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康乐县红色文化

栏目:工作总结发布:2022-09-16浏览:2282下载139次收藏

康乐县红色文化

一、1936年9月初,红军在洮河西岸地寺坪召开大会,红军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向农民介绍红军北上抗日的方针和党的群众政策,号召青年农民积极参军,呼吁贫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图为刘志坚讲话时站过的磨盘。

 

           

    二、石家楼革命旧址位于康乐县莲麓镇下乍村地乍山,修建于1913年,坐北朝南布局,四合院形制,主要建筑为北堂屋,二层楼木楼结构,面阔13间,进深三间,土木结构,单檐前后双坡悬山顶式建筑,前出廊。1936年8月9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独立十二师一部在师长张贤约、政委胡奇才的率领下,长征来到莲麓地区,分散驻扎在石家楼等多处民宅村落中,发动群众成立苏维埃政府,建立义勇军独立营,广泛深入宣传“反蒋抗日”的政治主张。当地群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筹粮筹款,踊跃支前参军,保卫红色政权,使驻地红军得到了休整和补充。现石家楼主人石应华在二楼设置简易展室,把所有红军用过的文物完整地陈列在内,为游客展示其文化价值。石家楼作为红色革命的见证被完整的原汁原味的保存下来,成为我州境内唯一现存的红军居住过的房屋。2015年3月经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红军崖位于莲麓镇地寺坪村定轱辘咀。1936年农历7月份,驻莲麓地寺坪的红军医疗队,将两名伤病的红军战士,送到群众家中养伤。一名头部严重受伤,安置在村民丁鸿儒家中,由丁鸿儒母亲刘氏服侍照料。另一名腹部受伤肚子疼痛的非常厉害,安置在村民丁全周家中休养。不久,此两名伤病的红军战士,因伤(病)情加重医治无效而牺牲。地寺坪农民丁全周用自家的板柜,将两名红军战士安葬于地寺坪定轱辘咀白土崖下,当地群众称这个地方为“红军崖”。

 

 

四、缐家楼位于康乐县景古镇景古城内,距县城35公里。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第四军12师长征经过康乐县景古地区时曾在此设立先遣军部。当时,设立先遣军部的还有孙家楼、常家楼,这两处均已拆除。缐家楼是当时景古城大商贾缐祥瑞的私宅,1996年4月線家楼被临夏州委、州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原楼因房屋年久失修,整体倾斜,濒临倒塌。2004年康乐县委、县政府按原貌对線家楼进行了重修。

 

 

五、枉子沟村是位于康乐县最南端的村子,也是红军经过的地方。1936年8月中旬,红四方面军第12师长征途经此地,当时枉子沟绝大部分群众受到甲长、保长散播的共产党红军“共产共妻,青面獠牙”谣言的恐吓,都纷纷逃出了村子。而赵玉英与儿子、侄子三人躲在村周边并未逃走。当看到红军战士们进村不进户,怕打扰到群众只在溪水边休息的状况,赵玉英将红军战士邀进家里,为他们做了杂面馍馍和一锅野菜碎面饭。红军离开时将一个用于装军饷的空红铜箱子和三枚银元留给了赵玉英作为补偿。红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打破了共产党红军“共产共妻,青面獠牙”的谣言,消除了群众心里的恐慌,建立了红军在群中心中的高尚形象。70岁老人苟进昌是赵玉英的孙子,他从小就常听老一辈讲述红军的故事,对红军战士们有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发动下,枉子沟村群众为了纪念红四方面军12师长征途径此地,2019年在村峡口修建了纪念碑,继续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六、原地寺坪小学--红军十二师司令部驻地

 

 

 

七、红军渡口--阴古渡口

1936年8月19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12师进入景古地区(莲麓镇、景古镇、五户乡),接到上级命令,东渡洮河开赴会宁实现三军会师,红军5000余人分两路开赴会宁,从阴古渡口渡过洮河,经峡城镇去会宁方向。

 

八、地寺坪战壕

  为了预防和抵抗从岷县经临潭羊沙甘沟、冶力关方向而来的国民党部队的追击进攻,红军先遣部队到达莲麓并驻扎在地寺坪后,立即在紧靠地寺坪村庄东侧的拉扎山头,开挖构筑了长1.5公里的战壕,驻景古城的红军,在城外西起拉石山大插牌、东至丁家沟阴屲山一线,修整加固了国民党景古区公署和保安分队为堵截红军所筑的6个碉堡,碉堡周围挖了掩体、交通壕等工事。同时开展宣传活动,各村庄巷道农民的住宅墙壁上张贴严明政治纪律、加强军民团结、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等内容的标语、布告。

 

 

九、景古城保卫战遗址

9月28日(农历8月13日)一大早,驻守景古城的一连红军(共57人,其中有步枪42支,轻机枪1挺)。除少数人员在城内守卫机关外,大部分都到城外附近鲁家河村庄去打土豪搞宣传。中午时分,驻守宁定县的马步芳国民党军某部侦察连40多人,在康乐境内搞侦察活动,当得知景古城还驻留少量红军时,当即预谋突袭景古城。(马晓春)

康乐县红色文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