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乡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

栏目:工作计划发布:2018-08-16浏览:2256下载282次收藏

**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发〔2018〕1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发〔2018〕6号)文件精神,加快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结合实际,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思想、视察**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农业优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镇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五抓五促”(抓农林产业提质增效,促农民群众增收;抓基础设施建设,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抓民生服务水平,促和谐社会建设;抓美丽乡村建设,促人居环境改善;抓全面从严治党,促风清气正新风)发展思路,以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纽带,以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城乡融合区位优势为依托,以推进村级电商发展为方向,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目标,以改变群众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着力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补齐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短板,让清水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目标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

到2020年,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进一步健全,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镇村干部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坚持农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林田河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领。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二、构建农村新型产业体系,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突出产业富民,着力在“升级”、“融合”、“优先”上下功夫,围绕构建全产业链、品牌打造等关键环节,着力实施合作社规范化促进、龙头企业培育提升、良种良法引进推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乡村旅游等农村产业,构建由一进二、接二连三、融合共进的新型农村产业体系。

(一)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紧紧围绕规模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安全化供应、品牌化经营的发展理念,在大力推进高效节水农业、绿色有机农业和高附加值农业的同时,依托先正达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蔬菜产业发展上下功夫,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的思路,努力将蔬菜产业做大做强。在强化蔬菜及蔬菜种苗产业的基础上,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大田订单农业,积极推动食用菌、花卉、绿化苗木产业向“一村一品”方向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二)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实施产业兴村行动,做大做优绿色有机蔬菜、食用菌、经济林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构建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导向,大力推行“秸秆—养殖—粪便—有机肥(沼气)—种植”等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构建种养结合、农牧互补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体系。制定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大力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从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追溯体系。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产品品牌,扩大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三)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壮大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引领带动能力。鼓励通过流转经营、订单经营、合作经营、股份经营、建立产业联合体等方式,组织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引导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城镇居民、工商企业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四)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按照“睡好觉、洗好澡、上好网、吃好饭”的标准,因地制宜,打造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的乡村旅游示范村。以医药养生、农事体验、本土文化、景观花木为重点,以现有资源、技术为依托,充分发挥区位和基础优势,以点带面,着力培育中医药养生文化、农业科普教育、农业文化教育、创意农业体验、农耕文化等,突出挖掘潜在文化资源(人文文化、历史文化),突出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优势,形成花木观光旅游新特色。坚持走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并存的多元化、混合型经济发展路子,创新运营理念,推进“三变”改革,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旅游企业,推进村庄变景区、农舍变旅馆、农民变导游,实现共同富裕。

(五)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种养产销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仓储等方面的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推进农产品交易市场、集贸市场建设,建设预冷、运输、储存、配送等物流设施,提高产品流通率。依托电子商务,整合农业信息资源,构建公信度高、信息量大、传播快捷的农产品信息平台,提供优质信息服务。

(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加大育种、生态环保、节水灌溉、加工贮运等领域重点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促进农业新型技术产业化。鼓励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等形式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稳步提升农业科技贡献率。

(七)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活力和服务功能,推动农户以集体经济组织为纽带合作经营、抱团发展。大力推行“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发展农企对接、农社对接,推进农户种养结构、生产标准、储运销售与市场有效对接。引导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升农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增强小农户抗风险能力。

三、加快全域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村庄环境卫生治理为重点,着力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绿色乡村。对照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围绕“六个一”和十三个方面的整治要求,进行分类治理。彻底整治“乱搭乱建、乱刻乱画、随手乱扔、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堆、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现象,促使爱环境、讲卫生、守秩序、促和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力抓好农田林网、道路、村庄、农村社区、镇区绿化,见缝插绿、应绿则绿、成倍增绿,大幅度提升绿化覆盖度。全面落实河长制,推进河长巡河、护河常态化。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农业环境违法行为。全面落实畜禽规模化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推广畜禽粪污处理、秸秆综合利用、尾菜处理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技术,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四、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坚持规划引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一)完善村镇规划体系。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重、统筹协调、科学发展”,以集镇为主体,加快村镇规划编制进程,切实发挥规划在协调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引领作用。依据乡镇总体规划,明确镇区特色风貌、建设强度和空间环境指标,编制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强化规划管理,将镇区规划管理工作全面纳入监管范畴,按规定开展建设项目审批和镇域居民建房审批工作,实行规划报建、施工管理、验收备案、产权登记等制度化建设,督导企业和居民依法、依规、有序建设;强化规划执法,切实保障规范镇区规划管理工作所需的机构、人员,提高管理、执法和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乡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