的、非营利的组织,其资金来源与分配主要包括接受馈赠、信托管理、个人捐款、获得财产、知识产权保护、资助奖学金、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等[26]。2019年,prf发起“永远真实:普渡大学运动”,在运动结束之际普渡大学的私人捐款已增至每年5亿多美元,该运动筹集了25.29亿美元。prf投资办公室管理普渡大学和prf的捐赠基金和现金投资,所有的基金由普渡大学董事会和基金会投资委员会共同管理,ctdp也不例外。其中,基金会投资委员会对投资管理ctdp负有监督责任,通过投资办公室的管理活动掌握ctdp的发展动态。要得到prf持久的、充裕的资金支持的前提条件是ctdp具有一定回报的市场价值,这也对想要在高手如林的美国高端科技智库、外交智库的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与主要地位的新手ctdp来说是重要的监督与考核。prf手握普渡大学固定资产与现金周转池,财力相当丰厚,完全有能力资助ctdp完成新建过程与保持发展动力。然而,ctdp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仍要立足知识市场筹措资金,如果得不到外部强有力资金赞助等,那么其影响力将会受到限制。
3.4? ctdp的产品与活动
3.4.1? 通过媒体咨询活动宣扬ctdp理念? ? ctdp新创伊始就十分重视与媒体界建立亲密伙伴关系,这种富有使命的宣传将成为决策者的财富与资源。一些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非常关注与重视ctdp,运用访谈、对话、博文、新闻稿件等媒体宣传手段,宣扬ctdp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知识创新成果等,进而影响全球受众。例如,2021年8月5日全球最大的科尔尼咨询公司视ctdp主席克拉克(krach)为杰出的技术外交智库专家,并对其进行了主题为“美中高科技竞争促使美国工业现代化”[27]的专访,在采访中克拉克就培育美国半导体集群市场、扩大清洁能源网络、投资自动化和太阳能技术、提高管理层对于中国挑战的认识等领域的重要性进行了逐条解读。
3.4.2? 出席国会听证影响美国外交政策? ? ctdp十分重视并保持与美国国会两党的沟通与交流,抓住一切机会发起跨党派倡议,即通过出席国会听证、提交研究报告等方式,影响美国国会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决策。国会美中工作组就是一种跨党派的合作机构,由共和党与民主党两党共同组建核心层。例如,2021年7月30日,ctdp主席克拉克向国会美中工作组提交《击败中国公司》[27]的研究报告中,建议美国及其战略合作伙伴共同行动,以在高科技产业中对抗中国。在参议院听证会上,克拉克向美中工作组报告与分享其在领导制定跨党派全球经济安全战略的经验教训,就库恩斯(coons)参议员提出的关于应对中国的战略问题给予回应。克拉克指出,根据专家预测,到2050年太阳能将提供全球70%的能源,而现在中国拥有大部分太阳能市场业务,全球十大顶级太阳能公司有8个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为93%),剩下一家为韩国公司、一家为美国公司,中国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的产地就在新疆,相对欧美、日本等国而言,与新疆太阳能行业的平均劳动力成本为700美元/月的竞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太阳能电池板制造要求能源密集度极高——太阳能电池板3年内产生的能量与制造其所需要的能量相同,而新疆拥有丰富的露天煤矿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燃煤电厂提供能源。克拉克进一步强调,能源安全就是国家安全,战争往往因能源而开始,也因能源而失败,如果美国现在什么都不做,那么将来则会完全依赖中国能源,这不是美国想要的结果。克拉克在国会报告指出,中国新疆劳动力成本与新能源制造的优势,是美国清洁能源技术外交领域的重要威胁,因此,为了维护美国霸权地位,则需要采取更加强硬的对华科技外交政策。2021年12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及拜登签署的涉疆法案,说明ctdp的冷战零和思维与重视技术外交方式对美国科技外交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体现了美国政客“以疆制华”的政治操弄与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
3.4.3? 发表特刊文章为学界提供“技术外交”新观点? ? 2021年7月7日,ctdp创建主任蒋濛在福布斯主页发表题为《“技术外交”的新时代》的特刊[28],虽然蒋濛擅长的领域是制造业、高等教育改革和工程研究创新等,但是这篇特刊重点在于介绍“技术外交”的内涵、活动与使命等。蒋濛开宗明义地指出“技术是国际关系的新前沿,技术与外交的互动是双向的,技术决定外交事务,外交也影响着技术的部署与发展”;他认为国际外交中心舞台的主角更换为芯片、6g、ai、自动化、数字健康和先进制造业等,国家制定外交政策就与如何开发这些核心技术紧密相连。
