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什么是大学精神

栏目:工作总结发布:2022-04-25浏览:2937下载291次收藏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大学,起源于西方中世纪,中世纪的大学一经产生就高瞻远瞩,并争取到了自治权和学术自由权,这对现代西方大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大学的建立,明显受到了西方诸大学理念的影响,中国历史上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就是京师大学堂,即现在的北京大学,就是仿效西方的大学建立的,因而也受到西方大学的影响。

无论中方,还是西方,凡是能够蓬勃发展的大学,都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影响着大学的发展,这种力量就是“大学精神”。如果说把大学比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话,那么大学精神就是它的灵魂。没有灵魂的人,与奴隶无异;而没有大学精神的大学,就是权谋或金钱的奴隶。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具体凝聚和时代标志,代表着整个人类文明的高级形式。因而凝聚并坚守“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这对保持大学旺盛的生命力和抵御腐朽反动思想的侵蚀,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具体而言,大学精神有四方面内容组成:永恒的道德精神、自觉地学术精神、敏锐的时代精神、不竭的创新精神。

永恒的道德精神应是大学精神的核心体现,因为教育应以育人为本,然后才是传授知识。蔡元培曾在《教育独立议》中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蔡公之言直指教育本质——大学最重要的就是要造就有道德有修养的人。这与《大学》开篇之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内涵完全一致。“明明德”就是发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就是弘扬美好的道德。这在古今中外都是放在第一位的。爱因斯坦这样解释大学:“学校就应该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爱氏所说的“和谐的人”其实就是人格完美的人。人才首先要成为人,然后才能为才,所以大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修养、有情怀的绅士,而不是培养一群专于一门的技术工人或是品质恶劣的所谓的“文化人”。

自觉地学术精神对大学的发展乃至社会、文化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的精神。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在《大学的理念》中强调:大学自主和学术自由是大学生命的首要原则,“大学的内在精神是通过每一个研究者及学者所表现出来的哲思活动为标志的”。另一位德国哲学家耶士培在他的《大学的精神》中说:“大学必须有知识上自由的交流。”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交流,而大学处在社会发展的最前沿,学术交流不可或缺。而要保证学术交流的实效性,就必须要有宽松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希腊文明之所以成为西方璀璨的文化明珠,中国春秋时期之所以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学术风气的自由宽松。

敏锐的时代精神,是一所大学延续下去的重要保证。毋庸置疑,大学是培育高级人才的地方,是研究学问、传承文明、探求真理的地方。但它同时也肩负着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那就是为民族和国家的强盛提供中坚力量,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为时代的进步提供崭新的思想。所以大学教育需要在教学育人、研究学问的同时,也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就某种社会思潮及社会现象发声,引导社会舆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努力把好时代脉搏,为社会稳步向前提供助力。

不竭的创新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领头羊。西方的工业文明之所以长盛不衰,根本原因就是其科技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而这些创新成果绝大部分来自于大学,因而说大学是时代发展的火车头一点也不夸张。不管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最新成果往往在大学诞生,而许多新成果往往会带来一次社会的变革,从而推动社会向前迈步。我国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创新,而承担这个创新的任务的,非大学莫属。

大学精神就是大学的灵魂,完善并坚守大学精神才能使大学真正成为时代发展的火车头。“十四五”开局以来,我们国家迎来了高质量创新型发展的新时期,许多大学的硬件设施也有了显著地改善,但在大学精神方面还做得不够好,还不能保证所培养出的学生在爱国情怀、道德情操、人格操守方面达到百分之百的合格。相比与国外大学,我国在这方面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

什么是大学精神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