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旅游景区防汛防地灾应急预案

栏目:策划方案发布:2022-10-22浏览:2305下载138次收藏

防汛防地灾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迅速、有序、高效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技术保障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四川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四川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试行)》《凉山州 2021 年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宁南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是公司应对各类突发地质灾害事件的总纲,指导公司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应急保障、预案管理与更新等工作。

本预案所称突发地质灾害事件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激发的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直接或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1.4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健全公司领导下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管理领导负责制,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轻突发地质灾害事件风险,减少突发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坚持统一领导、协调联动。建立健全公司负责人齐抓共管、部门联防联动、动态监管的指挥体系。在公司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对处置工作。

坚持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建立健全按灾情险情级别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管理体制,强化公司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置的主体责任。公司能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统一协调各类应急力量。

1.5 突发地质灾害事件分类分级

本预案按突发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四级。

1.5.1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险情(Ⅰ级)

因灾死亡 30 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00 万元以上的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 1000 人以上;或潜在经济损失 1亿元以上的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1.5.2 大型地质灾害灾情险情(Ⅱ级)

因灾死亡 10 人以上、30 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500 万元以上、1000 万元以下的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 500人以上、1000 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 5000 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1.5.3中型地质灾害灾情险情(Ⅲ级)

因灾死亡 3 人以上、10 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0万元以上、500 万元以下的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 100 人以上、500 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 500 万元以上、5000 万元以下的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1.5.4 小型地质灾害灾情险情(Ⅳ级)

因灾死亡 3 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0 万元以下的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 100 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 500 万元以下的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

1.6分级对应

突发地质灾害处置工作遵循“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层级响应”的原则,省级层面负责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应急处置工作。州级层面负责中型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应急处置工作。县级层面负责小型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应急处置工作。涉及跨县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政府地质灾害指挥机构负责应对,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政府地质灾害指挥机构共同负责应对。

突发地质灾害事件发生后,公司指挥机构及有关部门,根据突发地质灾害事件的初判级别、应急处置能力及预期影响后果,综合判定本层级应急响应级别。在重要时期、敏感时段或者在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过程中,可根据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

2. 组织体系和职责任务

2.1公司领导机构及职责

公司领导小组是我公司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统一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2公司层面指挥机构组成

公司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公司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置工作。负责领导督促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防范、监管防治等日常工作。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地质灾害防灾救灾领域的其他工作。

公司地质灾害指挥部组成: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工程和环保部,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传达贯彻省、州、县的指示和部署,协调做好日常防治和应急处置工作。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人员如有变动,由接任领导自然接替。

2.3 公司地质灾害指挥部小组职责

负责突发性地质灾害事故救援全面工作;制定现场应急救援作战计划及全面指挥工作;决定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事件应急救援预案;指挥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实施救援;根据事故级别及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向上级部门请求支援;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突发性地质灾害事件及救援情况;救援行动结束后负责编写事故经过及救援工作总结。

发生小型及小型以上突发地质灾害后,公司地质灾害指挥部视灾情和险情情况,根据需要设综合协调组、抢险救援组、灾害监测组、应急疏散组、医疗救治组等专项工作小组。

在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中,可根据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和应对需求,适当增减相关编组设置。

各专项工作小组职责如下:

(1)信息发布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负责收集汇总灾情险情、社(舆)情等信息和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有关情况;对接相关部门和事发地镇党委、政府进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承办公司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会议和文电工作。

(2)抢险救援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负责人员搜救、消除隐患等抢险救援工作。制定抢险救援行动计划,组织各部门救援队伍和力量展开人员救援;组织调用、征用抢险装备、设备和物资,协助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的后勤保障工作;采取一定期限的应急处置措施避免人员二次伤亡。

(3)疏散引导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组织疏散、转移和临时安置受灾人员;对安置场所进行灾害风险评估,确保安全;开辟紧急避难场所,设置集中安置点,调拨帐篷、衣被、食品、饮用水等救灾物资,保障受灾人员吃饭、穿衣、住处等基本生活需求。

(4)灾害监测组

组长:

成员:

负责对灾害体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预测、抢险救援方案制定等技术支撑工作。开展灾害现场及周边隐患点排查巡查;开展灾害现场地质灾害应急监测;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及时提供环境监测信息;开展水情和汛期的监测。

(5)医疗救治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负责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抢救和转送受伤群众,必要时建立医疗点,实施现场救治;加强救护车、医疗器械、药品等医疗物资的组织调度;及时向现场指挥部报告人员伤亡和救援情况;做好灾害发生地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工作,预防和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6)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负贵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满足应急救援需要,救援人员的饮食、交通及疏散人员的救治安置工作。

(7)善后工作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负责伤亡人员及家属安抚、抚恤、协调保险公司理赔以及后续维稳等工作。

3.预警机制

3.1巡查和排查地质灾害险情

公司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隐患巡查制度,充分发挥员工队伍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作用,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的汛(雨)前排查、汛(雨) 中巡查和汛(雨)后复查,遇有破坏性地震发生应及时巡查,及时发现和防范次生地质灾害隐患;对可能威胁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组织力量进行调查评价,查明其成因、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监测和防范措施。

3.2预警机制

3.2.1信息收集与分析

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小组,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信息,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相关信息, 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3.2.2预警分级

根据气象和地质环境因素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大小程度,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相关区域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从低到高分别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蓝色预警:预计因气象因素地质灾害发生有一定风险。

黄色预警:预计因气象因素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较高。

橙色预警:预计因气象因素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高。

红色预警:预计因气象因素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很高。

3.2.3预警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组要加强信息共享,并通过网络平台及广播等媒体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的内容包括突发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空间范围和风险等级等;重大雨情和重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在发布时要提示值班领导及值班人员回复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旅游景区防汛防地灾应急预案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