蒋濛以半导体为例,解释了技术对外交政策的重要影响。当前,半导体成为涉及数字经济、国家安全、基础建设等所有行业的核心技术,故半导体行业的全球供应链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并且美国通过外交努力来重新定义与塑造新技术的供应链。在covid-19危机期间,对半导体产品的激增需求和供应链的复杂性,使得美国决策者认识到半导体匮乏的严重后果,进而鼓励和支持微电子芯片等半导体的生产,为引入技术研发投资进行立法。国际供应链在产品、数据、金融资产、创意和专利、人才等5条双向通道上运行,这5个方面都是确保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的关键。
3.4.4? 为美国外交官员与公众提供前瞻技术与推广活动? ? ctdp十分注重智库的前瞻性,在主页设置了“技术前瞻”专栏,以期影响美国外交官员、公众等受众对技术发展趋势的认知。在2021年夏季,ctdp开始着手为期1年的6g全球路线图研究,发表第一份关于技术发展的前瞻性文章《未来的6g》[29],由蒋濛撰写,该文主要阐明了6g与5g的区别,总结出围绕6g应用技术方面的4个主题:一是6g将成为所有行业的基础;二是6g将构建一个网络的网络;三是6g将是第一代旨在提高响应能力而不是提高吞吐量的无线技术;四是6g将稳步向开放接口迁移。
ctdp还开设“技术视频”与“技术之声”专栏。首选的“技术视频”是“半导体是如何制造的”,展示全球最先进的光刻系统供应商——荷兰阿斯麦尔(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terial lithography,asml)公司是如何生产出对集成电路或芯片生产至关重要的复杂机器的;“技术之声”则通过音频帮助美国外交官员、公众等受众接听关于技术在未来社会的重要性与影响力的有关对话、讨论与交流。
4? ctdp的特征
根据ctdp的创建背景、组织框架、管理团队、资金来源、产品与活动等可知,ctdp具有政治外交、技术优势、流通旋转与挑战导向等4个特征。
4.1? 依附黨派的政治外交
根据美国历史发展可知,美国智库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党派属性,要么是为共和党竞选或执政服务,要么是为民主党竞选或执政服务,即使所谓的价值中立的智库仍然具有党派倾向性。ctdp也不例外。从ctdp理事会与高级研究员的背景分析可以看出,ctdp具有较强的共和党背景。政治性是智库发展的根基,讲政治是智库能够参与决策圈层的必要条件[30]。ctdp的管理团队中,有过担任美国政府外交官员工作经历的人数为9人(占比75%),其中有7人是美国特朗普政府时期重量级决策者与顶尖的外交政策专家,其为美国特朗普政府在遭遇外交问题或面临外交挑战时提供行动合法化的政治参与以及政治判断,确立其在美国政治中心的核心地位,而且能直接干预因外交问题引发的政治危机。这足以证明共和党的ctdp管理团队成员虽然离开美国外交政府部门的工作岗位,但是这些人员以智库高管与专家学者的身份作为政治精英仍然与美国国会、政府等机构保持联系和互动,力争使ctdp成为致力于推进美国政治外交政策的强力组织系统,而保证在以后的美国政坛之中重新占据一席之地。
4.2? 立足高校的技术优势
专业性的技术优势是ctdp建设的主要动力,ctdp的人才资源来自普渡大学的工学院、商学院等全球排名前列的优势技术学科专业。普渡大学卓有信誉的是工学院,下辖航太工程、生化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工业工程、电机及计算机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核子工程等9个系,它是全球顶尖的工程院校之一,曾开创维基(wiki)、首台全电子电视机器人控制与远制技术等,在全美国工学院本科排名位居前10。ctdp管理团队由科技专家、资深外交家、公共政策领域学者组成,成员中6人(占比50%)有科学技术专业学术背景、6人(占比50%)有过外交官经历、3人(占比25%)有社会科学专业学术背景。这说明ctdp既具有浓厚的科技专业背景又具有深厚的社会科学与公共政策领域问题研究的管理团队。其通过运用科学技术、公共外交和社会科学的专业知识助推美国政府在科技外交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决策。
4.3? 促进流通的旋转性
智库人才“旋转门”机制是美国政坛与智库之间保持知识流通与密切合作的基本通道与普遍特征。ctdp的组织框架与管理团队明显地体现出“旋转门”的特征。通过ctdp管理团队成员的工作背景与知识能力可以看出:1人拥有政治外交界、学界、商界与媒体界丰富的工作经历与管理经验,4人拥有政治外交界、学界、商界的背景,4人拥有政治外交界、学界、商界中的两个工作经验等。ctdp管理团队的成员在政治外交界、学界、商界、媒体界等领域之间不受身份、年龄限制,能形成周期性进退的“旋转门”人才流通的现象,与美国两党轮流执政有着一定的相关性。“旋转门”特征阐释了美国高端智库人才管理机制的合理性,保持了美国智库人才跨界流动的便利性,促进了各界知识流通的有效性,保证了参与政府外交决策的高质量等,为美国政府招纳优秀外交人才提供资源,进而达到人才自由流动、发挥人才最大效能的目的,促进政治外交界、学界、商界与媒体等之间的知识流而缩小各界之间的知识势差。
4.4? 挑战导向的创新性
