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美丽移民村做活美丽经济

栏目:工作总结发布:2022-02-24浏览:2083下载256次收藏

栽好梧桐树  引来金凤凰

美丽移民村做活美丽经济

 

摘要:蛟河市是吉林省水库移民安置重点县,移民人口达到4.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比重的11.3%。近年来,蛟河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用足、用好、用活移民后扶政策资金,大力开展水库移民美丽家园建设,一批省级美丽移民村成功打造。特别是漂河镇富江村,在提升完善村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入驻,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移民收入实现翻番,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蛟河样板”,一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移民村呈现在游客面前。

关键词:基础设施 乡村旅游 民间资本 移民致富

背景:1941年,吉林丰满水库建成蓄水,库区移民告别故园,来到漂河镇富江村定居。富江村位于蛟河市西南方向30公里处,整村濒临松花湖而建,幅员面积32.4平方公里,辖4个移民屯、378户、1351人,现有移民人口894人。因渔业资源丰富,起名“富江”,为吉祥定居之意。十年前的富江村土地资源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村集体没有收入,生产方式以传统农业为主,当时的移民年均收入仅为4000元左右,是蛟河有名的穷村,被十里八村笑称“穷江”。同时,富江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没有得到开发和挖掘,空有青山绿水,村民只能望江兴叹。如今,靠着移民后扶政策资金逐步提升基础设施,引入社会资本发展乡村旅游,成功逆袭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旅游名村,游客络绎不绝,移民的钱袋子一天天鼓起来了。

 

图1:民宿改造前

正文:

近年来,富江村充分发挥移民项目资金在示范建设上的引领作用,探索出了一条“政府规划引领、移民部门搭台、基层组织牵头、社会资本参与”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打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水库移民美丽家园。

一、突出规划引领,绘就发展蓝图

坚持规划引领、多规合一原则,2017年,蛟河市委托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起点编制了《蛟河市漂河镇富江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2017-2030年)》,并于2018年相继制定了《漂河镇富江村传统村落保护制度》、《漂河镇富江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挂牌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在坚持保护与发展并存原则的基础上,突出富江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水库移民人口较多的特点,将水库移民纳入编制范围,优先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持续加大移民后期服务力度,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彰显特色。多年来,富江村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步履稳健、众行致远,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二、突出移民搭台,补齐发展短板

基础设施薄弱,是过去制约富江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蛟河市以移民部门为统领,全力补齐移民村基础设施短板。移民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34万元,其中,投入450万元,实施巷路板油覆盖,围墙、边沟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0万元,栽植绿化树木1000余株、新增绿地8000平方米;投入30万元,安装路灯100盏;投入89万元,新建安全饮水工程和自来水管线6000米;投入15万元,建设水冲式旅游公共厕所1座。对整村的巷路、围墙、边沟、河沟、路灯、安全外水等全面进行打造,断壁残垣、污泥浊水的破旧村屯消失不见,围墙复古打造,河堤原石砌筑,河边绿柳成阴,巷路整洁干净。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移民村呈现在眼前。富江村2019年被省移民管理局确定为美丽移民村。,

另一方面,以移民资金为杠杆,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将富江村乡村旅游产业逐步推向市场化。“十三五”期间,移民部门投入535万元,新建8公里柏油路、3公里通花海水泥路,为富江村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富江村以此为契机,成立了农夫花海旅游公司,投入近300万元建设了10公顷富江花海项目,形成“村集体+旅游公司”的发展模式。良禽择良木而栖,随着富江村村容村貌的不断完善和花海项目的成功打造,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涌入,西小荒地民宿管理有限公司投资260万元建设了松花湖尚精品民宿项目;北京遇见你集装箱主题特色民宿公司投资200万元建设了集装箱民宿项目;河南省新乡市保福游乐设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500万元建设松花湖水上游乐项目。

 

图2:新建民宿

 

图3:集装箱民宿

 

