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重阳,一份奋斗,一种陪伴

栏目:工作总结发布:2022-05-03浏览:2189下载252次收藏
又到一年重阳时,刚刚闭幕十九大,为今年的重阳佳节带来新的喜讯。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让所有人都感到欣慰,然而老年人不仅提出疑问:我们难道只能成为被人养活、被人照顾的对象了吗?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李清照的诗句冷冷地透露出一种凄凉的情调,重阳真的就意味着衰微冷落,令人伤感吗? 1929年毛泽东在重回领导岗位之后写下了《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在毛泽东的眼里,重阳依然是春光无限的美好岁月,依然是极具战斗力的美好年华。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却永远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他们从不叹老怀悲,从不蹉跎岁月,从不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祖国而战,为未来而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息尚存,奋斗不止。87岁的袁隆平院士领衔技术团队今年9月刷新“海水稻”亩产新纪录;82岁的樊锦诗教授退休不退岗,退休不褪色,依然坚守大漠,奋战在文物保护的最前沿;78岁的刘先林院士依然带领着年轻的科学家奔波在祖国的天南地北,用数字技术标记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银发战队”矢志不渝,孜孜不倦,奋斗不已,这不禁让年青一代肃然起敬,感佩不已。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美好的生活就是来自这样一代代人不懈奋斗的积累。青春易逝,韶华易老,然而我中华民族的老人们总是奋斗到最后一刻才肯停下辛勤的双手。如今,新时代的大幕已然开启,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无疑是与韶光最好的辉映,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耕耘是对未来的最好承诺。

但,重阳毕竟属于陪伴的节日。每个人都会老去,奋斗毕生,更应该阖家团圆、儿孙绕膝、安享晚年的温情与幸福。在外打拼的游子们应该抽点时间,回家看望年迈的老人,抑或打个电话,送去问候、报个平安,让他们知道儿孙在一切安好,让可亲可敬的老人享受到我们的亲情和孝顺。一位女儿这样说道:“伦理亲情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滋养的,对老人的孝敬,精神滋养和亲情抚慰应更重要。”的确,我们走得再远,也要记得回家的路;长得再大,也难忘父母的恩。与其说岁岁重阳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倒不如说今日重阳是一次难得的感恩机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们应该向所有老人从上我们的祝福:感谢所有老人的艰苦奋斗,感谢所有老人的无私奉献,感谢所有老人对我们年青一代的丝丝关怀!

“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登高也好,敬老也罢,重阳说到底是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时节。从时间上看,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氤氲;从空间上看,倒映着大好河山的壮丽。没有文化的意蕴,重阳节就难有寓意;没有家国的情怀,重阳节就无处落脚。人有志,家有谱,国有史。可以说,于己,重阳是感恩机遇的一次总结;于家,重阳是尊老敬老的一个契机;于国,重阳是“家国两相依”的一种浓缩。既寓意吉祥如意,又彪炳生生不息,既彰显韶光易逝,又铭刻岁月不老,这正是重阳至今仍广为流传的文化传统、民族基因。

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老一辈的艰苦奋斗。前辈们还在拼搏,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有什么理由不奋发?我们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崇高的斗志投入新长征的战斗中去,让敬爱的老年人放心地去安享晚年。

金秋送爽,今又重阳。在举国同庆新中国成立71周年之际,我们又迎来中国传统敬老日——九九重阳节。在此,我们祝愿所有老年人平安幸福、健康快乐。

重阳,一份奋斗,一种陪伴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