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观察在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治疗中给予替罗非班的应用效果

栏目:医学论文发布:2022-10-29浏览:2967下载178次收藏

王莹 张兵军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治疗中给予替罗非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66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对所有患者均分,每组33例。参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行替罗非班,对比两组的脑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和脑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都优于参照组。结论 将替罗非班应用到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过程中,能够改善患者的脑部神经功能,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替罗非班

【中图分类号】? r7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7--01

当前,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快速开通梗死血管的主要方式,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价值更高,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由于急性脑梗死的残疾率高,并发症多,并且在发病后,会对人体脑神经功能带来严重损伤,所以患者需要在最短时间中,进行有效治疗。介入治疗是当前此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在此过程中一般会用到阿司匹林等药物,强化抗凝和抗栓的效果,但是这些药物会引发支架内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1]。然而,替罗非班在此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降低出血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1?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66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对所有患者均分,每组33例。纳入标准:(1)存在缺血性胸痛,持续时间>30 min,没有超过12h;(2)心电图在2个,或者是2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大于等于0.2mv,肢体导联大于等于0.1 mv)。排除半年中存在消化道出血和血尿的患者。参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6:17;最小年龄55,最大年龄68岁,中位年龄(61.85±1.33)岁。实验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为53-71岁,平均年龄(62.74±1.27)岁。比较上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都进行介入治疗后。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1次100mg,每天1次。

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替罗非班治疗:首先要控制好替罗非班注射液(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20041165)的剂量,一般以4ml/h ,持续泵入,24小时后停用。等到泵注完后,才可以指导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服用方法和剂量与参照组一样。上述两组患者需持续治疗2周,观察他们在用药后的具体反应情况。

1.3观察指标

使用edss 评分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症状改善情况,6 分为总分值, 分数越低,说明症状改善越好。治疗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检查后脑神经功能损伤比较轻。有效,治疗后,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经检查,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显示为中度。无效,生命体征处于危险状态,并且脑神经功能损伤非常严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干预后,参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42%、98.39%,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显著(p

观察在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治疗中给予替罗非班的应用效果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