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溱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调查与研究
关于推进溱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调查与研究
建设溱湖生态经济区,是区委区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优化资源配置、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姜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本月上中旬,通过走访淤溪、溱潼、沈高等镇,与镇村干部座谈,以及与发改委、交通局等部门的同志交流,对溱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进行了调查与思考:
一、现状及问题
溱湖生态经济区启动建设一年多来,总体态势良好:一是扣住一个根本。就是《溱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这是溱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路线图。围绕“七大行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区划调整正在稳步实施,促进了区域资源优化整合。在人居环境整治修复行动上,突出水环境保护、水生态改善,借助全国人大及省市区人大执法检查的东风,着力清理“两违”、疏浚河道、整治畜禽养殖、上马污水处理设施,里下河地区的水体水质进一步改善。在人居环境整治上,各镇区有动作、有进展、有变化,像俞垛实施“六个一”行动、兴泰推进“五化”整治,等等,周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入围省级试点。二是扭住一个核心。就是核心区特别是溱潼镇的打造,目前,古镇提升工程加快实施,新城大道东延北延鹿鸣西路按期竣工,环湖路、名镇嘉园等正在紧张施工,三是抓住一个关键。就是大健康产业发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招商引才局大健康产业局,举行国际医养健康文旅产业发展大会,启动沈高大健康产业制造业基地建设。着力招引大健康产业项目,高端健康体检中心、溱湖康健园等一批医养项目紧锣密鼓抓落地。会船节成功举办,特色田园乡村旅游节好戏连台,溱潼特色小镇入选省重点旅游项目,溱湖景区入选省最美运河地标。四是解决了一批难点问题。围绕农村殡葬改革、垃圾分类处理、圩堤闸泵手改电等问题,着力推动解决,取得积极进展,殡葬改革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启动实行,圩堤闸泵手改电年内可望全部完成。六是打造了一批特色亮点。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集镇建设、古村落保护、项目建设等方面,形成不少可圈可点的亮点,如淤溪的集镇河道整治、水文化公园建设,俞垛的扶贫产业园、姜茅村滨河长廊,桥头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兴泰的陈兴泰广场、滨河公园,沈高的大健康产业制造业基地项目建设,娄庄的宏鑫特种养殖,等等。
与此同时,溱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总体上还没有大的实质性突破,突出表现为“三个不”,一是不强,就是产业支撑力不强,溱湖生态经济区5镇及天目山街道、三水街道的部分区域,总人口占全区的30%左右,土地面积超过全区的40%,但今年1-8月工业纳税销售仅占全区的2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占16.8%。去年全区41个亿元以上新竣工项目,溱湖生态经济区只有12个。此外,大健康产业项目落户少,层次高、牵引力大的项目更少。二是不快,就是特色优势放大不快,问题短板破解不快,现有的亮点大多是依靠部门常规工作打造的,古镇导入优质医疗、教育资源的问题,城区到溱湖、溱潼到兴泰路网不畅的问题,等等,解决的步伐缓慢。三是不实,就是工作推进不实,少数镇区、部门责任分解、压力传递没有完全到位,存在抓落实断层、抓工作无人无队伍的问题。
二、原因及症结
分析以上问题,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规划制订的原因。姜堰(溱湖)大健康产业发展编制工作虽已启动,但尚未正式出台,影响相关工作的推进。二是项目本身的原因。尤其是康养类项目投入大、风险大、回收周期长,且多为轻资产投资运作,导致项目集聚效应不强,落地效果不好。三是政策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土地政策的限制,影响到道路建设、项目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大健康产业制造业基地建设、等等,不少工程项目需待用地计划调整后方能实施。四是干部自身的原因。少数镇区、部门的同志把生态经济当口号喊、当标签贴,思想上并没有真正重视,对三年行动计划、七大行动,满足于文归文、做归做,或者应付了事,或者用正常工作的凑合来代替特色亮点的打造,存在认识不高、思路不请、措施不力的问题。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对溱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要在生态保护上做文章。“生态”是生态经济的鲜明特征,姜堰又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但我区的生态环境并不理想,从小康监测指标看,空气质量低于目标值11.4个百分点,实现程度85.8%;水环境质量低于目标值20个百分点,实现程度71.4%;森林覆盖率低于目标值2.1个百分点,实现程度90.9%,这与全面小康的要求差距大,与生态经济区的目标定位不相称。建议要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放在首当其冲的位置,从产业转型、节能减排、河道整治、药肥控减、植绿补绿等方面,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重点要做到“三个全部”:即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要全部整改到位、河道“两违”要全部整治到位、黑臭水体要全部消灭到位。在此基础上,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性思维,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里下河流域系统性着眼,统筹水林田湖草等要素,实施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一要加大转型发展,着力破解工业污染问题。要建立污染企业退出和过剩产能化解机制,加快不锈钢、钨钼、机械加工转型升级,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方式,逐步淘汰区域内尤其是核心区内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二要加大源头管控,着力破解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要强化药肥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积极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广泛开展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严格控制
关于推进溱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调查与研究
本文2019-12-16 22:20:09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18818.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