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科技民宗委关于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22-02-05浏览:2677下载160次收藏

科技民宗委关于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进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了解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市政协科技民宗委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于6月中旬,在麻占平副主席的带领下,先后赴榆阳、府谷、横山、子洲等县区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xx属典型的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全市耕地总资源1570万亩,常用耕地106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5亩以上,以古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全市总面积的52%,以马铃薯、玉米和大漠蔬菜产业为主;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占全市总面积的48%,以小杂粮、山地苹果产业为主。全市地形地貌多样,土壤类型丰富,现有主要农作物46种,是世界红花荞麦优势产区、世界果树资源八大原产中心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马铃薯优生区、最佳种子生态区。

近年来,xx市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市委、市政府站在宏观、全局、长远的战略高度,适时提出了“矿业开发强市,特色农业富民”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两个基地、一个中心”的发展战略,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两增三快四推进”。全市粮食产量由“十二五”初的138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165.89万吨,实现了十三连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由“十二五”初的6520元提高到2017年的10582元,年均增长9%以上,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186元。目前已建成马铃薯生产基地300万亩,占到全省的2/3以上,是全国五大生产地级市之一,建成山地苹果基地65万亩,成为陕西苹果“北扩西进”战略的重要接续地,建成蔬菜生产基地47万亩,成为陕西省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建成小杂粮生产基地144万亩,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之一,建成中药材生产基地22万亩,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壮大,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2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现代农业园区总数达到227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9500多个,其中省、市级示范社近500家,认定的家庭农场1725家,其中省级136家,建成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7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个,均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休闲农业快速崛起,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从无到有,2017年底达到110家,接待游客34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从业人员年人均报酬达2.7万元,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在榆阳区赵家峁试点“4+1”股权改革,在横山区高圪垯村试点政府财政扶持资金折股量化,在靖边县马季沟试点农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典型,受到中省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品牌建设持续推进,率先在全国制定了市级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规划,率先在全国开展了食用农产品产地检验合格证明试点工作,率先在全省建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和企业诚信平台。2016年“xx马铃薯”和“xx山地苹果”被农业部正式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是全省第二个成功申报的地级市,全市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63个、绿色产品45个,认定无公害产地136个,有8个县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县环评。2017年正式启用了xx优质农产品logo标识,并成功举办了xx市首届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建成了“四站两中心”,即国家玉米、马铃薯、食用豆和糜谷等4个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陕西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铃薯良种繁育中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共建马铃薯、小杂粮、玉米、山地苹果等4个试验示范站,促进了农业前沿科技成果在我市的转化应用。产业扶贫工作全面推进,今年以来,整合中省市县产业扶贫资金4.47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到村1853个,涉及山地苹果、红枣、马铃薯、小杂粮、设施蔬菜、养殖等产业,带动贫困户4.49万户11万人。动员新型经营主体与151个贫困村签订了农产品购销协议,明确协议金额达8500多万元。培训农技人员10期1376人次,培训贫困户32期1.8万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科技民宗委关于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