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工作汇报
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总体部署,xx镇镇村两级党组织认真组织镇、村干部全面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现将学习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按照户均种植10亩产业田(种植5亩小杂粮、3亩带花饲草、2亩育苗),养殖5箱蜜蜂、3头肉牛,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的“1053”产业发展规划,持续升级改造传统产业,重点培育效益高、收益快且相互支持的中蜂养殖、肉牛养殖、小杂粮种植和育苗四大产业。一是十亩产业田。全镇小杂粮种植区主要集中于气候阴湿、海拔较高的芦中、新合、黄龙、庄子、芦鲜等村,种植面积稳定在8000亩;饲草种植区主要集中于养殖集聚的石关、店儿、步路、徐阳等村,种植面积稳定在6000亩;育苗区主要集中在鹿山、仁和等村,现有3-8米云杉5000余株,育苗面积达3000亩486万株。今年以来,按照“1053”产业发展规划,全镇新发展以花荞、豌豆、油菜为主的蜜源小杂粮1080户2420亩,其中贫困户226户530亩;以紫花苜蓿、红豆草为主的带花饲草850户1770亩,其中贫困户191户520亩;以云杉、油松为主的育苗730户900亩,其中贫困户127户140亩。二是五箱小蜜蜂。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福清市对口帮扶、县级村集体发展资金配套和农户自筹三条渠道筹集资金344万元,成立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在芦中、新合、黄龙三村各建成养殖基地1处,聘请养蜂专业技术员1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形式,种植以紫花苜蓿、红豆草等带花饲草和油菜、花荞等小杂粮为主的蜜源作物1500亩,养殖中蜂815箱,其中按照每户自筹2000元自种蜜源作物3亩的标准,签订入股协议75户。目前,三处基地共生产蜂蜜1500余公斤。按照养殖基地发展规模和当前市场前景,年底三个基地预计实现繁殖种蜂出售、蜂蜜销售、蜜源作物三项经营性收入168余万元,通过合作社折股量化带动和土地、资金、劳力、技术等方式入股,带动贫困农户275户,其中合作社折股量化带动75户、资金入股48户、土地入股108户、劳力入股和技术入股44户,户均增收达到3600元。7月份在黄龙村引进通渭县新宇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中蜂和良种羊混合养殖、饲草和小杂粮种植基地1处,基地总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养殖区面积600平方米,引进中蜂200箱。通过流转土地种植饲草和小杂粮,同步进行中蜂和良种羊养殖,形成饲草和小杂粮推动养羊、提供蜜源支持养蜂的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带动仁和村贫困户25户。截至目前,全镇原有分散养蜂56户500箱,4个合作社引进中蜂1015箱,第二批到户产业新发展81户324箱,养蜂总规模达到了1860箱。三是三头增收牛。全镇累计实施暖棚圈舍项目1558户,建设标准化暖棚圈舍1558座,建成养殖小区2个、规模化养殖场21个、家庭养殖场56个、养殖专业合作社41个、青贮46座,牛存栏8860头、羊存栏15200只,其中牛存栏10头以上农户195户、5-10头635户、5头以下1980户,羊存栏30只以上农户210户、10-30只345户、10只以下1340户。除265户有户无人户外,基本实现了户均两头增收牛或十只增收羊的脱贫工程。四是规划实施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增收项目10个、带动贫困户475户,目前已实施5个、带动贫困户125户,分别为通渭县步阳养殖专业合作社、通渭县新宇养殖专业合作社、通渭县强华富农蜂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通渭县强龙富农蜂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通渭县强中富农蜂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计划实施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增收项目5个、带动贫困户350户,分别为通渭县小雄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00户、通渭县鸿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100户、通渭县大地新希望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100户、通渭县永胜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25户、仁和村巾帼育苗示范基地带动25户。五是累计完成自来水入户19村150社4263户,除特殊原因不入户且有安全饮水农户外,入户率98.83%;通水19村150社4263户,通水率100%;上半年新入户36户、新通水42户;使用井水、泉水等安全水源355户,全镇安全饮水率达到了100%。协调县电力公司实施脱贫攻坚动力电进村进社工程,改造鹿山、黄龙等村4社141户,全镇动力电改造率达到98.43%。砂化芦中村社间道路8公里,通过易地搬迁配套项目硬化道路3.5公里。全镇危房存量281座,全部为c级危房,其中低保、五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残困户四类贫困户192座,一般农户89座,上半年完成改造168座。