由ctdp的案例可以看出,当前在公共政策领域内,智库研究者与政策制定者的合作逐渐演化为一个创新生态系统。其中,外交政策议题、实施与评价等过程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工具或方法,才能确保智库研究者为公共外交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ctdp意识到美国政府外交政策制定者与实践者都面临着理解、应对和适应问题变化的任务,却几乎没有科技领域的专业知识、不具备与科技相关的能力而将政策落实下去,这种知识与科技缺乏的原因在于政策周期的缓慢与制度的僵化阻碍知识创造、吸收和应用。这促使ctdp在新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开始创新研究方法,如“以挑战为导向的方法(challenge-led approach)”[31]的智库特定研究参与,则可能弥合美国政府外交政策实践差距,这种研究参与和传统研究项目的科学研究有所不同——传统的项目研究是基于特定的问题而展开,而可持续转型需要面对科技变化带来的挑战。例如,ctdp基于挑战导向认为美国政府在制定外交政策时,应利用6g技术的创新,同时还要促进6g技术的加速发展,并对此提出了3条关于6g技术的专业性建议:一是美国政府需要尽快释放更多的中频频谱,同时保持许可和非许可频谱之间的平衡,还应鼓励开展动态频谱共享实验,以进一步提高频谱的使用效率;二是美国政府应鼓励更多的公私合作,特别是在基础研究或实验室测试以外的实验部署方面,应拓宽人才渠道,加快无线行业领域的劳动力培训;三是美国政府应加大投资,促进志同道合的国家之间的合作,包括国际标准制定机构的合作。
5? ctdp对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启示
对ctdp的研究是一种针对美国高校科技外交交叉融合的新型智库的个案分析,因此,研究结果与结论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客观标准。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时,不能完全照搬ctdp建设的举措与范式,应根据中美高校之间的本质差异,有选择地、科学地借鉴ctdp的优势策略,进而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建设带来一定的助力。
5.1?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智库的重要论述为指导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智库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智库的重要论述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思想,对深入挖掘和精准理解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核心价值、逻辑特征、思维方法与知识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应贯彻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核心的政治价值、展现专业化的学术价值、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社会价值、实现文化繁荣的文化价值、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经济发展的经济价值;遵循继承优秀的中华民族智者谋略,学党史,发扬党的治国理政光荣传统的历史逻辑;遵循学习借鉴西方智库制度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理论创新的理论逻辑;遵循走出去“平视世界”与“接地气”立足中国的实践逻辑。
美國高校智库与美国政府的涉华政策基本保持一致,正如ctdp是具有明显的共和党属性的新型智库代表,将中美科技竞争视为美国对外政策的战略核心。中国高校智库在涉外活动时,应认清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整体趋势,但是在与某个具体国家或地区的外事活动中,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特别是要关注和掌握美国智库是如何影响美国政府涉华政策的议程、制定与实施,正如《孙子兵法》强调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因此,高校智库为党委和政府提供外交政策制定和咨询服务时,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智库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具有强烈的竞争与忧患意识,尤其是在公共外交领域的政策制定时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5.2? 突出高校科技外交的交叉性与持久性
第一,掌握核心技术是高校智库建设的关键。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调研时,强调“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自力更生”“科技人员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责任和创新自信”[32]。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的核心技术等高科技领域方面的优势使得中国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中国只有加强推进科技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和其他安全。
