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抓三稻增产的关键性措施
大抓三稻增产的关键性措施*
(1983年6月15日)
徐海锋
今天我们在杨市大队召开水稻生产现场会,研究早稻搁田、单季稻移栽和后季稻育秧等问题。这是夺取今年三稻丰收,实现以秋补夏,保证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的一个关键性的会议,非常重要。会上杨市大队作出了介绍。他们决心大、措施实、行动快,全社各大队、生产队都要向他们学习。在会议结束前,我代表公社党委再向在座的全社三级干部提几点希望:
第一,一定要认清形势、明确中心。当前农业生产形势的特点是什么?特点就是:一方面欣欣向荣;一方面困难不少。欣欣向荣,是由于落实了党的好政策,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困难不少,是由于今年自然条件比较差,也由于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完全适应家庭式承包后的新情况。特别是三麦减了产,三稻的任务加重了。当前农业生产总的形势,就是这样。因此,对于我们农业战线的各级干部来说,对于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广大干部、社员来说,种好水稻,以秋补夏,巩固和发展农业新局面,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在前几天召开的全社两级干部会议上,我们提出了“三补三超一保证”:就是夏熟欠产秋熟补、农业损失工副业补、局部受灾面上补,粮食生产、多种经营、工业生产都要超计划,年终分配的目标要保证。各大队、单位通过传达贯彻,普遍反映情绪很好、信心很足、决心很大。今天,我们就是进一步落实第一个“补”、落实第一个“超”。在座的同志一定要明确,实现三麦欠产水稻补、粮食生产超计划、打胜全年粮食翻身仗,这是我们当前的中心任务,必须认真对待、坚决完成。
第二,一定要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今年的三麦完成总产792万斤,比去年减产80万斤、比原计划欠产148万斤。这样水稻生产计划就必须调整,必须从原来的总产2500万斤增加为2648万斤。按照这个要求,全社三稻单产必须达到的水平是:前季稻670斤、后季稻650斤、单季稻900斤。具体分析一下,这个目标并不是高不可攀,我们公社还是可以实现的。我社三稻单产的历史水平是:1979年前季稻632斤;1978年后季稻730斤。单季稻前几年种得的不多,但是一向耕作粗放、产量很低的澄西地区,去年普遍收到1000斤左右。我们公社的产量水平一向高于澄西,今年收他个900斤,不应该算是高不可攀吧!特别是今年全面实行“双包”,社员群众责任性强了、积极性高了。过去干部催收催种他不听,现在主动上门请教干部怎样科学种田。只要我们在座的同志们有信心、有决心、有干劲、有拼劲,今年的粮食生产就一定能够搞上去,翻身仗就一定能够打得赢。去年澄西地区大增产,道理就在这里。今年我们夏熟生产的情况也是这样,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不是“双包”,今年的三麦哪里还能收到亩产466斤的产量,不算别的,就是霉烂损失,每亩也要减掉几十斤。
第三,一定要作风果断、敢于突破。抓好突破口,是开创新局面的一种有效方法。凡是看准了的关键性措施,就要果断地办,敢于去突破。这次现场会的目的,就是要在三稻增产的四个关键性措施上求得突破。
关键性措施之一,前季稻适时搁田。多年来,我们公社前季稻产量为什么上不去?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搁田的问题。由于搁田过晚或者干脆不搁田,土壤中有毒物质的产生得不到控制,土壤养分得不到充分的分解和利用,无效分蘖多,病害重,穗型小,瘪谷多。抓好早稻搁田,这是看准了的一个关键性增产措
大抓三稻增产的关键性措施
本文2021-07-12 17:08:59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26864.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