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文体旅游广电局十三五和2020年工作总结、2021年工作安排和十四五工作思路

栏目:年终总结发布:2020-12-02浏览:2271下载219次收藏

文体旅游广电局十三五和2020年工作总结、2021年工作安排和十四五工作思路


   按照通知要求,现将盟文体旅游广电局“十三五”和2020年工作总结、2021年工作安排和“十四五”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十三五”时期文体旅游广电工作主要成效

  (一)文化事业方面。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到2019年末,全盟建有图书馆14个、文化馆14个、博物馆16个,嘎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855个,苏木乡镇文化站78个,“三馆一站”覆盖率达到120.43%,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任务。建成图书馆分馆28个、文化馆分馆25个,总分馆体系基本形成。二是文化艺术创作繁荣活跃,“十三五”时期,全盟各乌兰牧骑共创作文艺作品1140部,百余部作品获得国家、自治区以及专业文艺机构组织的重要奖项。特别是,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入围2018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实现了自治区多年来零的突破,并在全区巡演。6部剧目先后入选自治区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三是乌兰牧骑事业全面发展,全盟13支乌兰牧骑队伍中,一类乌兰牧骑有11支(其中优秀乌兰牧骑5支),二类乌兰牧骑1支。每年深入基层送文艺演出1400余场次,服务观众年均70万人次以上,开展文艺辅导、协助举办各类文艺晚会近300次。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先后荣获“北疆楷模”“全区三八红旗”“草原英才”“最美奋斗者”等国家级、自治区级荣誉称号,并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四是群众文化活动供给丰富,“全盟百场群众性精品文化活动”“千场惠民演出”、内蒙古音乐节、乌兰牧骑艺术节等族民族文化活动全面推进。“阳光工程”“圆梦工程”等形式多样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序推进。全盟各地围绕马文化、民族体育等,在传统节日、民俗节庆、重大纪念日、文化主题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已成为常态。五是文物事业扎实推进,完成苏尼特左旗辽代墓葬、多伦县辽代贵妃墓、太仆寺旗下皮坊村青铜时代石板墓发掘工作,出土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物,全盟现有历史遗迹1148处、可移动文物8787件(套)。2016年以来,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621.96余万元,进行了毕鲁图庙、布日都庙、扎格斯台庙保护修缮工程,贝子庙、汇宗寺、诺尔古建群安防、消防、防雷工程,完成了全盟长城碑桩竖立、档案编制等工作,确立了文物安全巡查机制,文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制定了非遗保护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四级名录体系工程,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档案152卷,拍摄录像资料近2000小时,图片3万多张。建立11个传承基地与传习所。实施传承人研培计划,提高传承人技艺,推动了非遗进校园。

  (二)文旅产业方面。一是产业发展主要指标显著增长,“十三五”以来,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70亿元,有力推动了全盟旅游业发展提档升级,创建4a级旅游景区6家,3a级景区3家,a级景区达到19家,高a级景区比“十二五”末期翻了一番。2019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937万人次,比2015年增长44.5%,旅游业总收入424亿元,比2015年增长50.3%。二是核心线路产品日渐成熟,策划打造了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品牌线路产品,累计投资6746万元,建成7个门户、31个驿站景观标志物,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海穆尔塔”门户、“乌日图塔拉”驿站,完成了具有地方文化符号的景观标识导览体系建设,形成了全长672公里,主线串联南北、干线深入景区、支线辐射全域的旅游服务网络。在沿线布局旅游牧场、低空飞行、红色旅游、草原旅拍等产品,新型业态和消费模式更加多元。三是乡村(牧区)旅游品质显著提升,完成草原旅游环境整治,策划提出“旅居蒙古包”工程,太仆寺旗宝昌镇边墙村、多伦县滦源镇大孤山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自治区星级乡村(牧区)旅游接待户达到44家(其中5星级8家、4星级15家、3星级21家)。培育了以苏尼特右旗毛日图、正蓝旗百格利、高格斯台为代表的高品质“旅游牧场”,客单价均高出全盟牧人之家平均客单价的4至5倍。四是品牌建设和宣传营销成效显著,二连浩特市入选首批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锡林郭勒盟被自治区文旅厅确定为全区传统蒙古包示范试验区,培育打造了“锡林郭勒印象”文旅商品区域公共品牌,“锡林郭勒蒙餐八绝”特色餐饮品牌。统筹盟本级和各旗县市(区)赛事活动资源,创新举办草原文化旅游活动,夏季“辽阔草原 锡林颂歌”为主题,重点打造了传统那达慕、内蒙古音乐节等文化旅游活动,冬季以“燃情冰雪 温情牧歌”为主题,重点打造了冬储季美食之旅、草原祈福迎新年等文化旅游活动。开展多样化的宣传营销、媒体推介,草原旅游网络及新媒体曝光量年均超过1亿人次,锡林郭勒草原旅游知名度与影响力显著提升。五是文体产业与旅游进一步融合,围绕“中国马都”品牌,马产业快速发展,中国马都核心区项目被认定为自治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探索开发了一系列马文化艺术产品、日化生活用品、保健食品等。持续打造中国马术大赛、“贵由赤”马拉松赛、草原马拉松山地自行车挑战赛、环多伦湖自行车赛、走近乌拉盖河徒步溯源之旅活动、银色锡林郭勒草原冰雪那达慕六大精品体育+旅游赛事活动,促进了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同时,牢固“绿水青山就是xx银山”的发展理念,有序整改退出我盟自然保护区内的旅游经营实体,完成了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乌珠穆沁旗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阿巴嘎旗浑善达克沙地柏自然保护区全部旅游点退出任务。

