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一党课---不忘初心,看淡得失,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栏目:工作总结发布:2022-01-05浏览:2269下载134次收藏

同志们:
今天是七一建党节,是我们党95岁的生日。95年前,在嘉兴南湖的一首游船上,中国共产党应势而生;95年来,我们党在一次次磨难中发展壮大,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如果说95年前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那么现在,我们拥有8800万党员的党正在带领全体中国人民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历史。现在,我们回望一下,当初那几十个在南湖游船上的革命者,他们的心里是什么样的状态?他们明知道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随时要掉脑袋的,但为何还是义无反顾,一往无前?是他们不敬畏生命吗?是他们不热爱生活吗?不是!我想,他们是一群有理想、有信念,为了民族大义和民众苍生,舍得抛头颅、洒热血后地叧収的有志之士,他们有“舍我其谁”的革命精神,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斗志,他们有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初心,就是为了这一片初心,他们坚守不移、奋斗不息。想完这些,再来看我们自己,我们还记得自己写入党申请书时的情形吗?还记得自己举起右拳,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时的心情吗?还记得支部大会通过自己为正式党员时的情景吗?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参加组织生活会时的情形吗?我想,今天在座的,不论是我们老干部局的党员干部,还是梅河村的全体党员,当初入党都是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抱着一片朝圣的情,加入到中国共产党这个组织,我们以他为荣,那时的思想、目的都是很单纯的,但在为党工作多年以后,我们是否还能永远保持当初入党时的那片初心?我认为,中央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让我们找回初心,让我们的每一个党员不要忘了自己的党员身份,不要忘了自己入党的初衷,不要忘了我们党的宗旨。“世人熙熙皆为名来,世人嚷嚷皆为利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充满着各种诱惑和利益纠葛,我们也会经常会面临得与失的困惑,所以今天,我以“不忘初心,看淡得失,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为题,给大家讲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和感受。
一、正确认识得与失的辩证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有得与失的考虑。何为得,何为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理解和追求也不同。对共产党人来说,正确地看待得与失,也关系保持先进性,不可轻视。
这里说的“得”,是得到、取得、获得。这里讲的“失”,是失去、遗失、丧失。得与失,往往相互对应:未得便是失,未失便是得。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话:“这个人运气真好,什么都没拉下”,“总算赶上了末班车”,“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得与失的看法。
1、得与失是前后贯通、左右联系、互相转化的。纵向看,前辈的失,才有今天的得;今天的失,才有后人的得。“饮水不忘掘井人”,讲的是前辈奉献,惠及当代,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感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讲的是今天奉献,泽及子孙,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襟。横向看,他人的失,是为了我们的得;我们的失,是为了社会和人民的得。个人得失抛一边,人民得失放心上,我们应有这样的境界。
2、得与失的分量是不同的,所包含的内容也不是单一的。所失虽多,但若失去的皆非紧要;所得虽少,但若获得的唯此为重,就没能必要气不顺、心不平。往往有一时之得,长久之失,急功近利,只图眼前,这必然导致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同时,人是生活的现实和理想、物质和精神这样两个世界之中的。对得与失,要看物质方面,也要看精神方面。精神充实、能力增长、口啤良好是得;精神空虚、徒有虚名、遭人非议是失。
3、得失观取决于人生观、价值观。有得便有失,有失便有得。当然,得包括实惠实利,也不可不虑不计。“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毛泽东称之为骗人的腐话,是一种空想。不能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但确也不能老想占便宜,捞好处,事事得,处处得。不能斤斤计较,比高不比低,比好不比差,比享受不比出力,比索取不比奉献,比个别冒尖不比大多数。这样比,只能是“人比人,气死人”,只能比出满腹牢骚而比不出宽阔胸怀,比出泄气负气而比不出蓬勃朝气。向上看,贡献不如自己,能力不如自己,位置比自己高的可能确有少许;向下看,贡献比自己大,能力比自己强,位置比自己低的必定成千上万。
