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审计人如何践行“三个区分开来”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8-11-20浏览:2630下载250次收藏

    审计人如何践行“三个区分开来”


    作为审计人,必须时刻牢记防错纠错一直都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此都有重要论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三个区分开来”,这是容错纠错理论发展的新阶段,是党的建设理论发展的新突破,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创新。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如何践行“三个区分开来”已成为急需破解的课题。

一、深刻领会“三个区分开来”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三个区分开来”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深水区,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党建理论科学发展的新思维、新方法、新要求。

(一)“无心”和“有意”。有些党员干部思想比较前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但由于历练不够,缺乏改革的经验,所以在改革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失误甚至错误。对于这种失误或者错误,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既要肯定他们勇于改革的精神,这种失误或错误是在改革中“无心”犯下的,我们应该给予理解,绝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要因为这是“无心”的错误而轻描淡写,不放在心上,因为一个小错误有可能对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影响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一旦犯了“无心”的错误,我们就应该从中积极吸取教训,加强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争取在以后不犯类似的错误。与此相反,有些党员干部在改革中“有意”拉帮结伙,搞山头主义,为了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宁愿牺牲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一种典型的公权私用行为。在他们眼中,个人利益或者集团利益是至上的,改革成了他们谋求自身利益的工具。对于这种行为,我们应该严厉打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这样才能净化党内的政治生态。

(二)“无禁”和“严禁”。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有很多未知的事物要求我们去探索。只要法纪规章没有明确禁止的,就要允许干部大胆尝试,全力破除干部身上的思想枷锁,这就是“无禁即可为”。与此相反,在明知党纪国法已经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不遵守上级的各种规定,蔑视组织纪律,轻视国家法律,这就是“严禁仍要为”。

(三)“无私”和“为私”。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我们面临着一些难啃的“硬骨头”。一些理论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干部勇做改革的弄潮儿,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殚精竭虑,他们在改革中可能会出现无意的过失,但是其目的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即“无私”。与此相反,一些党员干部面对改革中出现的困难畏首畏尾,没有勇气做改革的开拓者。他们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认为改革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了,没有必要继续拼搏,懒政情绪不断滋长,甚至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私用,利用改革为个人谋私利,即“为私”。

二、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

(一)适应范围

适应“三个区分开来”的改革创新事项:一是先行试点创新事项。国家顶层设计改革创新事项,需要载体先行试点,这是第一个区分开来适用的范围。二是完全首创创新事项。国家前无古人改革创新事项,需要进行探索试验,这是第二个区分开来适用的范围。三是突破旧制创新事项。国家解除制约改革创新事项,需要突破一般规定,这是第三个区分开来适用的范围。不适应“三个区分开来”的两种情况:一是对被动作为,不适用“三个区分开来”;二是对成熟事项,不适用“三个区分开来”。

(二)具体实践

一要不畏困难。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工作中更加树立不畏难思想,不怕得罪人,不受人情网干扰,不怕打击报复,有责任心,更精准地查找问题,敢于直言问题,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审计人如何践行“三个区分开来”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