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志送审稿第三稿复审会上的工作汇报
《xx县志(1986—2005)》送审稿第三稿复审会上的工作汇报
县志办主任 马晓春
(2019年3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编委会成员:
今天,xx县志编委会召开复审会议,对《xx县志(1986—2005)》县志送审稿第三稿进行复审,这是我县地方史志事业的一件大事。值此,我谨代表县志编辑部,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编委会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全县二轮修志工作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修志历程与主要工作
我县二轮修志工作历经十一个春秋,已完成《xx县志(1986—2005)》送审稿第三稿。一是启动准备阶段。2008年4月,成立了县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同年6月,召开了全县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动员大会,与各承编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制定了《康乐县志(1986—2005)》篇目和志稿撰写任务分解方案、编写要求及说明。二是资料收集阶段。县政府办公室两次下发了《关于收集康乐县志(1986—2005)所缺资料的紧急通知》,县志办成立四个资料收集组,多次收集、补充、核对各类资料;向外地康乐籍领导、教授及相关单位人事部门寄发人物资料征集函110份(次),在《民族日报》、中国康乐网、康乐电视台刊播《关于补征康乐县志(1986—2005)人物资料的通知》,共收集图片500余幅、单位和人物资料200余份。三是篇目修订阶段。2012年3月,《康乐县志(1986—2005)》篇目被州志办否决,主编结合康乐实际,重新设置《康乐县志(1986—2005)》新篇目。2013年6月,《康乐县志(1986—2005)》初稿完成后,按照州志办审核意见,再次对篇目做适当调整,先后十多次进行了完善。四是编纂改稿阶段。针对修志工作停滞、改稿人员缺乏、水平不高等实际情况,主编亲自总纂通稿。要求编写人员从统一语言表述、规范文字单位等细微之处入手,探讨交流、通力改稿,精雕细刻、去粗取精,用七年多时间,相继完成初稿、评审稿、评议稿、送审稿。2013年6月18日,州志办在康乐召开《康乐县志(1986—2005)》初稿评审反馈暨修志工作培训会,提出139条修改意见。同年11月,完成共53万字的《康乐县志(1986—2005)》评审稿第一稿。2014年5月16日,州志办在康乐召开《康乐县志(1986—2005)》审读反馈会,提出155条修改意见。同年6月,政府办督促123个单位对修改后的专业志进行了审核和补充。五是完善审定阶段。严格按照编委会制定的入志人物标准录入人物资料,人物资料按要求统一修改后,送所在单位审核盖章后存档。2015年5月27日
县志送审稿第三稿复审会上的工作汇报
本文2019-03-27 14:55:19发表“汇报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12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