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工委
我市自2010年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以来,通过政策扶持推动、各级服务组织促动、农业主体参与带动、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管护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我市已累计投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资金4.1亿元,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346个,面积25.01万亩,其中21个已通过省级认定。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为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显著提升了我市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在调研中发现,当前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种植非粮化趋势日益明显。
一、粮食生产功能区种植非粮化面积不断扩大
据统计,在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多年生经济作物面积0.48万亩,占功能区总面积的1.91%;花卉苗木0.62万亩,占比为2.49%;鱼塘0.58万亩,占比为2.32%,其他面积1.85万亩,占比为7.38%。从统计数据看,我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多年生经济作物、花卉苗木、鱼塘及其他面积累计达3.53万亩,占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的比例达到14.11%,“非粮化”问题日益突出。
二、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现象原因
1、种粮比较效益低。大户种粮利润主要靠政府的各项补贴收入,种粮效益不如种植经济作物、花卉苗木、水产养殖或高效设施农业。同时,农机作业及社会化服务等种粮成本呈刚性增加态势,加上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成本涨幅远大于粮食价格涨幅,增加种粮农户的生产经营风险,侵蚀了农户的种粮收益,农民种粮积极性总体不高。
2、土地流转租金提升较快。近几年来,我市土地流转租金一年高于一年(目前达到800—1000元/亩),高租金条件下造成种粮变得微利甚至无利,迫使承包经营大户在生产中“改粮种经”,或到粮食功能区外的散户中承包土地经营,很难保证流转后的土地继续种粮,稳定种粮面积难度很大。同时随着功能区设施的不断完
关于我市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情况的调查报告
本文2021-12-27 18:55:48发表“调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28781.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