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
同志们: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司党委的首要政治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结束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一致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实践再次证明,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
这次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深刻调整,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错综复杂。从国内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中央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描绘国家未来发展蓝图,明确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对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次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清晰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集中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建议》充分体现时代新变化,符合实践新要求,反映人民新期待,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建议》的突出特点,就是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各个领域提出一系列战略性、创新性举措。比如,确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引领地位,明确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明确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强调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把安全发展贯彻到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特别是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战略部署,明确了主攻方向和重要着力点。这些战略性、创新性举措,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对于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重塑竞争新优势,确保我国发展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意义。
11月9日,公司党委组织参加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国资国企系统报告会,中央宣讲团成员、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作宣讲报告。11月29日,组织参加集团公司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扩大)视频会,中央宣讲团成员施芝鸿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辅导。
11月20日,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扩大学习会议,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带动公司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11月20日,公司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审议通过公司党委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工作实施方案,并于近日印发。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和集团公司党组工作要求以及公司方案安排,今天由我专题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深刻认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
有利条件和重要特征
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
在1954年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国民经济发展分两步走,鲜明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当时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并没有完全展开,但尽管如此,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这一进程中,国有企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即:到20世纪80年代,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上世纪末,在基本实现小康之后,中央提出把未来50年划分为两个阶段:前20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30年,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就是“两个一百年”表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的飞跃。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又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回顾建党100年来历程,中国共产党都是为谋求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而奋斗,我们党一直咬定这一目标,分阶段的、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往前推进。到了今天这个阶段,进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新的历史阶段。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走过弯路,也遭遇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制度基础。
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十三五”时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都跃上了新的大台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金,预计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00万亿元。在“十三五”时期,累计有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今年底,将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持续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我国建成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的新的一大步,实现了从大幅落后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新跨越。所以,“十三五”发展阶段也是极为关键的时期。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砥砺奋进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恢弘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充分展现了大国领袖的政治智慧、战略定力、使命担当、为民情怀,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高度信赖,在国际社会赢得了广泛赞誉。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全党的核心、人民的领袖、全军的统帅,这是党和国家之大幸,人民、民族之大幸。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深刻的理论性、实践性,鲜明的战略性、前瞻性,从根本上引领党和国家事业攻坚克难、不断前进,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旗帜,是经历各种严峻复杂斗争检验的客观真理,是战胜前进道路中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制胜法宝。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中国共产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我们最重要的政治优势。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三、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搞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并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五点:一是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14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了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也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是人类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大事。二是我国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三是我国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四是我国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五是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结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四、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
既要看到我国发展总体态势是好的,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取得新的伟大胜利,也要看到当前诸多的矛盾叠加,风险挑战显著增多,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发展观,看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现象下的本质,做到临危不乱、危中寻机、开拓进取、开辟新局,更好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到一个加速演变期,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民粹主义、排外主义抬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新的威胁,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我们要准确理解决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向的关键因素,牢牢把握好战略主动。
从国内看,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当然也面临不少困难,关键是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积极拓展发展的新空间。一要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二要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针对性。三要深刻认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突出问题的系统性、针对性和信心。
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是全会作出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判断。过去我国是顺势而上,比较好把握,现在要顶风而上,把握机遇的难度就不一样了。在过去,大环境相对平稳,风险挑战比较容易看清楚,而现在,世界形势动荡复杂,地缘政治挑战风高浪急,暗礁浅滩又多,对应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也可以转机,机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也更具复杂性、全局性,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就是一个转危为安、化危为机的典型例子。我国将是全球唯一恢复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今年经济总量占比和美国比较还会进一步跃升。
总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第二部分 准确把握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
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
一、全会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建议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这是全会的主要任务。《建议》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顺序推进,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求,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党的历史上把五年规划目标和未来十五年的研究目标统一规划展望,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一共有两次。上一次是1995年制定“九五”计划时,展望了2010年的远景目标。这次是从2020年开始规划“十四五”的时候,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这两次都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
这次全会做出的具体展望分为九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度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到创新型国家前列。二是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三是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四是建成的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五是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六是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七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八是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九是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这是《建议》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也是管总的内容。指导思想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坚定不移的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志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指导思想突出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也是这次全会的新提法。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两个判断都没有变,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要强调的是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共是“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五是坚持系统观念。这“五个坚持”是总结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规律性认识,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
本文2020-12-07 19:35:34发表“模板范例”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23809.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