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茶,空杯以待
哈佛大学校长白乐瑞来北京大学访问时,讲了一段他的亲身经历。有一年,他向学校请了三个月的假,并告诉家人不要问他去什么地方,他会每周都向家中报平安。然后他只身一人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尝试着过另一种全新的生活。他到农场打过工,去饭店刷过盘子。在田地做工时,他吸过农民的旱烟,和工友们聊过天。这些事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最有趣的是,他找到一份刷盘子的工作,可仅仅干了四个小时就被老板解雇了,老板对他说:“可怜的老头,你刷盘子速度太慢了。”后来,他重新回到哈佛,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却觉得以往非常厌倦的工作都变得有趣起来。工作有了一种全新的享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够定期使自己复位归零,清除心灵的污垢,就能更好地享受工作与生活。
使自己复位归零其实就是保持一种空杯心态。当代作家张宗子的散文集《空杯》中有一句很有启发性的话:“人生如茶,空杯以对。”生命伊始,犹若空杯,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往茶杯中放东西的过程。年少时,放入父母给予的衣食、玩具和关爱;长大后,放入学校传授的知识、思想和经验;步入社会后,又靠着自然的倾向和自己的努力继续放入爱情、事业、孩子,放入金钱、财产、名誉、地位等等。就像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一样,一只杯子的容量也是有限的,总有放满的时候,但外界还有更多美好的事情等待你去体验,怎么办?只有把杯子里的东西倒掉一些,才能放入更多精彩的东西。倒掉越多,装入的才能越多,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又有谁肯舍弃自己已经得到的东西呢?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个学者向禅师问禅。禅师每讲一句,学者就滔滔不绝的发表一番他的看法,禅师插不上话,就不断给学者斟茶,茶水不断地溢出杯子,禅师依然往杯子里注茶。学者说:“茶水已经溢出来了,不要再倒了。”禅师说:“你就像这只杯子,里面装满了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又怎么能听得进别人的看法?你不想倒空你的杯子,怎么能品尝到我为你斟的茶呢?”
旧茶不去,新茶无法注入,这是禅宗的洒脱;旧茶是我们成功的过去,岂能遗忘?这是凡人的执着。每个人的心,就像这个茶杯,装满了自以为重要的东西,便再难装入更多的东西,自然也就谈不上超越和进步。
空杯之空,在于有无之间的相溶。一只杯子,注满水之前是程度不同的空,注满水后倒掉,才能出现下一轮的空。空是完成,又是期待,是两次充盈之间必需的环节,一头连着对往事的回味,一头连着对未来的期望,如果缺了“空”这个环节,那就只有回味,而没有期望了。
空,不一定是失去,反而是另一种更宽阔的拥有。因为,它不是毫无主见的随波逐流,更不是知难而退的消极无为,而是敢于忘记过去,虚心学习新知,探索未知的正确心态。这里面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谢”的从容,更有着“蓬舟吹取三山去”的旷达。中流容与,前瞻后顾,每一次倒空,都是接纳的开始,每一次的接纳,都是更丰盈的充实。
一个人,空掉得越多,胸怀和视野就越广阔。空去无效的忙碌,空去无谓的纷争,空去俗气的攀比,空去应景的虚名,空去虚华的喝彩,空去不良的情绪,空去对金钱无止境的攫取,空去被权利和习俗扼杀的理想。然后才能无所充塞,无所怨忧,无所偏执,才有可能静享生命的清朗和恬然。
空,是一种来自心灵的力量。人生如茶,空杯以待。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极致的美丽?
人生如茶,空杯以待
本文2022-03-31 00:27:20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30352.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