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系列旅游与文化调研报告
印象系列旅游与文化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印象刘三姐》的创意来源于广西文化厅的一个口号,即做一个广西民族文化与广西旅游结合的项目。《印象•刘三姐》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中国漓江山水剧场,是中国首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导演,梅帅元总策划,四名主创合作完成。演出舞台以方圆两公里的漓江水域,书童山为首的十二座山峰为背景,开辟了世界实景演出的先河。《印象•刘三姐》传承自广西歌仙刘三姐的传说,但不局限于其一人的故事,而是运用中国国画的构图与手法融入真山真水,结合少数民族歌曲的独特节奏与韵调,将漓江沿岸的自然风景、渔民村民的生活劳作、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等,通过视觉效果和艺术编排进行融合与呈现。演出整体没有连续的故事脉络、没有准确的歌词翻译,而是以刘三姐为引,通过写意的画面与耳熟能详的山歌,代表性地展示出广西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的风俗风情以及漓江周边的百家万象。2003年国庆期间,《印象刘三姐》试演;2004年正式公演;自此,《印象刘三姐》掀起了国内大型实景演出的文化热潮。
(一)演出内容
1960年电影《刘三姐》的上映让这个善良美丽的邻家姑娘的形象顿时蜚声中外、家喻户晓,成为广西当地旅游市场的金字招牌。《印象刘三姐》正是借助刘三姐的这个文化品牌,挖掘刘三姐脍炎人口广为流传的经典山歌,并结合当地人民农耕、打渔、对歌、庆典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当地少数民族淳朴的生活面貌和古老文化。整场演出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红色山歌、金色渔火、绿色家园和银色盛典。它通过当地独具区域文化特色的音乐、舞蹈、民俗和服饰,生动地再现了广西境内少数民族的风情画卷。在音乐方面,《印象刘三姐》采用刘三妲的彩调剧和流传于广西少数民族的山歌。例如《藤缠树》、《采茶山歌》、《多谢了》。舞蹈方面,如《银色印象——盛典》中,两百多位漓江女子身着苗族服饰,摆成银色巨龙似的豪华阵容,伴着富有节奏的优雅的舞曲,踏着优美柔和的采茶舞姿缓缓走近漓江。民俗方面,如《金色印象——渔火》中表现了璃江百姓古朴自然的生活方式,满江的金色渔火,落霞、炊烟、牧童、鱼鹰、村妇凉衣以及渔民拉网收鱼的场景展现的淋漓尽致;在《红色印象——山歌》中则通过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写意笔法再现了壮观的“对歌”场景。在服饰方面,演员的穿着打扮,从头饰到衣服都是广西当地的代表性服饰。例如花头巾、绣花鞋、银头饰、银项圈、蓝黑色衣裤、蜡染糟裙等都极具原生态风格。如《金色印象——渔火》穿着民族红色盛装的女子,为刘三姐净身穿上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凤冠霞帔。这些女子身穿的红色盛装是瑶族女子特有的服饰,衣服上的剌绣造型美观而独特,色调和谐,富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印象刘三姐》正是以其魅力独特的文化要素,在为阳朔带来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当地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层认同心理。
(二)何为“印象”“大型实景”
“印象”系列作为一种新型艺术表现形式,在国内尚无具体、翔实的材料对其进行界定。然而作为我国旅游市场的文艺演出项目,“印象”系列与旅游演艺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印象”系列开创了我国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新的表演形式。
大型实景:旅游演艺节目形式的一种,它以真实建筑作为舞台场景、再现某特定地域的民俗风情,利用多种影视特技特效再现当地具有典型意义的经典故事情节,基本上以旅游景点为依托,适合常年固定演出。
(三)山水实景演出特点
第一,目前在国内上演的山水实景演出多为大手笔、大制作,一般都有强大的演出阵容。
第二,山水实景演出依靠具体城市、具体景观为背景,因此其表演场地的唯一性要求山水实景演出必须具备不可复制的创意。
第三,山水实景演出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表演形式,其创作队伍往往比较庞大,从策划、导演、编剧等主创人员到舞台的灯光、舞美、音效、服装、道具等技术人员,再到演出顾问、动作指导、舞台监督等协调人员,都需要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才负责。
第四,山水实景演出是以景区丰厚资源为地理优势,以歌舞表演为娱乐体验,因此策划者要从观众的角度出发,使演出具有一定的观众参与性和趣味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山水实景演出的营销也是一种体验营销。
第五,由于山水实景演出要求体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巧妙结合,因此演出势必展现旅游当地的文化特色,实现旅游业向文化旅游的迈进。
(四)《印象刘三姐》前世今生
2004年,《印象刘三姐》自年公演以来,实现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亿元人民币。《印象刘三姐》年演出多场,仅年一年就上演了千场,净利润达千万元,被认为中国演出项目成功实现商业价值的蓝本。到目前为止《印象刘三姐》已演出上万场,《印象·刘三姐》演出风光无限,但运营该项目的公司广维文华却早已被掏空,身背巨大债务。于2017年8月15日向广西高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广维文华的固定资产、存货、土地使用权、“印象刘三姐”系列商标专用价值合计有1.74亿元,但其债务却高达15.8亿。2018年1月11日,《印象·刘三姐》进入每年固定的停演期,进行设备维护,大年初三重新开演。但愿,历经破产之后的重整,能让经久不衰的“印象·刘三姐”破茧重生,焕发新的生机。
二、产生效应
(一)经济效应
“印象”系列的成功上演催生了“印象”经济。《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和《印象西湖》不仅获得了极髙的票房价值,还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联动效应。如《印象刘三姐》的演出使区域及周边土地不断增值,还催生了新的旅游热土——东街壮族民俗文化街,带动了房地产、餐饮、酒店以及其它商业项目的发展。
(二)文化效应
如今,“文化旅游当道”已成为当下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一个地方的旅游项目是否具有一定深度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已成为决定其能否获得较高的市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因而少数民族文化也成为当地的宝贵文化遗产。《印象刘三姐》将刘三姐这一知名品牌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
地,让世界人民在了解广西文化的同时也强化了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心理。长期以来,丽江这座西南古城一直作为旅游重地被人们所熟知,
(三)社会效应
“印象”系列的迅速发展使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的演职人员多为当地的农民、渔民,在参加演出之前,他们的年均收入仅有几千元,而演出一次次的成功则让他们的生活有了强有力的保障。“印象”效应解决了演职人员及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政府获得了相应的税收,投资方也收获了巨大的经济回报。印象”系列的社会效应还体现在对当地环境的改善上。印象”系列从一开始就秉持“环境保护,绿色先行”的理念,通过各种手段对演出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整治,而当地居民也从中受益,生活质量有了巨大的改善。
三、发展模式和经验
(一)准确定位,坚持高水准高产出,实现文化创意的品牌化
《印象·刘三姐》文化品牌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其准确的市场定位、高效的原生资源利用以及可持续性的品牌发展战略。首先,项目在市场定位上把握住了旅游消费者亲近自然、体验文化的心理需求,准确锁定了山水实景旅游演出的市场空白,使《印象·刘三姐》在这一市场空档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其次,《印象·刘三姐》将“原生态”作为核
印象系列旅游与文化调研报告
本文2019-12-10 15:16:56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18339.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