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新医改的推进,按照“政府主导、统筹发展、提升能力、服务百姓”的原则,*市科学规划布局,加大投入,有效推进医疗服务重心向基层社区下沉。健全社区卫生中心(站)服务全覆盖,提升社区居民享受社区卫生就近服务和高效优质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现状
1.科学规划,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根据《**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4-2020)》,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纳入整体规划建设。目前,按社区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全市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服务站215家,全科医生工作室55家,除城区外,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实现了全市全覆盖。2013-2018年,全市新建改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0家,目前已有98家机构检测投用。近年来,先后建成全国优质服务示范卫生社区1家(大新),升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1个(大新手术外科),*州市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5个,省级示范村卫生室26家,*州市市民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平台5个。
2.提升素质,不断增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近年来,*市制度出台《**市定向资助培养社区卫技人员的实施意见》,加快培养本土化社区卫技人员。2014-2018年累计签约培养84名(全市有在岗社区卫技人员908名,执业助理及以上医师491名,占比54.07%)。同时,近年来加强全科医生人才培养。目前已有52名临床类医学毕业生参加全科规培,220名参加转岗培训。全市现有注册全科医生272名,其中在社区注册188名。为提升素质,稳定队伍,增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市还相继出台了《关于完善*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薪酬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市基层卫生骨干人才遴选工作实施方案》等激励政策。
3.强化管理,着力完善社区卫生运行机制。按照“属地负责、一体管理、强化队伍、创新服务”的整体要求,推行医院与社区一体化管理机制。借助医院的平台和资源,辐射带动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能力提升。建立全民健康电子信息平台,实施居民“医疗便民一卡通”工程,常住人口建档率达81,12%。全市还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和需求,创新建立了药品保供机制以满足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用药需求。在提升服务内涵上,推行家庭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慢性病托管服务和中医药服务等能力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卫生机构发展不平衡,布点服务还不完善。目前,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在布点上还存在服务盲区,对照标准要求,*市中心城区有人口近30万,至少需要3家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状是仅有1家且医疗功能不健全。另外,部分镇区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如:**、**、**、**等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建设进度滞后。
2.服务站事务性工作较多,服务能力有待增强。由于*市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在原卫生管理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组建的,导致中心层面的医疗服务能力较为薄弱,服务能力不强。同时基层卫技人员能力配备不足,服务人员数量和质量达不到群众的需求,特别是全科医生队伍还相当薄弱(按现有人口应配440名,现只有188名)。服务站都将大部分的工作中心转向了公共卫生工作,占用了社区医生大量时间和精力,包括建档、随访、慢病管理、签约等工作,也包括近期的健康扶贫工作。因为人员本就偏少,导致疲于应付,服务能力不足,基本诊疗工作弱化,水平无法提高。
3.社区医生队伍流失较多,人员储备不容乐观。以**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财政核定的编外合同工待遇增幅偏低(2016年市政府文件核定不低于6万,以后逐年提高。区镇2017年未增加,2018年增加3%),市薪酬改革文件要求不低于在编人员的50%。今年以来退休、离岗、辞职、调出人员较多,多个岗位人手紧缺,新分配人员需要规培2-3年才能上岗,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社区医生的服务质量。同时,社区卫生服务在运行上还缺少活力机制,效率偏低。
三、对策和建议
通过深入的调研,结合学习周边地区的好的做法,要提升*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活力和服务质量,提出三点建议:
1.要建立积极的政策机制,落实各项服务职责。要研究和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落实法人主体地位,实行财务独立核算,人事独立运作机制。逐步将现行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单收支两条线管理调整为“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与定额补助相结合”的财政补助方式,实行一年一核、一年一补,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更多更优服务。要配强人员负责繁琐的台账资料工作(以前每个村社区的计生助理可以帮助完善,现在没有了),让社区医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提升自己的综合业务能力,更好地关注和服务社区群众。要优化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家庭医生签约的续服务质量,切实做好社区群众慢病随防和基础管理,让社区群众得到更多服务和实惠,提高社区医生在社区群众心目中的满意度。
2.要提高社区医生的待遇,稳定社区医生队伍。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社会公益事业,惠民为民,是社区群众获得幸福感最直接的体现。要从管理机制上把社区医生纳入编制管理,也是提高社区医生待遇,稳定社区医生队伍的重要途径。实行同岗同酬同待遇,缩小编制内外人员的工资分配,有效提升社区医生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目前,在职社区医生流动性大,新的大学生一般不选择社区医生职业,导致社区医生严重缺乏。同时,现有社区医生年龄相对偏大。针对新考入进编的社区医生待遇,仍按2008年相关政策执行,感觉不合理,让很多社区医生觉得不公平。为此,建议逐步分类解决社区医生的编制问题,制订和完善符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点的薪酬制度。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收入分配秩序,逐步缩小差距,调动工作积极性,让社区医生安心服务于社区群众,珍惜并努力奉献于社区事业。
3.要整合公共卫生的资源,实行区域共享互惠。*市各镇(区)均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且均有公立或民营医院,医院的设施和综合医疗能力等资源丰厚,远远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此,建议要整合和利用区域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方资源,实行区域共享互惠机制。以**区为例,探索研究让每个片区(各办事处)所属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对接,分类指导,定期服务,建立较为完善的资源互惠体制机制,真正普惠社区和社区群众。如**片区,上海十院与**医院联姻实行了医卫资源的共享互惠机制,探索研究把这些丰厚的资源如何互惠到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一方面,可采取由医院选派优秀专科医生,针对群众的不同需求开设特色诊疗服务,下派坐诊服务;另一方面,也可选送优秀社区医生到医院专业培训学习等方式,实行资源互享。既能满足方便社区群众、服务社区群众的目的,又能提升社区医生的执业能力,让社区群众不出社区就享受到更专业的服务,实现区域医疗资源的共享互惠。
关于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本文2019-09-06 13:44:45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15079.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