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9-06-05浏览:2428下载253次收藏

一、当前我局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现状

(一)工作对象不够全面。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对象应是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任何一名党员都需要党组织的关怀、关心,只是因工作岗位、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关怀的对象往往侧重于困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以及老党员,一般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较少得到关怀和照顾。此外,对于生活困难党员的认定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有的党组织在确定帮扶对象时把握不够准。帮扶困难党员时,对困难党员的认定标准也不同,一般采取分配名额的办法,从而出现了同是困难党员但由于名额限制享受不到帮扶。

(二)工作形式过于单一。在工作内容上,党组织往往比较注重生活帮扶,忽视政治激励和思想关怀,缺乏系统性。在工作方式上,一是激励工作比较单一,不能根据不同党员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激励措施,不能很好地把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不能把政治激励与物质激励相配合。二是关怀工作不够深入,不能很好地坚持党内谈心谈话制度,只在特定的节假日关怀看望一些特定的党员,缺少长效的关怀关注,甚至有些党组织只是敷衍了事、走走过场。三是帮扶工作过于简单,采取单纯的经济救济和简单的“一次性”慰问,仅靠采取送钱送物等应急性、“输血”式的救济方法,导致帮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效果不理想。

(三)资金保障不够到位。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必须要有坚实的资金做后盾。因为对困难党员的帮扶最基本的方式就是资金援助,但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基层党组织活动资金少,对党员激励、关怀、帮扶的投入有限,导致帮扶力度不够大,效果不明显。

(四)配套措施不够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措施作保障。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相关配套措施还不够健全。一是党员管理不规范,存在党员登记信息难以全面准确,流动党员管理难以到位的问题。二是党内缺乏民主,党组织单纯把党员作为被教育、被管理的对象,很少让党员以主人身份即作为党的建设的能动主体出现,往往片面强调党员“应尽的义务”、忽视维护和保障党员“应有的权利”。三是缺乏规范化的制度支撑,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还没形成制度,操作时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四是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单兵作战,没有与党内其他工作和社会其他部门相互合作,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