第二,交叉合作是技術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是形成未来技术的关键。现代科学和技术进入高度融合的快速发展阶段,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技术、方法、手段的交叉渗透现象已经遍及各学科领域,这点在ctdp提供的清洁网络战略中就可以看出。因此,高校智库的交叉合作应包括科学研究合作、技术开发合作、建立国际合作网络等。其中,科学研究合作是指以学界为主导,邀请其他主体共同探讨具有前瞻性、预测性的科学研究创新发展;技术开发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等以新兴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项目以解决政府、社会、媒体等关心的公共领域问题;国际合作网络则包括建立多元开放的网络体系,为全球或区域组织内各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与信息,释放能量与影响力,共享技术应用,创建数据网络平台和政策传播网络等。
第三,高校智库应客观看待国家发展的可持续性,领悟技术发展的持久性而非暂时性的特征。过去智库研究对象为某一特定公共领域的具体问题,其知识产品通常具有一次性成败的特征,一次高水平的成功往往决定其总体效果。这与自然科学研究持久的“长板效应”并不相符,极易导致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而带来巨大的社会问题[33]。高校智库需要清醒地认识没有“一劳永逸”的研究报告,由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对发展趋势判断的局限性都会降低智库研究的有效性与正确性,因此,需要依靠分析工具、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长效性持久地证伪。
5.3? 促进知识流、人才流与资金流的畅通性
第一,建立促进知识流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智库在承担人才培养任务时,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制度上给予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学习政策知识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到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等部门学习公共政策制定的隐性知识,了解各个阶段的政策显性知识,形成决策者与智库青年学者的知识流,有效地缩小两者之间的知识势差。
第二,建立人才流通的“旋转门”机制。高校智库需要具有领导力、亲和力、决策力的高层管理,但是高校专家学者的主要优势就是学术力,这与优秀的高层管理人才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美国智库创立了“旋转门”的人才流动机制。高校智库可构建类似于“旋转门”的人才流通机制,为政府外交部门提供研究人员,担任行政职务或咨询委员等,而政府外交官员离职后在智库管理部门的核心岗位担任管理者,这种政府外交官员与高校智库研究者之间制度性的切换,实现了官员和学者等人才的“双向流动”。
第三,为高校智库筹资提供制度保障。高校智库的建设需要丰裕的资金。拓宽资金来源、形成多元化筹资渠道是高校智库的制度保障。在以国家财政划拨为主要资金来源渠道的前提下,可帮助高校智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探索高校以知识产权换取资金、初创企业赚取利润等知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途径,保证高校智库在知识市场中实现价值交换而获益。同时,可鼓励高校智库积极对接国内外基金会、企业、公众等获得赞助或捐助等稳定的合法合规的资金,以保证高校智库开展知识生产的持续性。
5.4? 从问题导向到挑战导向
政府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会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要求,基于科学技术支持的需求和附加值成了智库与政府必须考量的核心要素,这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方法。因缺乏科学技术支持,外交政策决策者应对公共领域变化能力不足,因此要求智库研究者运用新技术从创新计划和项目吸取经验教训转化为简单的、现成的与可行的答案,供内部和外部使用。仅“以问题为导向”的高校智库,想要解决外交领域的多重问题则还不够。
高校智库问题导向方法的不足而产生的外交政策实施差距,以及对科学技术支持的需求和建议在之前就已经讨论过。变革性创新成为国家外交活动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基石,因此,智库为政府解决外交政策领域问题提出科学性、前瞻性的决策咨询的紧迫性逐渐上升。基于科学技术创新是建立一种适合解决全球外交领域持续变化问题的研究模式与方法,需要高校智库研究者和外交部门决策者之间打破常规而实现新的协同创新。在这种新模式与方法中,要求高校智库向外交机构提供“挑战导向”的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 mcgann j g. 2020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eb/ol]. (2021-01-28)[2021-08-20]. https://repository.upenn.edu/think_tanks/18.
