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政局关于殡葬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县民政局关于殡葬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殡葬改革是保护资源和环境、节约土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全县各项建设的深入,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项目建设越来越多、规模日益扩大,与此同时,受 “入土为安” 传统丧葬观念的影响,加上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滞后,xx县仍采用土葬方式,这种丧葬方式挤占了大量土地和森林资源,“死人”与活人争地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在充分尊重民间风俗习惯的前提下科学推进殡葬改革,达到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破除封建迷信丧葬陋俗,提高社会文明的目的,成为关系全县社会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今年以来,xx县民政局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县9个乡(镇),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户等方式进行殡葬改革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一、xx县殡葬现状及存在问题
xx县现有城乡户籍人口约22万,以人口死亡率6‰计,每年死亡人数约1320人。受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及殡葬设施滞后的影响,群众对遗体普遍采用的处置方式为土葬,以每个墓穴平均占地10㎡计算,每年占用的土地就达13200㎡(约合20亩)。此外,土葬还消耗大量木材,按每个棺木消耗木材0.45立方米计算,每年消耗木材近594立方米,不仅破坏自然和人居环境,而且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全县殡葬现状仍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一)无序殡葬吞噬土地,加大城市开发成本。长期以来,农村零星乱葬滥埋、修大坟现象比较突出,坟墓散布在全县各规划区、田地内和公路两旁,不仅妨碍耕作和城市开发,而且经常引发邻里纠纷甚至群体性事件。由于缺乏统一殡葬区规划,坟墓的搬迁主要依据项目建设需要临时决定,每征用一块项目建设用地有时涉及到坟墓搬迁,造成工作被动。项目建设单位被迫把大量精力用于协商迁坟,部分墓主家属漫天要价,增加了补偿成本,造成工程延期,甚至项目搁置。以县烈士陵园大门改扩建工程项目为例,征地面积仅36.49亩,竟然有坟墓200多座,整个搬迁安置费用100多万元,为迁坟,项目业主协调各方、日夜操劳、有时艰辛程度是言语难于表达的。
(二)观念习俗有待转变,殡葬改革认可度不高。从调研随机走访的情况看,大多数群众对殡葬改革尚未认可,受传统观念影响和迫于社会舆论压力,亡者家属往往选择土葬。县城内不时看到抬棺出殡的队伍招摇过市,沿途燃放鞭炮、抛撒冥纸冥钞,既干扰城区交通秩序,又污染生活环境。葬礼也讲究排场,在部分边远地区,一些丧户大办丧事的现象屡见不鲜,大量占用土地用作逝者坟墓,完全违背了节约土地、保护生态和厚养薄葬的精神。
(三)殡葬基础设施滞后,亟需迎头赶上。目前,县内没有一家殡仪馆,没有一座公墓区,殡葬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四)殡葬市场缺乏规范,服务商鱼龙混杂。一些寿衣店、花圈店、棺材店藏在小巷里无证经营,不仅利用消费者的心理牟取暴利,还非法销售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丧葬用品。
二、外地推进殡葬改革的主要经验
(一)强化工作组织领导。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县殡葬改革小组,以县级人民政府名义制定并下发本地殡葬管理实施办法、本地殡葬改革坟墓迁移工作方案等,对殡葬改革涉及的行政执法、部门职责、管理服务、改革内容及时限等做详细规定,提出凡涉及殡葬改革的工作要做到“三优先”,既经费优先拨付,工作人员优先调配,相关事宜优先处理,形成“党政领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为改革的推进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殡葬改革的发展历程表明,党员、干部带头是殡葬改革的重要先导和动力之源,是殡葬改革顺利推行并取得长足进步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
(三)强化
县民政局关于殡葬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本文2021-12-31 18:06:19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28954.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