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杭锦旗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

栏目:工作计划发布:2019-09-22浏览:2226下载256次收藏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牧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根据《鄂尔多斯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方案》和《杭锦旗国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结合我旗实际,制定《杭锦旗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2018年-2020年)》。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杭锦旗是鄂尔多斯地区唯一的自治区贫困旗,国土面积1.89万平方公里,辖5镇、1个苏木、1个管委会、76个行政嘎查村,总人口14.3万人,其中蒙古族2.7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境内可利用草原2000万亩,黄河过境242公里,发展农牧业经济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旗农牧业、农村牧区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旗耕地130万亩,牧业年度牲畜头数稳定在200万头只。培育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家,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342个,建成家庭农牧场91个。新建标准化养殖园区10个,现代化养殖示范场15个,现代渔业园区9个,建成高标准棚圈12万平方米。建设高标准农田67万亩,改造盐碱化土地20万亩,全旗节水灌溉面积率达到70%,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5%。累计围封草原132万亩,种植多年生牧草6.5万亩,紫花苜蓿5.2万亩,森林和植被覆盖率分别达14.75%、65%。农村牧区改革稳步推进。到2017年,一产产值27.8亿元,一产增加值15亿元,农村牧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600元。

(二)制约因素

一是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当前,我旗玉米、葵花种植面积占全旗总播面积的81%,玉米、葵花为主的单一种植结构没有明显改变。二是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梁外地区靠天养畜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草原生态仍然十分脆弱;沿河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排干不通不畅,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三是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不高。千家万户,单打独斗依然是当前我旗农牧区主要经营方式。专业合作组织有名无实,缺乏实质性功能,起不到组织生产并把产品统一推向市场的作用。缺乏辐射面广、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围绕产业化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滞后,科技、信息、金融、购销、储运等服务组织和中介组织不健全,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问题日益显现,很难适应农牧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变化。五是农村牧区改革任务艰巨。农牧业经营体制改革难以推进,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矛盾纠纷化解难度大;土地草牧场“两权”抵押贷款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牧区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制约了土地草牧场流转。六是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资源老龄化加剧,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和先进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技能较差,就业、务工、自主创业能力低。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不强,主动谋求发展动力不足,增收难度大。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优势主导产业,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品质农牧业,促进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注重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实现优势互补。强化政府在决策指导、计划制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坚持部门联动协调推动落实,促进农村牧区产业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引领的原则。根据我旗农牧业资源禀赋、立地条件和产业基础,进一步调整优化布局,明确主攻方向,做大做强肉羊、绒山羊、肉牛、生猪、粮油等主导产业,做优做精水产、食用菌果蔬产业。以重点嘎查村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我旗农牧业产业发展。

——坚持科技强农,提质增效的原则。切实提高农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利用率,促进农牧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

——坚持优化结构,质量兴农原则。深化农牧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着力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增加绿色、生态、优质、安全农畜产品生产和供给能力,推动农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坚持保护生态,绿色发展的原则。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科学控制开发强度,引导涉农企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绿色循环产业,引导农牧民逐步降低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

(三)规划思路

以绿色发展、品牌发展、特色发展为引领,培育壮大八大产业(白绒山羊、肉羊、肉牛、生猪、水产、粮油、优质牧草、果蔬食用菌),建设五大示范园区(沿黄现代农牧业经济示范区、现代草原畜牧业经济示范区、库布其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独贵塔拉循环经济示范区、生猪产业示范区),夯实两大基础(农牧业基础设施、农牧业生态环境),健全三大体系(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农畜产品市场流通系统),实施四大行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品牌提升、加工业提升、科技服务),强化四大保障(组织领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考核监督),将杭锦旗建设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促进农牧业经济快速转型发展。

(四)发展目标

---2020年,全旗农作物总播面积达到13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68万亩、经济作物38万亩(蔬菜3万亩)、水地种草28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7亿斤以上。为养而种格局基本形成,耕地规模经营率达到40%。

---2020年,全旗牲畜饲养总量达到350万头只,其中肉羊饲养量80万只、肉牛饲养量8万头、绒山羊饲养量140万只、生猪饲养量120万口、其它饲养量2万头只,规模化养殖牲畜总量达210万头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

---2020年,形成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的农村牧区土地产权制度;一产从业人员纳入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比率达到50%;龙头企业和农牧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的比例提高到60%。

---2020年,植被覆盖度达到70%,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实现由整体遏制、局部好转到整体好转、局部优良的重大转变。

---2020年,农牧业总产值达49亿元,增加值达到26亿元,畜牧业增加值占一产比重达6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

——2020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升,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农业灌溉水利系数达到0.52以上。

三、建设任务

(一)培育壮大八大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发展白绒山羊、肉羊、肉牛、生猪、水产、优质牧草、粮油、果蔬食用菌八大产业,集中推进标准化养殖基地、有机食用菌果蔬基地和优质牧草基地建设,打造生态、安全、高效、优质的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基地。

