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志编鉴工作汇报材料
修志编鉴工作汇报材料 (2019年10月18日) “盛事修志,志载盛事”。下面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课题,结合类乌齐县修志编鉴工作的一些探索和实践,并通过近来下基层走访、座谈调研,立足新时代发展要求,浅谈类乌齐县修志编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修志编鉴基本情况 2016年6月,为推动《类乌齐县志(2001-2010)》编修工作,经县委、县政府批准,成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办公室和总编室,标志着全县第二轮修志编鉴工作正式启动。各乡(镇)、各部门按照《中共类乌齐县委关于印发〈类乌齐县志(2001-2010)编纂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工作,使全县修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志书于2017年6月2日通过初审,9月20日通过复审,2018年9月2日通过终审,2019年4月11日通过验收,现已报送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总编。《类乌齐年鉴2018》已正式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二、修志编鉴主要做法(一)重领导,精组织。《类乌齐县志(2001-2010)》编修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市地方志办和重庆市方志系统的精心指导下,本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存史教化、资政育人的编纂宗旨,专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担任编委会名誉主任,县长任编委会主任,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统战部长、人大副主任、政府副县长、政协副主席等县级领导任编委会副主任,乡(镇)、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设立了由编研指导办公室、年鉴办公室和综合办公室三个职能办公室组成的县地方志办公室,由县政协副主席兼任办公室主任,目前人员有3人,地方志办公室挂靠县委办公室,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施行专人专编和专人专办,并及时成立地方志办公室临时党支部,紧紧围绕“2017年完成县志初审、复审,2018年完成县志终审,2019年完成县志验收和付梓出版”这一核心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区、市两级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国务院“一纳入、八到位”工作要求,在办公室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精心组织召开了全县地方志编纂工作动员部署会,政府县长与各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签订了《类乌齐县地方志目标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县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将修志编鉴工作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并为县方志办添置了办公桌椅、文柜、电脑、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切实为类乌齐县修志编鉴工作提供了保障。 (二)重统筹,精指导。修志编鉴工作全面启动后,以《类乌齐县地方志工作专报》等形式,先后编发了《如何撰写乡(镇)志、部门志书?》等业务指导性材料,重点指导各参编单位110余名修志专干如何开展修志编鉴工作及帮助修志专干及时解决编纂过程中存在的具体业务难题。近年来,认真组织召开了类乌齐县第二轮县志编修业务培训班,昌都市特邀讲师,重庆市万州区、北陪区特邀讲师对全县120余名修志专干和各乡(镇)、部门分管修志编鉴工作的同志进行了专题培训。在初审、复审和终审、验收准备过程中,地方志办公室的同志多次深入各乡(镇)、各部门,与单位领导和修志专干进行交流沟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认真充实完善了志鉴篇目和供稿内容,切实为修志编鉴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重制度,精保障。办公室精心制定了《类乌齐县地方志办公室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制度》、《类乌齐县地方志办公室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类乌齐县地方志办公室出版物校对考核暂行办法》等10余项制度,先后印发了《中共类乌齐县委员会关于成立类乌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督导小组的通知》、《类乌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类乌齐县〈第二轮县志〉编纂工作目标绩效考核的通知》等文件;精心制定完善了有计划、有任务、有督查等工作机制;设立了微信公众群和公共邮箱,开展了《西藏自治区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知识测试活动,深入推进了修志编鉴工作。 (四)重互动,精交流。办公室的同志想办法,出点子,先后赴昌都市地方志办公室进行学习并交换意见。2016年10月八宿县方志办、2017年3月卡若区方志办、2017年8月左贡县方志办的同志来类乌齐县与县方志办同志进行相互交流;2018年3月,重庆市万州区方志办主任吴立明率队到类乌齐县检查指导修志编鉴工作。2018年6月,重庆市方志办文献工作处处长熊蜀黔率江北区、沙坪坝区、万州区、涪陵区和石柱县方志系统的领导、专家莅临类乌齐县指导修志编鉴工作。2019年8月, 重庆市方志办综合处处长曾伟率江北区、北陪区、荣昌区、涪陵区和荣县方志系统的领导、专家莅临类乌齐县指导修志编鉴工作。县政府组队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赴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及万州、江北、沙坪坝、涪陵、石柱、荣县等5区(县)学习修志工作经验。