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新《食品安全法》在监管中 执行难的几点问题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20-07-05浏览:3013下载139次收藏

2015年4月24日,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1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这部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食品安全法典,已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论断,要求进一步改革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将食品安全监管纳入公共安全体系,着力建立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为巩固和深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成果,以法治方式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新修订《食品安全法》对原有许多法律条文进行了实质性修改,理顺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突出了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强化了食品安全源头控制和全程监管,明确了最严厉的惩处措施。这些新修订的内容,不仅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我国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有效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而且对进一步解决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目前,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及相关配套规章正在制定中,那么,在此背景下,面对复杂多变的食品安全形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确保新修订《食品安全法》落实到位,具体监管执法中绕不过执行难的问题。

一、行政处罚数额高,落实处罚结果难

新修订《食品安全法》被誉为“史上最严”的食品法律,因为相对于旧版《食品安全法》(2009年颁布,下同),该法不仅规定了最严格的全程监管,而且还制定了最严厉的处罚措施。如从该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到第一百二十五条,仅对食品违法行为的罚款处罚就有:无证生产经营食品至少罚款5万元;使用回收食品为原料生产经营食品最低罚款10万元;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食品至少罚款5万元;生产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的食品至少罚款5000元。而在旧版《食品安全法》中,上述违法行为的罚款数额最低都是2000元,最高才是5万元。

众所周知,在许多中小城市甚至在北京的远郊,特别是一些乡村地区,无证开超市、餐馆时有发生。因为超市、餐饮等食品行业作为层次较低的传统服务业,不但进入门槛低,而且投入少,一些行政相对人在从事农业劳动之余,开设一家超市或餐馆以谋取生活来源。新修订《食品安全法》中对无证经营食品的这一规定,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有利于严惩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更好地保障公众饮食安全;但对一个普通食品经营者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数字,也许这是他们辛苦一年的全部收入。一次违法就要让当事人缴纳相当于他们一年收入的罚款,这种行政处罚的难度可想而知。

此外,像经营超过保质期食品这类违法行为,在旧版《食品安全法》时代,最低罚款2000元时当事人抵触情绪严重,甚至会不择手段地对抗行政执法。而新《食品安全法》最低5万元的罚款,一下子将罚款金额提高了25倍,这显然更让行政相对人难以承受。试想,一个小食杂店销售了一包过期食品被罚5万元,而该食杂店中的所有食品加起来估计也不到一两千元,在这种情况下,重罚的结果一是难以执行,二是当事人闹事,其结果都是损害法律的威信和行政执法的威严。

二、当事人不配合,强制执行难

随着“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广泛周知,或因为出现违法行为受到一次处罚后,被处罚人深知违反食品安全法后的严厉处罚,拒绝在调查文书、送达文书上签字,导致取证难;甚至拒绝在监管、抽检文书上签字,从调查阶段就产生了与执法部门对立情绪,如果下达处罚决定书后,当事人不执行,他们又面临执行难、结案难等问题。甚至,还要预防因高额处罚导致当事人与食品监管人员的冲突与矛盾,应对更为严重的后续社会问题和舆论危机(如轻生事件、暴力事件等)。如果食品监管人员发现上述违法行为后,没有依法实施处罚,他们就有可能构成了渎职犯罪。

    有些执法人员会认为,不需要管行政处罚罚款能不能交,交法院强制执行就可以了。首先法院进行裁决前要对行政处罚程序进行全面审查,对于逃避处罚“跑路”的、变更主体资格幕后经营的,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履行行政处罚催告书》的过程难以实现当场送达,采用留置送达当事人不在现场;邮寄送达又不能确认当事人已经收到的情况下,法院强制执行时当事人否认收到文书,最终强制执行无法实施。即使法院判决准予强制执行,面对“巨额”罚款,能够执行多少也是未知数。

三、为了解决新法在具体监管中遇到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是监管部门要创新监管方式克服这一障碍。如对食品批发企业进行信用等级分级监管,降低向无证超市、小卖部、餐馆供货的批发企业信用等级,增加巡查、检查频次,对涉及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同时积极发挥基层监管所的作用,准确掌握本辖区特别是偏远乡镇辖区内食品经营者的变化,对新增的食品经营户进行事先介入,督促其办理相关许可证。

二是将新法宣传普及到千家万户,做到人人知晓。如充分利用每一次宣传活动和宣传手段,将新法第一时间普及到有意向开办超市、餐馆的人群中,让广大基层群众在计划开超市、餐馆之前就了解相关规定,避免因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而被处罚的情况发生;同时要做好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规培训,让他们理解新法的立法宗旨和精神,积极主动地依法生产经营。

三是在处理一些食品违法问题上,要协调好“法”与“情”的关系,既要惩处食品违法行为,又要保障基层群众的生活权利和基本利益。也就是说,在监管执法中要提升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如发现辖区内有新装修或待开业的食品店、餐饮店,执法人员应提前介入,加强许可证办理和生产经营场所建设等相关事宜的指导,有效避免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的浪费,也避免了无证开业遭受巨额罚款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综上,在目前的食品监管形式下,执行新《食品安全法》,由于没有“严”的基础,这部“史上最严”法律的执行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浅谈新《食品安全法》在监管中 执行难的几点问题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