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儿童文学教学计划

栏目:工作计划发布:2019-04-28浏览:2138下载236次收藏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2008 — 2009 学年第 二 学期

     儿童文学

授课教案

第 1 本

本课程共有教案 1 本

课程类型

任选课

授课对象

任选课

授课教师

陈峭燕

开课单位

       中文系

编写日期

       2009-2-12

  

教材处理情况

一、 总体说明

本学期的《儿童文学》是任选课。选用的教材是黄云生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这本《儿童文学教程》是为了适应高师院校本、专科学生系统学习儿童文学的需要而编写的。

这本教材较其他的儿童文学教材有着它的特点:1、突出师范性。按照中小学教师的现代化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体现中小学教育的特点,达到师范院校教育专业大专以上水平,提供中小学教师所需的儿童文学理论和知识。2、强调实用性。反映儿童文学理论最新研究成果个各地儿童文学教学的成功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教材内容与中小学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提供专业技能技巧训练的可能性。教材的编写以儿童文学理论和儿童文学史基本板块。同时,以问题考察和创作、鉴赏及阅读指导等理论分析作为基本理论的延伸及补充;以作家作品的介绍和评述充实历史概述的内容。在概述之后,又编选了一些儿童文学作品,每篇作品均附有简要的评析。所选之作皆为中外精品,按文体分类编排,以供教学例举和学生欣赏研究之用。

二、 删减的内容

由于总授课学时只有36学时,所以不可能把教材的上、中、下三篇均讲完,只能选择一些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及文体考察和鉴赏及阅读指导等儿童文学当中最重要的、精华的内容。对于在教材中占了很大比例的中篇——儿童文学史,就只有选择一些内容灵活地穿插在授课的过程中加以简单的介绍。而下篇——儿童文学作品选评,也是有所选择地和文体考察和鉴赏及阅读指导等知识点的讲授结合起来。在授课的过程中,尽量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这本教材的师范性和实用性特点。

三、 补充更新的内容

由于我校部分学生将来会从事幼儿教育,而且幼儿文学中儿童文学特点尤其明显,所以在讲课时会有意补充一些幼儿文学的知识,在给学生举例说明的时候也会着意选择一些经典的幼儿文学作品。如给学生介绍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幼儿情趣的美质及如何进行幼儿童话、寓言的改编等。

四、 备注

在以《儿童文学教程》为主要的讲授教材的同时,授课老师还以《儿童文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幼儿文学概论》(重庆出版社)、《儿童文学作品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新编儿童文学教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儿童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教学的参考资料。同时还辅之以生动精彩的动画片、儿童影片片段及儿歌cd等,既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领略到儿童文学的魅力,也令老师的评析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具体教案(1)


一、 章节:前言——呼唤儿童文学

二、 课时安排:2

三、 教学目的要求:

让学生明确儿童文学的学科特点,理解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密切关系。

四、 教学重点:

明确儿童文学的学科特点。

五、 教学难点:

理解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密切关系。

六、 教学内容:

(一)《儿童文学》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而设的专业课。主要讲授儿童文学的特点,结合儿童年龄发展中的婴幼儿、童年期、少年前期和少年后期等阶段,详细分析不同阶段儿童文学的特点、常见样式和表现手段等。着重介绍儿歌、儿童诗、儿童故事、童话、寓言、儿童小说和儿童散文等九种不同文体及其写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儿童文学的鉴赏、批评和写作能力。

(二)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密不可分

       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一文中指出:“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着手。”

      儿童文学首要的和杰出的功能就是审美,而审美则从整体素质上提高人。

   中国的教育重理性重知识,而轻感受轻陶冶,削弱了儿童文学在教育上的本质意义。

    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本位,以儿童的乐趣为中心的。儿童文学家应是语言游乐场的建造者。       

 让幼儿快乐比让幼儿懂得一个道理要有用得多。

七、 作业:

推荐学科阅读书目,要求学生课外借阅儿童文学经典书籍

八、 课后反思:

具体教案(2)

一、章节: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读者

                        第三节  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

                        第四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二、课时安排: 6课时

三、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读者、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特点,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四、教学重点:

对于儿童文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五、教学难点:

把握儿童文学儿童读者的特殊性,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五、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一)概念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二)范围