[2] stephanie b. tracing climate change denial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looking for impacts on the united states’ science diplomacy[r].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 public affairs (gegpa), 2020: 32-33.
[3] young m r, f t, dall e. science diplomacy in the making: case- d insights from the s4d4c project[m/ol]. [2021-09-06].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40050470_science_diplomacy_in_the_making_case- d_insights_from_the_s4d4c_project.
[4] luis c k. brics cooperation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rogress to be shown[j]. revista tempo do mundo, 2020(3): 95-110.
[5] leijten j.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diplomacy: a way forward for europe[r]. the el-csid project, 2019: 1-12.
[6]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denmark, office of denmarks tech ambassador. what is techplomacy[eb/ol]. [2021-08-30]. https://techamb.um.dk/the-techplomacy-approach.
[7] john k. diplomacy (post 1945), science and technology[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252-267.
[8] polejack a, gruber s, wisz m s. atlantic ocean science diplomacy in action: the pole-to-pole all atlantic ocean research alliance[j].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2021(8): 52.
[9] john k. technodiplomacy: a concetp and its application to us-france nuclear weapons cooperation in the nixon-kissinger era[j]. federal history, 2020: 99-116.
[10] abdelkader s, imad b, samir k.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orienting u.s. foreign relations: u.s.-chinese technological competition between trade war and global dominance[d]. el-oued: echahid hamma lakhdar university, 2020: 9-10.
[11] dubinsky y. sport-tech diplomacy: exploring the intersections between the sport?tech ecosystem, innovation, and diplomacy in israel[j]. place branding and public diplomacy, 2020.
[12] 胡伟, 贾燕. 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及实践的巨大价值: 国外智库视点述评[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20(12): 85-93, 105.
[13] 宋鹭, 孙巧铃, 李欣洁. 美国智库涉华研究的“新冷战化”趋势[j]. 现代国际关系, 2021(4): 9, 53-59.
[14] 齐欣. 基于推特的美国智库专家对华观察视角分析: 以新美国安全中心为例[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1, 44(7): 131-137.
[15] 宋静, 司乐如. 美国智库因素影响下的拜登政府对华政策走向[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21(1): 56-79.
[16] 刘峰. 我国高校智库公共外交功能的建设路径思考[j]. 高校教育管理, 2017, 11(5): 75-80.
[17] 王莉丽. 智库公共外交: 概念、功能、机制与模式[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9, 33(2): 97-105.
