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
2003年第一次在县城的图书馆见到线装本的《资治通鉴》就被它的故事深深吸引。最近孩子天天缠着我给他讲历史故事,于是,再次重温《资治通鉴》。读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想,现将其汇报如下。
一、成功属于甘于寂寞之人。在我国浩瀚如烟的史学著作中,有堪称“史学双璧”的两部史书大放光彩,它们就是《资治通鉴》与《史记》,它们的作者司马光与司马迁则并称史界两司马。在《资治通鉴》的阅读过程中,我的脑海中常常出现这样一个画面:夜已深,在寒风的肆虐下,尊贤坊外一个路人都没有,呼啸的寒风将纸糊的窗户吹得沙沙做响,仿佛下一秒钟它们就要被吹破,在昏暗的油灯下,一位老者正夜以继日地伏案写作,长期的辛劳已让他形容枯槁。也许,修书的辛苦对他来说还是其次的,内心的苦楚才是更致命的。他认为王安石变法是朝廷与民争利,因此反对这种变法,并多次上书朝廷,然而,宋神宗听不进他的谏言,坚决支持王安石变法。作为一个想有所作为且有品格的文人,他觉得一个官员无论品位多高,他提的意见若不能被朝廷采纳,那么,他对朝廷而言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一个普通老百姓无故多领朝廷俸禄是对文人人格的侮辱!他不愿意留在汴京做一个领高额俸禄的特殊“老百姓”,因此,他借修书之名离开汴京,从热闹的汴京到洛阳出任西京御史台并不是皇帝对他的贬斥,而是他自己的请求,他希望通过总结提炼繁杂的历史书籍,总结编纂出一本帮助执政者成为明君的书。到了洛阳他还嫌城里太热闹了没法真正做到孤独,又自请到离龙门有18里地的尊贤坊。再热闹的地方如果没有心安放的方寸之地,不如连形式上的热闹也不要了罢。虽然无人倾听的痛苦和有劲无处使的孤独时时啃蚀着他的忠君报国之心,但也正是这种痛苦和孤独让他慢慢沉下心来,没有了名也没有了利的考虑,剩下的就只有修书这一项事宜了。他在洛阳偏郊这一呆就是15年,当他将厚厚的《资治通鉴》捧回朝廷交给皇帝时,没有自夸,没有邀功,只说了一句:“
《资治通鉴》读后感
本文2022-02-08 17:58:22发表“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29475.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