1.绒山羊产业。重点实施“两高一优”增质提效工程,巩固优质羊绒主产区的优势地位。在伊和乌素苏木和锡尼镇牧区发展集约化草地畜牧业,扶持牧区生态家庭牧场建设。统筹自治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支持和鼓励牧户建设标准化棚圈、贮草棚和青贮窖等配套设施,支持购进使用现代化牧业饲料加工设备和饲喂机械化设备,降低养殖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到2020年,打造生态型家庭牧场300户,扶持5个绒山羊种羊场做大做强,发展联合育种户30户,发展规范运行的绒山羊专业合作社10个,按照每只绒山羊种植0.1亩紫花苜蓿的标准配套紫花苜蓿基地,全旗绒山羊饲养量达到140万只,出栏50万只,规模化养殖达47万只。

2.肉羊产业。依托沿河充足的土地,走种养结合,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的路子,以吉日嘎朗图镇现代农业养殖园区为核心区,以村集体经济新建的肉羊养殖场为支撑,重点打造吉日嘎朗图镇肉羊核心繁育区,逐步向东西沿河辐射,建设肉羊产业示范带。支持亿利集团推进百万只优质肉羊产业基地建设。依托赛诺羊业公司,继续实施肉羊育种工程,提高羊肉品质。引进培育肉羊加工企业,着力通过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打造高档优质高附加值羊肉品牌,增强市场开拓能力。通过“企业+合作组织或协会+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方式,与农户形成订单养殖,优质优价收购,建立稳定完善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产能稳定、产出高效、产品优质的肉羊产业基地。全面推广动物防疫、机械饲喂、配方饲喂、四季均衡出栏、杂交繁育、一年2胎3羔或2年3胎5羔等增产增效技术,促进肉羊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到2020年,全旗肉羊饲养量达到80万只,其中沿黄现代农牧业经济示范区肉羊饲养量达到60万只,标准化养殖园区、标准化养殖场集中饲养量达到60万只。

3.肉牛产业:在沿黄现代农牧业经济示范带培育发展肉牛养殖;在库布齐沙漠边缘,继续推进北斗卫星放牧项目的实施,大力发展草原散养牛。重点支持推进伊泰1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和宏倡5000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抓好库布其沙漠野生牛“吉尔利阁”及“汗达”等品牌培育。引进以安格斯、西门塔尔为主的种牛,加大本土肉牛改良力度,加快建设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开发高档产品,进军高端市场,引领和带动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到2020年,沿黄现代农牧业经济示范区饲养规模达到3万头。适度发展区伊和乌素苏木摩林河流域及保护发展区,新建或改造家庭牧场50户,每户饲养肉牛200头,饲养规模达到1万头。依托卫星放牧系统发展散牧放养4万头。到2020年,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肉牛饲养量达到5万头。同时,按照“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运作模式,引进龙头企业1个,争取建成年屠宰加工4万头肉牛生产加工厂1个,规范建设肉牛专业合作社7个,每个专业合作社社员不少于20户,年出栏肉牛不少于1000头。育肥场、家庭牧场、养殖户全部纳入专业合作社管理。初步形成种养加相结合、产供销于一体的发展格局。

4.生猪产业:梁外地区以绿美生猪养殖场为核心,向半农半牧区辐射,建设生猪产业示范带。依托杭锦旗绿美农牧业开发公司,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把生猪养殖户纳入合作体系,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大力推广低成本种草养猪技术,在节本增效上下功夫,集中推进10万口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打造甘草猪肉品牌。依托沿黄公路两侧广阔的宜农沙地资源,大力招商引资,积极推进东方希望集团荒漠化生猪养殖,建设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将生猪产业打造成农牧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依托东方希望集团建成1个年屠宰加工100万口的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创出草原生态猪肉品牌,建成国内一流的猪肉养殖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到2020年,建成标准化生猪养殖场30个,全旗生猪饲养量达到120万只,年出栏达110万口,生猪养殖园区饲养规模达到100万口。

5.水产产业:依托优化发展区和伊和乌素苏木摩林河流域的水源优势,进一步完善9个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加快蓄洪滞洪区水产项目建设,实施鲤鱼良种场建设项目,打造“黄河古道鱼”、“水泉滩”、“草原虾”、“马头湾”等水产品牌。加大对摩林河工厂化水产养殖扶持力度。支持鼓励水产养殖企业开拓销路,进入国内大型水产市场。引进内蒙古草原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广南美白对虾养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成水产生产加工线1条,形成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将水产产业打造成鄂尔多斯地区特色产业。到2020年,全旗水产品总产量稳定在2000吨以上,养殖面积扩大到4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突破2万亩。规范建设水产养殖专业合作6个。

6.优质牧草产业:牢固树立“养畜为本、立草为业”的理念,引导农牧业经营主体大力调整种植结构,结合畜牧业的发展,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加大土地开发整合力度,建设优质饲草料基地,大力发展紫花苜蓿、青贮玉米、菌草等优势草产业,着力补强草产业短板。到2020年,沿黄现代农牧业经济示范区新建15万亩饲草料基地,培育发展万亩以上的种植经营企业10个,千亩以上的家庭农场100个,3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1000个,规模经营耕地60万亩以上,总播面积达到95万亩。适度发展区结合家庭牧场建设,发展优质牧草基地9万亩、青贮玉米基地9万亩。同时,围绕畜牧业的发展壮大,大力发展饲草料加工业。到2020年,力争建成6万吨饲草料加工厂6个。

7.粮油产业。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做好粮食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生产保护区划定试点工作,加大盐碱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杭锦旗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