  (三)体育事业方面。一是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全盟体育场地达到2332个(其中公共体育场馆88个、足球场地159个),总面积248.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6平方米。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全民健身中心(活动站、点)体系基本形成,活动站点200多处,城镇健身广场40个、健身路径965处,全盟150个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公共体育设施全部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二是全民健身广泛开展,全盟现有各类体育社会组织449个,达到每万人4.28个。盟市级体育社团29个、旗县市(区)级体育社团145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达3120人,盟市级国家体质测试中心2个,旗县级国民体质测试中心13个,每年接受体质测试人数1200余人。每年积极开展各类赛事活动近200项,参与人数达20万人次。每年连续举办的锡林郭勒体育大会,整合民族传统体育和现代竞技体育共18项赛事,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参与需求。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冰上龙舟冰雪赛事活动、马术大赛、足球赛事活动等全民健身活动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健身队伍不断扩大。特别是,成功举办“十四冬”冰上龙舟赛事,在所设10个项目中收获7枚金牌3枚银牌,实现了“办赛精彩、参赛出彩”的目标。三是竞技体育成绩突出,“十三五”期间全盟运动员在全区青少年锦标赛、全运会等重大赛事中共获得奖牌594枚(其中,金牌 156枚、银牌 171枚、铜牌267枚)。在自由式摔跤、古典式摔跤、中国式摔跤、柔道、武术散打等重竞技项目上继续保持传统优势。在足球、田径、滑冰等项目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四)广电事业方面。一是新闻舆论宣传创新不断深入,精心组织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两会等重大主题和重大活动宣传报道,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各级主流媒体、出版单位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大力推进新闻宣传内容形式、方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等改革创新。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向深度迈进,全媒体、多平台、多终端采编播能力显著增强,新闻宣传阵地不断扩大。二是广电公共服务体系加快覆盖,通过实施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及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农村牧区发放广播电视“户户通”设备14.59万套,有线电视用户18.4万户,数字微波电视(mmds)用户3.7万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9.28%和99.27%。锡盟盟办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分别为97%和94.15%。中央台第一套节目、省台第一套节目覆盖率均为99.28%,盟台、县台节目覆盖率分别为97.14%和65.12%。广播实现了卫星、中波、短波、调频和网络多渠道传输,广播四个频率的节目覆盖率已达到97%。三是广播电视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圆满完成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保障期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持续加强广播电视卫星地面接收实施专项整治,年均出动文化市场执法人员1600人次、检查宾馆500家次、走访牧户1600家次、印发蒙汉语宣传单7000余份,查处非法安装卫星电视接收设施住户180余户,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2020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新冠肺炎爆发期,采取“停组团、关景区、闭场馆、防疫情”的果断措施,完成文体旅游行业管控。之后,按照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有序指导文化旅游企事业单位有序复工复产,严格管控旅游景区景点和公共文化场馆常态化疫情防控承载量,加强预约参观游览和紧急疏导分流,周密部署假日旅游工作,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深入旗县开展督导调研,有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二)繁荣艺术创作演出。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条例》,深入推进乌兰牧骑精细化管理,召开了2020年度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条例》培训会、全盟乌兰牧骑精细化管理工作片区观摩会,制定了《推行乌兰牧骑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办法》任务落实进度台账,建立创作采风基地13处,推动乌兰牧骑政治能力、业务素养再上新台阶。全盟各乌兰牧骑创作文艺作品270部,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蒙古剧《朱日和情》成功入选202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开展公益性演出800余场次,观众达17.5万人次。加强网上乌兰牧骑建设,通过门户网站、新媒体平台发布乌兰牧骑作品800余条,拓宽了乌兰牧骑服务渠道。争取到乌兰牧骑标准化建设项目资金3600万元,进一步推动了乌兰牧骑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强文化艺术交流,苏尼特右旗蒙古剧《朱日和情》参加第三届内蒙古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荣获优秀剧目奖、导演奖、作曲奖及表演个人奖。阿巴嘎旗呼麦作品《上苍之力》获世界民族艺术锦标赛金奖。10部舞蹈作品入围首届内蒙古民族民间舞蹈大赛。11首歌曲入围内蒙古优秀地方歌曲暨经典草原歌曲展播展演。6支乌兰牧骑参加了“2020年全区乌兰牧骑交流演出”活动。

