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米兰县“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栏目:工作计划发布:2022-02-15浏览:2186下载246次收藏

米兰县“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推进“健康临夏”建设和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幸福美好新临夏建设,根据《甘肃省中医药条例》《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措施》和《临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临夏州“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临夏州“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十三五”期间中医药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康乐县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全力推动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和对外交流持续健康发展。“十三五”规划确立的发展指标任务全面完成。

——中医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建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18个部门成员组成的康乐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协调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米兰县贯彻<临夏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米兰县中医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机制进一步完善。

——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县现有中医医院1家;三级乙等中医院 家、二级甲等  家、二级乙等  家。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均设置了中医药科室。15个乡镇卫生院和附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了中医馆,逐步形成了中医医院龙头作用明显、乡镇村(社区)医疗机构特色突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公共卫生机构整体发展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建成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  个,县中医医院基本达到了  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的要求。 附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  %的村卫生室,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坚持人才战略,保障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入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顺利实施中医五级师承教育项目,选派骨干人员参加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骨干人才培训项目,依托县中医医院举办各类大型学术交流会议及培训班,传承经典,提升学术水平,有力保障了中医药的传承发展。已命名甘肃省基层名中医  名、甘肃省乡村名中医  名,州级名中医  名,县级名中医  名,累计培养出师中医五级师承教育继承人  名。

——中医药发展与医改政策深度融合。将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行分级诊疗、中西医同病同价。县中医医院建立了医院章程。

——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立足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条件,积极推进中医药相关产业发展。全县当归、党参、黄芪、冬花、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  万亩,  家重点中药材加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万元,工业增加值  

万元,上缴税金  万元。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  万吨、中药材交易额达  亿元。组织代表团、中药材加工企业、农民种植合作社代表参加了两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加强了中医药产业与文化的对外交流合作,扩大了康乐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

——中医药推动医养结合质量稳步提高。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全县  所养老机构(养老院、敬老院)按照就近、便捷原则,由属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实行巡诊或长期进驻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县中医医院开通与养老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开设了老年病科,设置老年病床  张。总投资  亿元、总建筑面积约 万平方米的康乐县医养中心项目进展顺利。

——中医药扶贫成效显著。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扶贫,提升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所有县级中医院均能提供45项中医适宜技术。县中医医院与对口帮扶医院开通了远程医疗服务,形成互联互通的远程诊疗协作平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实施“三区三州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个、中医县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个。深入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深化内涵、提升质量,助力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有效减轻了贫困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中医药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优势作用,建立健全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机制,成立了康乐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康乐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控工作方案》;将中医药机构和人员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成立了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建了专家指导组、医疗救治组、院感防控组等相应的中医药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了中西医协同应对工作制度,确定了6家中医医疗机构为后备医院,加强物资、人员、技术储备。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医药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治疗率达到100%。强化中医药预防,提升中医疫病应急能力。

“十三五”时期,尽管全县中医药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突出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全县中医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缺乏;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短缺,基层中医药人才存在“招不进、留不住”的难题;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不明显,县中医医院存在中医特色淡化、优势弱化现象;中医药产业深度开发和利用不够,中药材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同时,全县中医药发展也迎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党中央、国务院把中医药发展摆在国家战略层面加以部署和推动,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将中医药打造成支撑甘肃绿色发展崛起的新兴支柱产业,实现由中医药资源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跨越。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建立了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协调推进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了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符合实际的政策体系,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对中医药事业的推进力度前所未有,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显现出的优势作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广泛认同度前所未有,中医药发展正当其时。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全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临夏建设部署,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医药事业产业联动,规模质量并重,传承创新并举,中医西医并重。通过五年的努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将中医药产业建设成新兴支柱产业,将中医药事业发展成为增进人民福祉的健康支撑,推动实现中医药资源大县向中医药强县跨越。
    二、基本原则
     ——坚持特色发展。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推进中医药传统文化和技艺传承、保护和创造性转化,挖掘好、传承好、利用好康乐中医药的中医根脉文化、中医传世典籍、诊治诊疗技艺,以及中药材的天然药库、地产品种的资源优势及其区位优势,走出一条具有康乐特色的中医药发展路子。
    ——坚持内涵发展。突出内涵建设,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的精准性、科学性、有效性,创造新供给,释放新动能,引领新需求,不断放大中医药服务综合效应。
    ——坚持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促进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推进中医药产业事业融合发展,以提标准、促规范、提质量为基础,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主线,以引进来、走出去、促合作为抓手,统筹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依托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交流平台,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提升中医药对外合作交流质量和水平,构建内外联动、互为支撑的中医药开放发展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产业、文化、对外交流合作发展等各领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现代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医药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绿色崛起提供支撑。人人享有的中医药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持续提升。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装备水平明显改善,防控救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多层次、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开放发展呈现新局面,为建设健康临夏、实现幸福美好新康乐做出新贡献。
    “十四五”发展目标:
     ——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凸显中医药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优势,建立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的作用,人人享有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深入挖掘整理、保护利用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临床科研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体系初步建立。
    ——中医药健康服务质量与效能全面提升。中医药医疗、保健、产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服务能力、防控救治能力、文化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对健康服务业发展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贡献度进一步凸显。

——中医药发展支撑体系建设更加完善。中医药人才成长的途径更加优化,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中医药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服务效率明显增强。中医药标准化体系不断健全,中药质量明显提高。
    ——中医药治理体系更加健全。中医药行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医药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全面贯彻实施《中医药法》《甘肃省中医药条例》,依法促进中医药发展。

2035年远景目标: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面推进,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实现更高水平发展;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全面提升,中医药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进一步增强;中医药在传统医学领域主导地位更加巩固,基本实现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医药发展整体性、协调性显著增强;中医药健康服务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全面推进健康康乐建设、建设幸福美好新康乐做出新的贡献。

专栏1主要发展指标

序号

类别

主要指标

2020年

2025年

属性

1

中医药产业

中药材种植面积(万亩)

23.91

28

预期性

2

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率(%)

30

45

预期性

3

中药工业营业收入(亿元)

0.6

5

预期性

4

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万吨)

2.7

5

预期性

5

中药材交易额(亿元)

14.35

23

预期性

6

中医药健康资源

中医类医疗机构数(个)

53

70

预期性

7

中医类医院数(个)

16

18

预期性

8

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张)

0.81

1.4

预期性

9

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0.31

0.7

预期性

10

每万人口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数(人)

0.46

0.5

预期性

11

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比例(%)

10.1

60

约束性

12

设置治未病科的二级及以上中医类医院比例(%)

62.5

95

预期性

13

设置康复(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中医类医院比例(%)

87.5

90

预期性

14

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的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类医院比例(%)

12.5

100

预期性

15

设置老年病科的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类医院比例(%)

50

75

预期性

16

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比例(%)

100

100

预期性

17

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的二级妇幼保健院比例(%)

44.4

70

预期性

18

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床位数(张)

504

700

预期性

19

设置中医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比例(%)

100

100

预期性

20

中医药健康服务

中医总诊疗人次占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比例(%)

14.38

19

预期性

21

中医类医院出院人数占医院出院人数比例(%)

19.05

24

预期性

22

0-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米兰县“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