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学习交流方式,进一步提高了修志同志的综合素质。 (五)重督导,精质量。办公室精心组织召开了类乌齐县地方志编纂工作督导检查安排部署会,以县级领导为组长的五个督导组,严格按照《中共类乌齐县委员会关于成立类乌齐县编纂委员会督导小组的通知》文件要求,于2016年至2018年分阶段,对60余个参编单位的修志工作分批次多次进行了检查督导,在督导检查工作总结大会上对编纂任务完成较好的单位与个人进行了通报表扬,对完成任务较差的单位进行了点名批评。重庆市方志系统对类乌齐县以“五个县级领导挂帅”带队的五个督导组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各乡(镇)、部门进行严督实导等亮点进行了点评。通过办公室同志的共同努力和上级部门的关心,获得了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自治区级先进单位、先进个人。 (六)重把关,精审核。为切实完成初审、复审、终审和验收前期准备等工作,由县级领导为组长的五个督导组的同志和县里部分退休老干部,参照第一轮县志和《中共类乌齐县委关于印发〈类乌齐县志(2001-2010)编纂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在初审、复审、终审以及验收会上,自治区、市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从“结构框架、语言表述、图表图例、数据事例”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审核,并向各乡(镇)、部门下发了一稿、二稿、三稿、四稿、五稿的反馈意见。各参编单位严格按照反馈意见建议,认真修改稿件。 (七)重宣传,精氛围。在初审、复审和终审、验收前期准备工作中,精心组织全体同志多次认真学习《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西藏自治区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进一步增强依法修志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利用专栏、网络、微信群、qq群等方式和在县城重要位置,悬挂宣传标语,不断加强学习《条例》、《办法》和《专报》的宣传;精心印发学习《条例》、《办法》和《专报》等文件600余份,分送各乡(镇)、部门主要领导。结合地方志修志业务培训,万州方志办、北陪方志办重点对《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及专业志鉴编纂知识举办了培训班,参训人数达120余人。此外,还通过召开推进会等以会代训的方式,重点宣传了修志较好单位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切实营造了良好氛围。 (八)重表彰,精激励。类乌齐县五个督导组按照《类乌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类乌齐县〈第二轮县志〉编纂工作目标绩效考核的通知》和《中共类乌齐县委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16年度乡(镇)志部门志编纂工作总结与绩效考评评先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初审到验审准备中,多次分赴各参编单位,结合平时各单位修志编鉴工作情况,按照《地方志工作考核表》进行逐项考核打分、统一汇总后,召开县地方志办公室会议进行研究,拟定出较好单位,报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研究,确定表彰名单。 三、志鉴编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为推进修志工作,办公室采取了召开动员会、培训会、工作推进会,总编室分组指导,上报工作进度表、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等一系列措施全力推进修志工作。但从参加会议的情况看,各乡(镇)、部门重视程度不一,有主要领导参加的,有副职领导参加的,有没有领导仅具体撰稿人员参加的,有的是凑合着人数顶替参加,有的甚至无人参加会议;从上报的修志花名册看,有主要领导分管的,有副职领导分管的,有一月或几月更换一次分管领导的;有的分管领导对上报的稿件质量、数据及进度不闻不问,拿到稿子胡乱签字同意上报,对修志工作过问不多,谋划更少。实践表明,只有领导重视、安排得早、行动快的乡(镇)、部门,工作启动就快,各项事宜安排妥当,人员就位早,效果也出得快,反之则不然。 (二)专业编纂水平欠缺。有的志鉴编纂人员对地方志理论知识知之甚少,或仅仅一知半解;有的志鉴编纂人员没有全面掌握地方志编辑出版知识,对编辑出版的操作规程未能清楚运用。学术研究兴趣欠缺。有的志鉴编纂人员欠缺学术研究兴趣,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缺乏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能力;三是不能将自己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案诉诸笔端。缺少志鉴编纂实践经验。这种情况较为普遍,上一轮修志人员都已更换新单位,而参加新一轮修志的编辑人员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对志鉴编纂业务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工作作风尚不够扎实。办公室对乡(镇)、部门提供的志鉴文稿囫囵吞枣,没有静下心来仔细琢磨、推敲、修改,对志鉴文稿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视而不见。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很难产生高质量的志鉴。缺少质疑胆识和辨疑能力。有的志鉴编纂人员在编纂工作中面对一些表面上看似“准确”而实质上是“模糊性的问题”,不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就这个疑问进行深刻地辨识且作出精确的分析梳理,直至找出问题的错误所在,不能质
修志编鉴工作汇报材料
点击下载
本文2019-11-27 01:39:56发表“汇报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1789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