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志编纂始末
编纂始末 编纂地方志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系统工程。《康乐县志(1986~2005)》是全县社会主义新方志续志。在中共康乐县委、康乐县人民政府的领导重视下,在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全体编纂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康乐县志(1986~2005)》编纂工作,历时十载、八修篇目、十易其稿、付梓出版。 回顾编纂过程,大体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启动准备阶段。2008年4月,成立县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同年6月,召开全县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动员大会,与各承编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康乐县志(1986~2005)》篇目和撰写任务分解方案、编写要求及说明。二是资料收集阶段。县志办多次在《民族日报》、康乐电视台等刊播《关于收集康乐县志(1986~2005)人物资料的通知》。特别是2012年1月,针对资料缺失严重等实际,县志办主任马晓春勇挑主编重担,进一步加快编纂进度。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多次下发《关于收集康乐县志(1986~2005)所缺资料的紧急通知》,县志办先后30多次收集、补充、核对各类资料。同时,向外地康乐籍领导、教授及单位人事部门发函300多份,电话联系1000余次,在《民族日报》、康乐县人民政府网、中国康乐网、康乐电视台等刊播《关于补征康乐县志(1986~2005)人物资料的通知》,共收集图片500余幅、单位和人物资料600余份。先后到县档案馆(室)和相关单位查阅、核对资料100余次,收集补充碑文、方言、传说、补遗等资料6万余字。三是篇目修订阶段。2012~2019年,先后6次调整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2012年3月,《康乐县志(1986~2005)》篇目被州志办否决,主编结合康乐实际,摸索借鉴、八易其稿,重新设置完善篇目。四是编纂改稿阶段。针对修志长期停滞等问题,主编亲自总纂统稿、文字改稿、电脑修改“一条龙”式全程工作,推进修志进度。编辑马晓春、马效元、马有明从统一语言表述、规范文字单位等细微之处入手,通力改稿,精雕细刻,去粗取精,付出艰辛劳动,仅用三年多时间,完成120万字的初稿第一稿,并压至第二稿90万字、第三稿51万字。2013年6月18日
县志编纂始末
点击下载
上一篇:公司党建品牌经验交流汇报材料下一篇:社区就如何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本文2019-08-28 19:27:20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1487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