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基于人口普查对留守儿童关爱与家庭教育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20-11-19浏览:2083下载199次收藏

基于人口普查,对留守儿童关爱与家庭教育思考 

近期,作为下沉社区的一名党员,同时作为学生家长,在这次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过程中,对人口普查有了一定了解,如我所在的社区,有4103户,共计有8348人,儿童有1125人,留守约有260余人。大概率上留守儿童基本上儿童总数的19%至22%。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儿童本人的广泛接触,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家庭教育有了些许肤浅思考。在此,我们分析认为留守儿童存在四个主要问题、形成的三个原因、并提出两点建议。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数由爷爷奶奶或者是姥爷姥姥照顾,教育按理比较溺爱,形成了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教导,时常顶撞爷爷奶奶或者是姥爷姥姥或老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等坏现象经常发生,成为了“问题儿童”,早期的良好行为没有养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 

   2、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较差。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致使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热情,没有进取性,更没有自觉性,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或者是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据在人口普查中了解,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很少,中等或偏下学习成绩较多,主科只有20分—30分大有人在,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有的上课时间溜出学校上网、游玩,学习令人担忧,更是让爷爷奶奶或者是姥爷姥姥担心不已。

  3、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留守儿童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时期,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候,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据不少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反应,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有的留守儿童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出现非正常现象,比如,有一个同学,他平时穿着拖鞋,留着长发,奇装异服,一派奇异的特征,学习更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我们在与其爷爷奶奶交流认为,必须对小孩从思想上教育,从理想上开导。  

  4、留守儿童监管不够有力。不难发现,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绝大多数;托付给亲朋好友照管的占少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孩子既然不在父母身边,就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疾病,安全不出事就尽了责任,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仅仅追求的是孩子们不在安全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基于人口普查对留守儿童关爱与家庭教育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