  (三)加强公共服务建设。面向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完成苏木乡镇文化站提档升级工程13处,达标率由年初的74%提高到97.18%。完成嘎查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50处,达标率由年初的45%提高到97.04%。新建图书馆分馆3个、文化馆分馆25个,全盟图书馆、文化馆分馆总数分别达到31个和50个。组织实施了锡林郭勒文化园维修改造二期工程。年内举办“舞动北疆”广场舞大赛、“送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等导向性、示范性群众文化活动107场次。开工建设旅游厕所102座,完成投资3437.4万元,完成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任务99.03%。

  (四)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按照自治区文物局关于全区文物安全隐患大排查专项行动的工作部署,先后两次组织开展全盟区保国保古建筑、田野文物安全检查,排查出各类文物安全隐患87项,30项隐患完成了立行立改,其余隐患已提出了切实的整改措施并纳入台账管理,明确了整改时间表。争取中央转移支付文物保护经费1784.96万元,实施汇宗寺安防升级改造工程、诺尔古建筑群安防工程、扎格斯台庙配殿修缮工程,提升了重点文物建筑保护水平。全力推进我盟重点工业项目文物手续办理工作,全盟36个新能源重点项目已全部得到批复。着力提升博物馆展览展示、社会教育、馆藏文物保护水平,成功举办了金斯太洞穴遗址出土文物展、锡林郭勒长城保护宣传展、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带饰展,开展了“文博学习讲堂”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进边防、进养老院等社会教育活动。举办了多项文博队伍素质提升培训班。

  (五)加强非遗传承保护。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制度,研究制定了盟级非遗名录、传承人管理办法,正在征求意见。建设了1个自治区传统工艺工作站(苏尼特左旗文化馆),2个自治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正蓝旗察干伊德项目、阿巴嘎旗蒙古族木雕项目),蒙古族服饰、蒙古族刺绣项目被列入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试点项目。持续完善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了第五批盟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第六批盟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第七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评选(申报)工作。完成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检查,自治区级以上非遗传承人传习义务履行情况评估验收。加强非遗队伍建设,召开了2020年全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座谈会,举办了全盟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文本和录像片制作培训班、全盟奇奇里胡尔及马头琴演奏培训班。举办了抗击疫情非遗作品征集活动、第十届锡林郭勒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六)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全盟12个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1亿元,其中,4个盟级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亿元,进一步促进了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多伦县政府与北京明天星陨石科技研究院签订了《多伦县陨石博物馆建设及陨石产品加工项目》合作协议,协议金额达6亿元。围绕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品牌线路,推动新型业态多元化,优化布局低空旅游产品,创新推出草原旅拍产品,策划了以“蒙古马精神”“红色文化+生态文明”为主题的两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环湖仿古探秘之旅、非遗支线分别入选“全国100条精品主题旅游线路”“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通过市场化运营,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已经成为全盟文旅核心线路产品,并有效辐射带动了全盟旅游业发展。积极打造“锡林郭勒印象”区域公共品牌,按照《锡林郭勒盟文创产品旅游商品扶持奖励办法》,组织开展了“锡林郭勒印象”文旅商品目录评定入选工作,选定41种商品入库,启动了“锡林郭勒印象文创中心”项目,建设了“锡林郭勒印象”机场形象店并投入运营。争取到自治区文化旅游商品传承创新专项资金1258万元,用于支持我盟传统手工艺民营企业。拍摄“游锡林郭勒草原 品锡林郭勒奶酪”宣传广告,在内蒙古电视台、呼和浩特市区、锡林浩特市机场等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开展了广泛宣传。推进智慧旅游建设,进一步推动了锡林郭勒游客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建设了智慧文化旅游云服务平台,完成15个应用系统架构,开展了智慧景区创建工作。积极培育体育产业,完善全盟体育产业项目信息名录,我盟“多伦诺尔冰上龙舟”荣获全国优秀民俗民间项目。

  (七)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大力推动品牌建设,二连浩特市获评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并被列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第二批验收名单,锡林郭勒盟被确定为全区传统蒙古包示范试验区,太仆寺旗宝昌镇边墙村、多伦县滦源镇大孤山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精准实施草原旅游环境整治,编制并印发《锡林郭勒草原旅游发展规划(2020-2025)》,联合林草局、自然资源局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草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已完成销号。开展摸排并核定需要整改的草原旅游景区(点)81个,基本完成整改,认真开展旅游产业扶贫工作,制定印发了《锡林郭勒盟2020年文化旅游产业扶贫行动方案》,申请到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旅游扶贫项目)500万元,扎实推进15个旅游产业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策划实施“锡林郭勒那达慕”系列文体旅游活动、“网上内蒙古马赛”系列马文化赛事活动,“体育+旅游”赛事活动,“讲好锡林郭勒文旅故事”新媒体直播季活动,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有力提振了旅游消费信心。积极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开通了锡林浩特市至呼和浩特市“蒙古马号·草原之星”锡林郭勒高端旅游专列,“锡林郭勒文化旅游”微信、微博、快手、抖音发布图文信息及视频1600余条,总阅读量达到1.7亿次以上。先后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举办近10次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文体旅游广电局十三五和2020年工作总结、2021年工作安排和十四五工作思路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