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口普查对留守儿童关爱与家庭教育思考
基于人口普查,对留守儿童关爱与家庭教育思考
近期,作为下沉社区的一名党员,同时作为学生家长,在这次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过程中,对人口普查有了一定了解,如我所在的社区,有4103户,共计有8348人,儿童有1125人,留守约有260余人。大概率上留守儿童基本上儿童总数的19%至22%。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儿童本人的广泛接触,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家庭教育有了些许肤浅思考。在此,我们分析认为留守儿童存在四个主要问题、形成的三个原因、并提出两点建议。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数由爷爷奶奶或者是姥爷姥姥照顾,教育按理比较溺爱,形成了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教导,时常顶撞爷爷奶奶或者是姥爷姥姥或老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等坏现象经常发生,成为了“问题儿童”,早期的良好行为没有养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
2、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较差。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致使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热情,没有进取性,更没有自觉性,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或者是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据在人口普查中了解,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很少,中等或偏下学习成绩较多,主科只有20分—30分大有人在,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有的上课时间溜出学校上网、游玩,学习令人担忧,更是让爷爷奶奶或者是姥爷姥姥担心不已。
3、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留守儿童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时期,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候,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据不少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反应,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有的留守儿童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出现非正常现象,比如,有一个同学,他平时穿着拖鞋,留着长发,奇装异服,一派奇异的特征,学习更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我们在与其爷爷奶奶交流认为,必须对小孩从思想上教育,从理想上开导。
4、留守儿童监管不够有力。不难发现,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绝大多数;托付给亲朋好友照管的占少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孩子既然不在父母身边,就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疾病,安全不出事就尽了责任,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仅仅追求的是孩子们不在安全
基于人口普查对留守儿童关爱与家庭教育思考
本文2020-11-19 16:39:15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23517.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