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著名花儿 “串班长”“ 唱把式” 景满堂
一代著名花儿 “串班长”“ 唱把式” 景满堂莲花山作为陇上最负盛名的旅游名山,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民风独特淳朴。这处位于甘肃南部的康乐、临潭、卓尼三县交界处的绿色明珠,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和生物多样性基地,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莲花山花儿”的故乡。形成于元朝末年、农历“六月六”莲花山“花儿会”,被誉为“东方狂欢节”,是莲花山独有的文化品牌和民间艺术的宝藏。莲花山花儿史上将“死罪唱成活罪”的一代著名花儿“串班长”“唱把式”景满堂,成为至今人们津津乐道的美谈。 景满堂生原临洮县海甸村(今属康乐县)人,由于生长在花儿的故乡,在耳濡目染中,自小就学会了唱花儿,20多岁时,就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花行家”“唱把式”。1890年夏天,一年一度的莲花山花儿会临近了,海甸村的一班唱家、好家们商量约请他一块去朝山,当“串班长”,但婶婶却有意安排他必须背够50捆烧柴。景满堂着急了,逼得没有办法,一班朝山友们帮着他背够了柴。可是,婶娘还不甘心,又叫景满堂磨两石小麦的白面。这又是一大难题。三朋四友知道这又是在刁难景满堂,又叫来备家的妇女,簸干净粮食,分头出动,两天就磨完了全部粮食。这下婶娘无话可说了,可她还心不甘,冷言冷语地挖苦道:“你成天哥呀妹呀的,像驴一样吼叫,你娘咋还守寡?你咋还光棍一条,我看你这回干脆把娘引上,山场上寻个老汉,你也拐个媳妇,也算唱花唱出了个出息!”景满堂人穷志不穷,怎能忍受这样的侮辱,回言道:“你嘴干净点。”婶娘凭古训“有理论理,无理论大”,厉声道:“穷鬼,你性子大不如命大,还不服气!”景满堂一气之下说:“你再说一声!”婶娘凭自己有钱有势,“哼”了一声说:“有本事了去莲花山野山场上给你娘寻个嫖客,给你寻个婊子,在这儿使什么性!”景满堂已气得无法可忍,猛地一把揪住婶娘的头发,像老鹰捉小鸡一样,轻轻地将她抛向院中,顺手从墙根拔了几根荨麻,塞进婶娘的裤裆,刺得婶娘满院乱滚,景满堂才昂首挺胸走出大门。 不料,这位不经一摔的“豆腐块”婶娘经这么一折腾,竞卧床不起,一命呜呼!叔父以目无王法、小儿犯上,告到狄道(今临洮县)府衙门。衙门只替有钱人办事,吃亏的尽是穷人。景满堂朝莲花山不成,反坐了牢。衙门里审理这件事的是何军门何振泽。他审问道:“你就是景满堂?你知罪吗?你为朝莲花山害死了你婶娘,王法难容,杀人偿命,借债还钱,今判你死刑,择日问斩!”景满堂早将生死置之度外,明知辩解无用,便说:“我服罪,不过我有个请求,莲花山会快到了,我生性喜欢唱花,请大老爷高抬金手,宽限几天,让我浪一次今年的会场,唱上几声,死了也是个快乐鬼。”何军门出身行伍,祖籍临洮西乡,年轻时也喜欢莲花山山场花会,也能唱几句花儿。他看到景满堂为人正直,是条硬汉子,死期已到还要求朝山唱花,心中不免产生怜惜之睛,心想:“这世道就像莲花山花儿唱的‘针一根九根针,人活一世草一春,花儿能有几日红’,万件事情得看开点,何况我也还想去莲花山一游,何不把景满堂也带上,朝山路上或许还排上个用场。”于是便吩咐衙役把景满堂暂时收监在衙,待“六月六”一过再处决。 临洮到莲花山有百十里路程,途经鬼笑坡(今康乐五户境内)时,突然有几个拉马的人用缰绳拦住了去路,唱道:“杆一根的两根杆,马莲绳绳堵得宽,兀是铁打铜铸的虎牢关,看你口上过吗底里钻!”花儿问的何军门愣住了,怎么办?这时突然想起了景满堂,心上一亮:“有这小子在,还怕打不开马莲绳!”他回头吩咐手下让景满堂来对付。景满堂见有人堵半截,早就嗓门痒痒的,听到让他去打马莲绳,正合心意,立即上前唱道:“水有源头树有根,马莲绳堵路是老规程,你阿么手里拉的马缰绳?”堵半截的人一听不对劲,还没来得及还花,景满堂的第二支花又飞来了:“锅两口的一口锅,你们懒着连马莲绳没搓,快把马缰绳丢脱,让我们远路上的亲戚都过过。”