[18] 张骥, 方炯升. 中国外交安全智库国际话语权分析[j]. 国际展望, 2018, 10(5): 72-94, 160.
[19] 王文. 调动“百万大军”: 论中国智库对外传播的进展、困境与政策建议[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1, 6(1): 12-21.
[20] 陈杰. 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视角下的中国涉海智库实践研究[j]. 情报杂志, 2021, 40(1): 126-131.
[21] 魏蕊, 郭弘佩, 武文硕.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科学政策研究所支持国家科技创新的策略研究[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1, 6(3): 85-92.
[22] 王舜淋, 张向前. 高校新型科技类智库发展战略与路径[j]. 科技管理研究, 2019, 39(5): 97-104.
[23] 刘纪达, 安实, 王健. 高校国防科技智库的建设现状与路径选择[j]. 中国高校科技, 2020(10): 33-37.
[24] 许佳, 程文渊, 张慧. 中国国防科技智库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 科研管理, 2018, 39(s1): 76-80.
[25] 缪其浩. 美国成立全球第一家技术和外交交叉领域的智库[eb/ol]. (2021-08-05)[2021-08-18]. https://mp.weixin. qq.com/s/hetc4hbjxhu8fvsvtciujq.
[26] the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about prf[eb/ol]. [2021-08-16]. https://prf.org/about/index.html.
[27] center for tech diplomacy at purdue. ctdp chairman krach spotlighted by kearney consulting as a preeminent technology diplomat[eb/ol]. [2021-08-05]. https://techdiplomacy.org/2021/08/05/ctdp-chairman-krach-spotlighted-by-kearney-consulting-as-a-preeminent-technology-diplomat/.
[28] chiang m. the era of “tech diplomacy” is here[eb/ol]. (2021-07-07)[2021-08-26]. https://www.forbes.com/sites/mungchiang/2021/07/07/the-era-of-tech-diplomacy-is-here/?sh=36a1f5547687.
[29] chiang m. what will 6g be like[eb/ol]. [2021-08-26]. https://techdiplomacy.org/wp-content/uploads/2021/07/techdipnotes_6g.pdf.
[30] 于丰园. 欧洲高端智库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研究透视: 以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为例[j]. 情报杂志, 2020, 39(11): 76-81.
[31] waldo g, cristian m. building knowledge services for and with policy maked-not a cookbook[eb/ol]. (2021-06-09)[2021-08-28]. https://researchportal.vub.be/en/publications/building-knowledge-services-for-and-with-policy-makers-not-a-cook.
[32] 新华网. 习近平的小康故事之科技篇: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eb/ol]. (2021-07-08)[2021-08-30].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1-07/08/c_1127635914.htm.
[33] 王鑫, 张慧琴, 孙昌璞. 从智库研究到智库科学[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1, 36(7): 797-806.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plomacy think tank in american university
——take the center for tech diplomacy at purdue as an example
yu fengyu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245041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the purpose is to timely grasp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s and paths of the fir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plomacy think tank in american university, which has certain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types of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un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method/process]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plomacy” “university” and “think tank”, selects center for tech diplomacy at purdue as the research , and analyzes its organizational work, capital source, management team, products and activities around “technology diplomacy”. [result/conclusion] it is found that ctdp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diplomacy dependence on parties, university highlighting technical advantages, revolving door to promote circulation, challenging oriented innovation and so on. ctdp gives enlighten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types of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un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in four aspects.
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diplomacy? ? university? ? think tank? ? center for tech diplomacy at purdue
收稿日期:2021-11-16? ? ? 修回日期:2021-12-29
*本文系國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智库服务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bia170220)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于丰园,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e-mail:jxyfy123@hsu.edu.cn。
①普渡技术外交中心官网:https://techdiplomacy.org/
美国高校科技外交智库建设研究
本文2022-10-29 23:55:50发表“城建环卫”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47204.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