新建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1个,协调物流快递企业在贫困村建立物流快递点2个,接通有线网络村1个,实现了贫困村全部通有线网络,所有村全部通4g网络。六是实施总投资211.2万元的2018年第一批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项目,建成标准化暖棚圈舍239座,拨付资金186户,目前正在验收53户;实施第二批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项目,发展养鸡贫困户43户、引进良种蛋鸡4300只、配套鸡笼43套,发展中蜂养殖贫困户81户、引进中蜂324箱、配套蜂箱324个。七是实施总投资30万元的步路、山庄、王岔三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建成标准化卫生室3处。八是实施总投资36万元的步路、山庄、王岔三村文化广场项目,步路村建成完成硬化广场及舞台建设,山庄、王岔两村正在施工。
(二)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组建新时代脱贫攻坚讲习所17个,抽调政治素质好、政策理论水平高的科级领导干部、理论工作者深入村组、农户开展宣传动员,做到产业培育政策宣讲全覆盖,形成了党委统筹抓、干部总包干、全民总动员的工作格局。今年,围绕培育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上好“培训农民”大课堂,以党员带头学、党员带头干的精神,加大对贫困农户的培训力度。通过以会代训、产业现场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2018年以来,全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期180余人次,开展科技知识宣讲20场次,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全方位靶向式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完善输出地和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积极动员,输转37名群众到福清企业参加工作,促进农户脱贫致富,切实增强了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三)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一是完成春覆膜2.3万亩,在以石关、店儿、步路为中心的沿川和海拔适宜山区种植全膜玉米1.2万亩,在以魏河、芦中为中心的高海拔适宜区域种植黑膜洋芋0.5万亩,在以鹿山、王岔为中心的冷凉阴湿地区种植中药材种植0.3万亩,在以仁和、鹿山为中心的适宜区域发展育苗产业0.3万亩。二是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难得机遇,筹集资金344万元,在芦中、新合、黄龙三村成立村集体蜂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带花饲草1500亩,养殖中蜂815箱,通过土地、资金、劳力、技术等方式入股,带动贫困农户275户。三是建设暖棚圈舍239座,种植各种优质牧草0.98万亩,新建规模化养殖场1个、家庭养殖场2个、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新建青贮池3座,秸秆青贮氨化0.8万吨,新发展养羊示范户153户、养牛示范户169户,新增羊存栏1220只、牛存栏357头,牛存栏达到8860头、羊存栏大道15200只,基本实现了户均两头增收牛或十只增收羊的脱贫工程。四是按照鹿鹿山云杉育苗产业园发展规划,新发展育苗户78户。五是在店儿村建设占地140亩、总装机容量3000千瓦光伏电站一处,配套塑料大棚57座,正在引进设施蔬菜经营企业。六是输转劳务4623人,其中镇政府福清市定向输转37人,完成县上下达32人指标的115.6%。
(四)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一是聚焦帮扶责任,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召开镇级脱贫攻坚推进会议2场次、村级帮扶会议14场次,协调2个市直帮扶单位、9个县直帮扶单位积极开展帮扶,组织312名市县镇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全程参与“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规划制定、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大排查等重点工作。上半年,各级帮扶干部进村入户6批次,引进帮扶项目4个,排查矛盾纠纷92条,解决急事难事21,帮办实事好事48件,宣传政策55场次,反映民意81条,排查出生活保障困难群众128户409人,制定“一户一策” 971户。二是聚焦动态调整,实现对象精准管理。按照建档立卡核查整改工作要求,新识别贫困人口9户30人,返贫人口1户6人,重新纳入2户12人,自然增加158人,自然减少212人,实现了对象精准管理。三是聚焦一户一策,实现帮扶措施精准。从组织领导、培训指导、夯实基础、项目衔接、整改完善、责任落实六个方面持续强化工作措施,在安排部署、业务管理、入户摸底、帮扶措施、审核把关、签字背书六个方面下足功夫,举全镇之力制定“一户一策”964户,其中未脱贫户959户、有潜在致贫原因脱贫户5户。按照主要致贫原因分析,因病197户940人、因残55户207人、因学336户1687人、因灾15户60人、缺土地2户9人、缺技术133户662人、缺劳力118户425人、缺资金37户171人、交通条件落后11户51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38户107人、其他原因致贫17户77人。