1、古典意义、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的范围并不一样。

2、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的区别。

   3、儿童文学的范围相当广阔。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读者

(一)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

儿童读者是儿童文学首位的、基本的阅读者和接受者。

另一方面,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看,儿童文学不仅被儿童所阅读,而且常常也被成人所接受。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下两类情况:

一类成人读者是出于“身份”或“职业”的需要走向儿童文学;

另一类情况是有些成人读者在阅读天性上、在文学心灵的深处与儿童、儿童文学有一种沟通、默契和认同感。

成人读者在儿童文学接受领域的存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成人读者是儿童文学艺术生产过程的参与者,也是儿童文学阅读过程的引导人和帮助者;另一方面,成人读者参与儿童文学阅读也有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二)儿童读者的特殊性

儿童读者的文学能力结构包括生理、心理、文化三个层面:

a) 生理层面

儿童读者的阅读感受是以生理上的感觉和快感为基础的,而生理层面的感受力,也就构成了儿童读者特殊性的基础层面。

b) 心理层面

儿童文学的文学能力不仅需要生理机能作为基础和背景,而且更需要心理层面提供的心灵的力量。

c) 文化层面

儿童文学作品是一种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学内容。

(三)儿童读者的多样性

儿童读者的多样性表现在年龄、性别、智能、心理个性、文化等诸多方面,其中,年龄因素最为重要。这里先从其它方面论述:

性别差异  儿童读者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其文学阅读兴趣和能力会显示出性别差异。儿童读者在接受和阅读作品方面的性别差异也引起过许多作家的注意。

智力差异  智力因素与儿童读者的文学阅读能力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导致儿童读者多样化的原因还可能来自其心理个性的差异,以及文化差异的影响。

第三节  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

(一) 儿童年龄特征

儿童文学的服务对象,包括了从3岁到15岁的全部儿童。根据儿童年龄特征,我们把整个儿童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幼儿期(3—6岁)、童年期(7—12岁)、少年期(13—15岁)。

(二) 儿童年龄阶段适应性

儿童文学要成为儿童读者的审美对象,就必须考虑自身对儿童年龄阶段的适应性。因而,可以儿童文学作品划分为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等几个阶段。

儿童文学的年龄阶段特点,是以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的特点及其阶段性划分为客观依据的。如:

  幼儿期  《小蝌蚪找妈妈》等

童年、少年期  《鲁滨逊漂流记》等

第四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一)概论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首先是指在儿童文学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性。

其次体现了儿童审美趣味和阅读能力的特殊规范和要求。

(二) 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这几个方面。举例分析。

(三)观看《小飞侠》片段,领略、分析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七、作业:

课外阅读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从所教过的作品中体会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八、课后反思:

具体教案(3)

一、章节:          第二章  儿童文学的创作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作者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创作

二、课时安排:4课时

三、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儿童文学的作者以及儿童文学的创作过程

四、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了解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也可成为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者

六、教学内容:

第二章  儿童文学的创作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作者

(一) 儿童文学作者的条件

首先,要有对儿童的爱心和责任感

其次,独特的生活积累

第三,特殊的审美意识

第四,特殊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儿童文学作者的类型

从社会职业身份来看,我国现阶段的儿童文学作者队伍,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专业作家,为数不多;专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专业作家就更少。

2、少年儿童出版社或少年儿童杂志的编辑。

3、教师,尤其是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师。

4、中小学生。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创作

(一)儿童文学的创作过程

从操作实践来看,有两个大致的阶段:

一是艺术构思阶段;

二是语言文学表达阶段。

(二)儿童文学创作的题材类型和表述方式

从长期以来的儿童文学创作实践中,人们把儿童文学创作的题材概括成16种类型:

有家庭生活型、学校生活型、社会生活型、英雄型、冒险型、动物型等。

作家、理论家刘绪源对这16种题材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它们概括成儿童文学创作的三个最基本的母题,即:

1、爱的母题;2、顽童的母题;3、自然的母题。

三大母题所体现的三种审美眼光,构成了儿童文学作者的三种表述身份,这就是:

a) 人身份的表述方式;

b) 儿童身份的表述方式;

3、人类共同身份的表述方式。

(三)儿童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

1.主题       2.形象  &n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儿童文学教学计划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