在得与失的问题上,最能看出一个人的觉悟和情操。先进模范人物所以先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而把个人的名利地位待遇看得很淡,在得与失的问题上,人的心胸和气量可以很狭小,也可以很广阔。自我放得越大,心灵就越小;达到无我境地,心灵就最广阔。我们共产党人,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也要非常宽阔。这样才能淡泊个人得失,志存高远,成为一个高尚有益于人民的人,也成为一个活得有价值并快乐着的人。
二、正确理解得与失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一个成语,叫“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源自一个古老的故事,说在北方边境上,住着一个擅长推测吉凶福祸的老人,一天他的马跑到了胡人的驻地,周围邻居都担心老人想不开,于是都来安慰他,但老人却乐观的说:这不见得是坏事啊!过了几个月,老人的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回家来了,邻居们又跑去祝贺,老人却担心的说:这也不见得是好事啊!结果他的儿子在骑胡人的骏马时,不小心摔断了大腿,成了一个瘸子,热心的群众又来劝慰他,他却说,这也许会变成一件好事啊!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所有青壮年都被征兵入伍,边塞附近的人战死沙场的十之八九,老人的儿子因为腿瘸而免于征战,结果保住了性命。这则故事充分说明有得必有失的道理,并却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失去局部的利益可能得到完整的人生。纵观我们现在活生生的例子,都验证了有得必有失的道理。十八大以来,多个显赫一时的高官纷纷落马,周永康、令计划、徐才厚、郭伯雄以前都是曾经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但他们在手握大权的时候,大肆贪赃枉法,大搞腐败,疯狂攫取钱财,过着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可以说荣誉有了,金钱有了,地位有了,美女也有了,似乎什么都有了,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得到了一时的快活。然而他们没有清醒的意识到,在似乎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什么都不缺,什么都拥有的同时,他们却失去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失去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忘记了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结果深陷囹圄,青灯相伴,孤立无援,在铁窗中度过残年余生。一朝醒来,他们似乎什么都没了,不但失去了官位,而且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家庭和亲情。面对陷入腐败的亲人,父母怎么去面对街坊邻居?妻子怎么在朋友同事面前从容的生活?孩子如何走出自卑的阴影?所以说,只要是贪欲大的人,追求的越多,最终失去的也越多。作为我们的党员干部,我们都有自己的公职,我们有“得”,那就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可以满足生活需求的薪水,同样,我们选择了这份事业,我们也要放弃一些东西,习近平同志在与县委书记谈心时说过,“当官发财应两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所以我们要把“奉献”二字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的索取和抱怨。作为我们的党员,入了党,我们得到了别人的尊敬,得到了组织的认可,但同时我们要受党纪的约束,别人能说的你不能说,别人能做的你不能做,过去我们常听到一种声音,说共产党员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犯点普通人常犯的错误,也可以原谅。如果这也可以原谅,那也可以原谅,那我们这个党和一盘散沙有何区别,又如何有底气能引领中国发展的方向?所以,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得与失,要珍惜现在拥有的,放弃不该拥有的,追求一种有尊严、有光明、有意义的生活。
三、如何正确对待得与失,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1、树立“正当取得”意识,以合情合理合法的正当途径谋取利益、职位和荣誉。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得”之道并不是不择手段的谋取,不是巧取豪夺,更不是营私舞弊、欺骗群众,而是通过合情合理合法的正当途径去取得。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用非法经济手段谋取更大的利益和好处,使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诱惑。反观那些落马的高官和失职渎职人员,有些人也曾勤勤恳恳工作,为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在面对金钱财色的诱惑时,没有坚持“正当取得”的原则,结果向诱惑投降,陷入了不法分子设计好的圈套,最终不能自拔,与犯罪分子同流合污,沦为人民的罪人。无数事实和案例雄辩地证明,凡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钱财和职位,最终不能维持长久,甚至会陷入犯罪的深渊。这正应验了一句俗语: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作为党员干部定地后,我们更应当遵纪守法,模范地执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做群众的示范榜样,想取得好成绩,要靠真才实学和实干精神;想评上先进,要靠拼搏奋斗和群众的支持。以合理的途径取得荣誉。同时,还要注意珍惜现在得到的岗位、职位、荣誉等,做到爱岗敬业,以无限的热情和高度责任感对待工作。反之,如果不珍惜现在拥有的,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甚至出现失职渎职现象,那么现在拥有的也会失去。