(五)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按照党员干部带头、社会团体支持、社长组织群众参与、“三员”定岗定责保洁的工作思路,落实全镇卫生治理专项巡查、劝导评比、示范带动、警示教育四项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党员做表率、群众齐参与”行动,累计组织群众开展垃圾清理4200余人次,清理荒山林地等公共区域陈年生活垃圾78方、生产垃圾135方,清洁河道9条21.4公里,清扫道路22条47.9公里;开展清粪土乱堆、清垃圾乱倒、清柴草乱垛、清污水乱泼、清畜禽乱跑村庄“五清”行动6次,清理社内户内垃圾堆积物315方;整治乱堆乱放、乱修乱建、乱停乱放、乱涂乱画、乱扔乱倒、乱拉乱挂街道“六乱”现象3次,规范占道经营、倚门设摊商户55户,拆除出店经营、乱搭乱建建筑9处,清理街道“牛皮癣”小广告123处,回收废旧地膜820吨;对14条镇级河道和51条村级干沟进行“一河一策”建档,镇村河长累计巡河400余次,排查河道安全隐患32处,关停非法采砂点1个、洋芋粉房排污口2处;结合春季植树造林,建成石关村200亩面山绿化示范点和芦鲜河200亩沿河绿化示范点,在石关、西凡、张家、王岔、新合、北城、魏河等七村实施退耕还林4000亩,栽植行道树60公里,累计建成绿色长廊152.5公里,实现了通畅工程路段行道树全覆盖,动员在家适龄人员四旁义务植树10万株,全镇林草覆盖率达到33.8%,有力支持了中蜂养殖产业,为创建绿色生态环保北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了良好环境。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坚持把改善民计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关心弱势群体生产生活困难,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开展城乡低保提标工作,共清理取消农村低保175户710人,补差标准调高72户311人,补差标准降低149户538人,最终纳入农村低保935户3528人,城市低保16户19人,人均补差达到201.5元,农村五保109户120人,按每月432元的标准足额发放生活保障金;上半年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36万元,城市低保资金5.58万元,向121人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7.8万元,为13名孤儿累计发放生活补助4.99万元,发放轮椅8辆,拐杖2副,完成残疾人专项精准康复服务调查735人,盲人基本情况调查60人。不断提升养老和医疗保障能力,全镇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180人,参保率达到90.64%,为3506人累计发放养老金31.4万元,为2740人次报销合作医疗住院医疗费662.91万元,向30名重特大疾病患者发放医疗保险资金12.23万元,向309名大病患者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05.02万元。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602.01万元、第一轮退耕还林补贴126万元、新一轮退耕还林补贴250万元,发放草原奖补资金4931户17.08万元、森林生态补贴17.41万亩25.67万元,实施土地休耕试点项目5499亩,发放口粮补贴164.97万元,深松土地7844.89亩,补贴资金15.68万元。
(七)着力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做好镇村治理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契机,以创建平安和谐北城为目标,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镇村两级组织机构,在镇办公区设立“一委两办三中心”1处,在19村建立村级综治中心19个,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9起,成功调处19起,调处成功率为100%,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3起;对排摸出的120名精神病人、63名涉邪人员、12名社区矫正人员、40名刑释解教人员和8名重点信访人员等重点人群全部落实了“四位一体”管控责任,对全镇2所中学、3所小学、6所幼儿园、5处教学点进行校园周边环境检查6轮,签订房东、家长、学生、学校、派出所、综治办“六方”责任书220份。开展民间信仰场所负责人法律讲座,对31处民间信仰场所进行走访排查建档,严查私建、乱建庙宇等违法活动。广泛开展平安交通创建行动,对辖区内2200辆机动车全部排查摸底,并建立信息台账,对1700多名驾驶人员开展安全教育15场(次),签订安全行驶承诺书2600余份。结合脱贫攻坚讲习所,广泛开展法治宣讲暨法律服务直通车行动,邀请法律专家、组织镇科级干部在19村开展法律宣讲38场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5000余份。
(八)着力改进干部作风,提高党和政府公信力。一是全面排查,查摆问题清仓见底。按照思想观念、工作标准、办事效率、责任担当、工作落实、执行纪律六必查原则,对标责任落实、素质提升、履职尽责、形式主义、“放管服”改革、工作落实“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对镇村两级党组织和全体镇村干部作风问题清仓见底排查。目前,镇领导班子排查问题12个,19村党支部排查班子存在问题95个,20名科级干部排查问题64个、89名镇干部排查问题338个、57名村干部排查问题228个,通过梳理汇总,全
乡镇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工作汇报
本文2018-11-13 17:11:31发表“汇报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10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