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校史馆前言

栏目:工作总结发布:2022-05-22浏览:2398下载266次收藏
前   言      忆往昔百年风雨沧桑、步履铿锵;      看今朝世纪滋兰树蕙、桃李芬芳。      唐蕃古道,记载着学校的创建和发展;虎狼雄关,见证了学校的历程和巨变。      中华民国十五年,秀才边凯,兴办私塾,门生9人,开启了吾校育人的先河。中华民国二七年,更迁校址,资质公立,学制四年,校舍四间,学生50余人,幼苗逐壮,可喜可贺。中华民国三七年,校址再迁,青龙寺旁,三岔河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不断向前发展。1969年,附设初中,首次命名,高集学校。1976年,三迁校址,附设高中,易名康乐十中,依山傍水,钟灵毓秀。1979年,高中撤离,中小分设,三易校名,高集小学,沿用至今。如今学校占地面积14745平方米,建筑面积6483平方米,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50人,专任教师33人,省级农村骨干教师2人,州级骨干教师1人,中小学高级教师9人。       九十六年,弹指一挥间。九十六年,沧桑大巨变。忘不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省委书记顾金池救助我校学生的感人瞬间;忘不了,二十一世纪开年脱贫攻坚实现“学有所教”的千年夙愿。风雨历程,春华秋实,培兰育蕙,硕果累累。师生员工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秉承历代精华,担当育梁重任,海纳百川,推波助澜,笃学厚德,慎思健体,止于至善,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翻开了学校的巨篇。百年历程气吞山河,百年历史荡气回肠。喜获丰收的同时,倍感党和政府的关怀;铭记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先贤志士,教书育人、默默奉献的教职员工和衷爱母校的历届莘莘学子,以及所有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界友人。      回望过去,我们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展望未来,我们砥砺奋进、所向披靡。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在素质教育改革波澜壮阔的大海上,我们肩负着教育兴县之重任,谱写着百年大计之华章。我们把愿望写在今天,在教育兴县的号角中,扬帆起航,破浪前行,开启教育振兴新征程,做好砥砺奋进划船人。(康乐县马晓春)

校史馆前言

点击下载
分享:
上一篇:人物简介下一篇:校史馆后记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