堵半截的人无言以对,只好拱手放行。何军门和随从们哈哈大笑,当下给景满堂挂了一条毛红。 当晚,何军门一行驻足景古城。 第二天清晨从景古城出发,一路打马莲绳,行10余里,到达三岔河口。河口离海甸村不远,老母和众乡亲早早守候在这里。母亲见身带刑具的儿子,肝肠寸断,潸然泪下,乡亲们无不落泪。景满堂含泪以花代言:“瓜蔓子上结菜瓜,母亲的恩情没报答,留这身子能做啥!”母亲取出一件新做的白土布汗褡,两个青稞面锅巴,让他带上。乡亲们也对何军门的宽容表示感谢,对这位年轻的串班长、唱把式能与他们一起朝莲花山十分高兴,一齐跪在何军门面前再次求情,要求何军门解下刑具,让景满堂风风光光地朝这年的莲花山。景满堂领着众乡亲和何军门一起,一路行来一路唱,打开了一道又一道的“关口”,从飞珠溅玉的洮河岸边一直唱到瀑布流泉的冶木河畔,从莲花山麓的足古川小村,一直唱到莲花山巅。所到之处,唱家云集,歌声似海,景满堂在成千上万的唱家中斩关夺隘,连连获胜,身上披满了何军门搭的毛红。 初四这天,他们同河东的一帮唱家对上了。只见那一班的串班长头梳一条油光锃亮的发辫,头前戴着莲花山会场上最流行的热照子,鼻梁上架一副淡色茶镜,身穿白绸子汗褡,外套青缎子夹夹,黑绸裤,足蹬崭新的青线麻鞋。别人替他撑着一把大阳伞,手里准备着随时可启用的景德镇一品蓝山水瓷壶,壶中自然是冰糖、香茶,自己手摇一把淡黄色杭扇,浑身上下是一副标准的花行家的着装打扮。此人是谁?景满堂认得,他是洮河东岸郭家泉人,姓郭,祖辈父辈都是小有名气的财主,只因他酷爱唱花,不理家务,弄得家道中落,但在唱山上的名望却很高,人们尊称他为郭大爷。这可是莲花山串班长、唱把式中的老字辈。景满堂虽然年纪不大——当时只20岁,但自小朝山,在前三后四的老唱家中他老早就认识了这位名噪一时的老前辈,以致成了唱花行中你不吃我不喝的忘年之交。这位郭大爷早得知了景满堂的不幸遭遇,他今天是精心打扮,专门来和海甸村的唱把式们相互对唱的,想用高超的唱花艺术来博得何军门的欢心,想用唱花引导景满堂倾诉真情,以感动何军门,产生恻隐之心,给景满堂这位花中挚友讨一条活路。 何军门是个以貌取人的人,见郭大爷这身打扮,不免有几分高兴,又见他礼数周到,编花唱花喷珠吐玉,又有一副金嗓门,和景满堂又是一对百里挑一的唱花高手,以为这次不虚此行,心中大快,当下给郭大爷赏了一条上等的红绫子毛红。对唱正式开始,郭大爷开口唱道:“一转山的莲花山,何大人,你见啦,莲花山上云搭桥,有名望的何军门,我把你合敬德月下访自袍,何大人,我们河东里的莲花山是专专寻着你来了。”景满堂接口唱道:“河东里的莲花山,何大人说着呢,莲花山的山连山,这两月我把你没见,心上常把你惦念。”郭大爷一班回唱道:“海甸里的唱把式,景家亲戚串班长,斧头剁了灯杆了,听说你把法犯了,我像车轮贬扇了,朝山没有陪伴了。”景满堂一班唱道:“河东里的莲花山,你听着,把马拦着船里了,我的朋友老唱家,叫你把我盘住了,婶娘把我难住了,前思后想没路了,生吗死是不顾了。”……你问我对,真情似海,景满堂用唱花倾诉了自己的不幸,向人们控诉世间的不平。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妈妈向花摊子走来,扑向正在唱花的景满堂:“儿呀,这一去娘就见不到你了,为娘的也就活不成了,今天我先去了。”说着,转身往身后的一块岩石上碰去,乡亲们急忙上前拦住。郭大爷心中一动,几步跨到何军门面前,连连磕头求饶:“何大人,景满堂冤枉呀,他一死,他娘就完了,你就行行好,赦了他吧!”这时,唱花的,观看的,一齐跪了下来,同声为景满堂母子求情。何军门一看这般情景,顿生恻隐之心,心想:景满堂确实无罪,一切只因婶娘狠毒而起,反正景满堂的生死也在自己手上,何不作个顺水人情,放了这个“唱把式”,从此自己也可抓点好名声。于是,便高声吩咐左右:“念景满堂孝敬老母,友好乡里,只因情势所迫,顶撞了婶娘,并非有意致伤人命,加之河东朋友又再三求情,本官念他是一代著名串班长、唱把式,有功于莲花山,特赦他无罪开释,随母回村,乐享天年。”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一时传为佳话,景满堂“死罪唱成活罪”至今仍在莲花山传为美谈。 