2、树立“坦然失去”的意识,从容地应对挫折成败与个人得失。如果不能坦然地面对失去,不能正视现实中的挫折成败,往往会导致心理失衡,甚至会改变人生的方向。这方面有深刻的教育。毕玉玺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担任过北京通县县长,期间工作认真努力,大刀阔斧进行经济改革,对通县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后来,被调任北京市交通局当副局长,由于他对交通行业不熟悉,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他成了毫无实权的虚职和闲人。长期大权在握的他不能坦然地面对“失去实权”,心结解不开,对组织心生怨恨,长期闷闷不乐,竟然得了严重抑郁症。此时,其妻子竟然给他开了一副治疗抑郁症的良方,即升官无望那就大敛钱财,弥补仕途的缺憾与挫折,促进心理平衡。这一招正中毕玉玺下怀,适逢组织让其兼任首都公路发展集团董事长,于是毕玉玺大肆收受贿赂,生活作风也腐化堕落起来。不能坦然面对失去,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竟然改变了其人生轨迹,促使其走进了监狱的大门。生活中我们会碰到无数的挫折失败,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失去”,比如失去晋升的机会,失去交流的机会等,我们都应当坦然面对,从容应付,以良好的心态泰然处之。当我们身处逆境,要想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古训,把艰难困苦看作成功成才的必经磨难;当我们遭遇失败时,要思考“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名言,把失败看作积累经验的过程;当我们失去一些机会时,仍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树立“坦然面对失去”的意识,以胜不骄败不馁的乐观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作风,投入到具体的工作。
3、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淡化个人得失,维护大局利益和长远利益。集体主义能够让我们淡化个人的利害得失,看重集体和国家的大局利益和长远利益;能够使我们超然物外,洒脱行事,引领我们提高思想觉悟,少计较个人得失,少盲目攀比,多考虑整体利益。可以说集体主义是指导我们正确对待得失的一副良药。一批批革命先烈,在山河破碎的旧中国不惧艰险,奋起抗争,表现出祖国前途命运高于一切的精神,因为她们都知道破巢之下、安有完卵的事理,都明白国破家无的道理。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就是毛,老干部局就是皮,我们只有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坚持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维护大局利益和长远利益,才能促进荆门老干部事业的蓬勃发展。个人可能要作出一些牺牲,但是荆门老干部事业有了地位,有了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就会改善,我们也将会收获更多。
4.树立无私奉献观念,看轻成败得失,实现老干部工作者的价值。老干部工作者应该最讲奉献,不讲奉献,就理解不了老干部的历史功绩,就理解不了老干部是党和国家宝贵财富的内涵,就理解不了老干部工作的崇高。共产党人不否定个人对物质与文化生活的追求,不否定个人利益,但更强调奉献与服务精神,所以我们要看轻成败得失与个人利益,树立奉献观念,人人争当先锋模范,人人提高服务质量,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做一个对家庭,对同事,对单位,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理想追求.有尊严的活着,展示党员干部的精彩人生,实现老干部工作者的价值。
两千多年前的孟子说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舍去和失去的应该是非法的利益和腐朽的物欲,选择和追求的应该是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精神生活。作为用先进思想武装的共产党员,我们不但要科学理解得与失的辩证关系
和意义,还要正确对待个人生活工作中的得与失,坚持以合情合理合法的正当途径谋取利益、职位和荣誉,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从容地应对挫折成败,更重要的是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超然物外的高姿态,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奉献意识,淡化、看轻个人得失,维护大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七一党课---不忘初心,看淡得失,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