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县农办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2018年县农办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年,县农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动市委“1433”和县委“1+4+3”战略重重落地,以重整山河的决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美丽大花园”xx“精品园”为目标,聚焦乡村振兴各项任务指标,开展系列攻坚和难题破解,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上新台阶。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大花园建设。根据中央、省、市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系统编制了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大花园三年行动计划》,确立了“美丽形态、美丽生态、美丽业态、美丽文态、美丽治态”五大动动计划,统筹各部门、各渠道、各层次的支农资金项目86个作为振兴项目。并认真履行乡村大花园专班职责,集中力量推进乡村大花园建设。组建专职专班、确定部门专员、形成联络网,打破信息壁垒串联各部门,增强乡村大花园建设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同时,按照集中、集约、集聚、集成的理念,推动农民集聚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按照“进城入镇一批、中心集聚一批、特色保留一批、面上搬掉一批”的思路,统筹现有资金、土地、人口等要素资源,全面实施“公司化运作+市场化安置”的异地搬迁模式,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口、产业向中心村、中心镇、城区集中集聚。未来将继续在中心城区建设集聚小区11个、面积2800亩,五年内再集聚农村人口2万户,6万余人。今年8月8日,我县成功承办了全市农民集聚工作现场推进会,农民集聚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
(二)强化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工作。自市委部署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牛鼻子”工程以来,我办全面协助专班农村建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工作,并以“四必拆”为突破口重点开展“清零”行动。针对“四必拆”拆后土地亟需开发利用,拆后庭院亟需修整补绿,拆后农户亟需增收渠道等问题,我办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制定了《关于培育农业特色产业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支持鼓励农村土地集中规模流转,激活农村闲置资源,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并积极探索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与“xx通”接轨,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开发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另外,在前两年成功开展乡韵庭院创建活动的经验基础上,重点推出了“百村百药”美庭院富万家行动。依托中草药“亦花亦药”的特性,建立了“政府+企业+镇村+农户”服务推广平台,在美丽庭院创建中,动员农户利用庭院、拆后闲置用地种植中草药,从而增进农民收入,美化村庄环境。在庙下乡我们开展了庭院养殖石斑鱼试点工作,通过“基地+农户”形式,支持和鼓励农户利用庭院闲置土地建设养殖景观池,发展石斑鱼冷水养殖业。
(三)稳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持续开展示范乡镇、精品村创建,将原有的61个精品村扩面到120个行政村,在原来的四条风景线创建的基础上提升打造“一环五线”。今年重点打造灵山江休闲运动线 ,计划通过白姑线沿线环境风貌提升和精品村打造,系统串联xx花海、龙和渔业园(国际垂钓中心)、龙山青少年户外运动中心、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等区块,联合形成一条打造集产业发展、户外健康运动、田园自然亲子、乡村艺术创意、江南文明溯源于一体旅游经济产业脉。目前,白姑线和方渡线沿线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正在实施中。面上,2018年共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31个,安排财政专项资金2130万。美丽乡村epc项目已完成官村村水系改造、道路白改黑、景观节点等子项工程建设,后田铺村婺剧公园建设已完成进度80%。根据最新省委下发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评价标准,完成相关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待市初评。
(四)全力推进“万盏灯光”“厕所革命”两大民生实事。今年我办承担着两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分别是厕所革命(农村)和万盏灯光(农村)。根据全县“万盏灯光”和“厕所革命”座谈会的要求,为科学合理布局公厕点位,我办结合精品村、精品线、景区村创建需求,多次会同规划局、国土局等部门对各个乡镇(街道)申报的公厕土地性质进行一一比对分析,对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最终确定新改建的乡韵公厕选址。并根据近期省住建厅下发的《浙江省农村公厕建设改造和管理服务规范》,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了《xx县乡韵公厕建设参照标准》,进一步明确规划条件、设计标准、装修标准、验收标准。并按照“一厕一图、一厕一品”的要求,邀请专业设计单位绘制了不同风格和标准的设计图。目前,新建20座已结顶11座,改建30座已完工20座,确保年内如期完工。“万盏灯光”建设项目方面,前期,我办重点完成了各个行政村现有路灯安装情况、需要安装路灯数量情况调查摸底工作,经过前期自主申报、乡镇核实、县级梳理,全县共需安装路灯15073盏,其中统一采购12368盏,自行采购2705盏。制定了“万盏灯光”工程实施方案,详细制定了招标办法和采购参数,通过公开招标,由浙江金缘光电有限公司以367.2万中标,单价306元/盏(含挑臂)。目前,第一批3000盏灯具已派送到位,预计11初全县供货完成,12月中旬各乡镇村安装完毕。
(五)全力推进“污水革命”“垃圾革命”两个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全县开展了240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81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标改造项目建设工作。目前止,2014-2016年的240个村已完成工程建设,移交运维,进入审计结算阶段。其中:已审结的项目有141个村,已经报审但未审结的项目有87个村。2017年提标改造的81个项目村,通过县级综合验收的有70个村(11个项目村已报审),另外11个项目村等待县级综合组织复核工作,预计11月初将全面完成复核工作。同时,大力提升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水平。今年来,县农办围绕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50%以上、回收利用率在3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在8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在99%以上的目标任务,立足于抓“两头(源头分类、终端处理)”、促“三化(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扎实推进垃圾分类终端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垃圾分类宣传培训,深化“村情通+垃圾分类”、“洁净家园”等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示范乡镇创建,启动市场化保洁和垃圾分类一体化试点,全面深化提升“贺田模式2.0”。目前,全县已完成建设太阳能沤肥房或机器资源化利用站100余座,覆盖全县80%以上村庄,累计完成垃圾分类“四分四定”村167个,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实现63.7%以上,创建垃圾分类市级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75个,全县村情通注册人数达23万余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在3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在8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在99%以上目标任务。
(六)持久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古村落“活”化工程,通过挖掘每个村落、每幢房子的历史、文化、典故,将古村落保护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有机结合,有效探索古村落“自我造血”功能。自2013年开始至今,我县共开展六批,共6个重点村、33个一般村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方面,督促里王村、龙丰村、庙下村、天池村、灵山村等第四批项目一般村于11月底前
2018年县农办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本文2018-11-30 15:07:46发表“年终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11021.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