一代花魁“穷尕妹” 在康乐县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群众自编自创产生了用劳动创造生活,用歌声讴歌生活的莲花山花儿这一特有的奇葩,涌现出一代又一代花儿歌手,被誉为“一代花魁”的“穷尕妹”丁如兰便是其中之领军人物。 康乐县莲麓镇的丁如兰从20岁起,整整唱了40年的莲花山花儿。在唱花的岁月中,她的真名反而被艺名淹没,人们只叫“穷尕妹”,却很少知道她姓“丁”名“如兰”。她自小聪明伶俐,父母取乳名叫菊花。她有一头乌黑的头发和一对毛茸茸、亮晶晶的大眼睛,因此,乡亲们在菊花前又加了一个“毛”字,昵称“毛菊花”。爱好花儿的母亲,经常为她讲述莲花山的传说和六月六花儿会,使她更爱唱花儿。15岁那年,她被迫嫁给河口小庄的石毛娃。石毛娃家十分封建,严禁她唱花儿。这年农历六月初莲花山山场到了,朝山的唱家一帮连一帮,毛菊花羡慕极了,不由得嗓子发痒,忍不往唱道:“行家一张口,便知有没有。”唱家们闻歌回唱:“园子里的牡丹花,一转山的小姊妹,你是花行里的小唱家,你名字叫啥姓叫啥,我们莲花山上再搭话。”毛菊花接口就唱:“材一页的,两页材,我是地寺坪丁家小字辈,穷人家的小女孩,唱花行里没有我的名,你就叫我‘穷尕妹’。”“啊,原来叫‘穷尕妹’!”朝山的唱家们不愿走了,接口再唱:“花恋蝶,蝶恋花,天下的英雄访好家,谁知道好家在这搭。”一场别有风味的“拦路对歌”拉开了。面对越聚越多的人,毛菊花不由想起了自已艰难的身世:“莲花山对的姊妹山,我娘生我也难寒,心肠没有纽门宽,没心思去看姊妹山”;“斧头要剁红桦呢,我十五岁嫁到婆家里,提起婆家人怕呢,男人打呢娘骂呢,小姑只揪头发呢,公公只说杀下呢。”唱家们对自己的同行表示理解和同情,用花儿表示支持:“针一根,四根针,只要你把路走正,世上没有怕的人。” 1936年夏,“六月六”莲花山山场到来了,“穷尕妹”向公婆提出要去朝山。公婆觉得这个倔强的媳妇在家务活上还麻利能干,便点头应允。但要两口子一块去,而且不准唱花。“穷尕妹”穿戴一新,骑着小毛驴,同丈夫一起上了莲花山。这是她平生第一次朝山,秀丽的松林高山、辉煌的庙宇、缭绕的香烟、白色的帐篷,歌如海、人如潮,还有那百听不厌的莲花山花儿和动人的对歌场面。她情不自禁地唱起心上的花儿:“洮河流水清又长,莲花山上浪一趟,心上宽快亮堂堂。”花儿声引起了朝山人的注意:“这不是‘穷尕妹’吗?”于是,一支花儿向她飞来:“一转山的小姊妹,唱时咱们两家唱,一家唱时冷汪汪。”她立即回道:“手拿剪子铰纸钱,两家唱时我喜欢,就像孔雀戏牡丹。”正在这时,石毛娃青着脸走进人群,立眉瞪眼地把“穷尕妹”拉走。一位唱家唱道:“乡亲你是亮清人,只要把人活正经,唱句花儿没事情。”经人们一再相劝,石毛娃无奈,只好坐下,听着听着,也不由得佩服媳妇的才华和歌喉。“穷尕妹”在莲花山很快出了名。 在“穷尕妹”的带动下,莲花山地区妇女们把男女对唱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把莲花山花儿男女间谈情说爱的“小打小敲”推向更广阔的天地。妇女大量涌入莲花山、紫松山花儿会,使花儿会面貌焕然一新。第二年,夫妻又去浪莲花山,“穷尕妹”的名气更大了。但不久,石毛娃却被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不满17岁的“穷尕妹”守了寡。父亲又将她嫁给大她12岁的临潭县冶力关小沟的李福寿。李福寿性情暴躁,好吃懒做,吃喝嫖赌偷俱全,还不准她浪山,“穷尕妹”度日如年。一次,地方军阀鲁大昌手下的团长李启发在冶力关泉滩摆下场子,听说“穷尕妹”是个花把式,派人来请,言定赏大洋10块。李福寿见钱眼红,陪着“穷尕妹”来到泉滩。“穷尕妹”只唱了“针插腰里寻针呢,好花连唱七声呢,给大人送个人情呢”一首花儿,就乐得那伙人眉开眼笑,搔耳抓腮。她
一代著名花儿 “串班长”“ 唱把式” 景满堂
点击下载
上一篇:工作总结下一篇:康乐县全力打造党建品牌推动主题教育见效
本文2019-11-05 22:03:44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1708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