图4:富江花海

三、突出文化底蕴,打造乡村文明

富江村是巴拉文化发源地,巴拉人是女真族后裔,民居、风俗、服装、歌舞、图腾极具特色,开发价值大。为此,我市聘请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担任富江村驻村专家,深入发掘苏尔哈东山遗址、巴拉文化、松花湖渔猎文化、河灯祈福文化,先后4次组织苏尔哈冬捕文化旅游节,7次组织富江村松花湖河灯文化旅游节,对富江村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在此基础上,移民资金投资150万元,全力打造乡村文明,新建博物馆、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为移民的文化生活提供舒适美丽的活动场所。移民农闲时跳跳广场舞,扭扭大秧歌已是必不可少,移民和谐相处,快乐生活。文化场所的修建也为游客提供了参观休闲的几处景观,丰富了富江村的旅游产业。

图5:河灯节

 

成效:

富江村依托秀美绮丽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将农业、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资源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集花海、博物馆、精品民宿、河灯文化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逐步建成了集休闲、观光、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成为了美丽移民乡村新典范、宜居宜业宜游新标杆,实现了四个“大变化”。

一、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富江村依托丰富的渔猎文化、河灯文化等资源,推出了湖畔花海、河灯祈福、民俗体验、博物馆体验、松花湖特色鱼餐、松花湖特色民宿等一系列旅游项目,从默默无闻的水库移民村一跃成为如今的“网红村”,2017年被中国旅游总评榜评为年度“人气美丽乡村”,2020年被评为全国旅游重点村,五年来,富江村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近1000万元,实现了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

二、传统农业变大众创业

富江村2016年正式对外营业至今,实现了“户户有产业”,累计开发就业、创业岗位1000余个,年均带动300余名移民从事花海苗木种植、日常管理、餐饮服务等工作,移民人均增收5000元。移民汪淑杰投资30万元,开办了“花海第一家农家乐饭店”,当年收入7万元;移民王丹丹是外地返乡创业,在花海脚下创办旅游产品商店,每年旅游季可收入3万元左右;移民于保全、高振举、单来福、仉奎利用清收还林地载种果树,实现旅游采摘体验;移民周喜春、姜文华、于有朋、魏度志、王跃国、孙志臣养殖笨鸡近千只,为花海餐厅提供笨鸡和鸡蛋;移民王桂芬摊制手工煎饼,孙志国、徐宏宇酿制纯粮酒,销售给前来旅游的游客,实现了小副业高收入。整村移民夏季园子里的蔬菜在过去吃不了烂在地里浪费,现在旅游的人都抢着买,绿色无公害。富江移民真正做到了不用出村就能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移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三、农房变客房

在社会资本的带动下,24户村民改造自家房屋,建设民宿、农家乐,游客接待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富江村的乡村旅游和乡村民宿发展模式在蛟河市得到了推广。目前,蛟河市环松花湖相继建设了西小荒地、祥颐山庄、爱林渔港等精品民宿,形成了接待能力达到460人的湖畔民宿集聚区;沿五道河、七道河、窝集口相继发展农家乐40多家,形成了接待能力达到200人的踏青农家乐集聚区;移民村发展旅游产业的模式在蛟河市得到了成功的推广和复制,现该模式在蛟河市的移民村插树岭村(美丽移民村)、永安村(美丽移民村)、临江村得已成功复制。吉林地区乡村旅游现场会于2021年7月在蛟河市富江村召开。

 

图6:吉林地区乡村旅游现场会

四、软弱涣散村变致富示范村

富江村“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彻底打破了以往美丽乡村建设负债经营的局面,集体资产从负30万元增至近45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零元增长至10万元,移民人年均收入由2007年的4000元左右增长至如今的16000元左右。同时,每年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加大旅游规划、宣传;完善村内环境整治;扶持村内贫困移民。富江村农夫花海旅游有限公司获评国家旅游局“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美丽移民村做活美丽经济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