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
本着重温儿时美好时光的轻松心态,混在一拨娃儿们里,围观剧场版《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3》,没想到却被它教育了一番,很是惭愧!
毕竟是动画片,剧情并不复杂。因小头爸爸的工作缘故,大头儿子一家随之去俄罗斯陪游几日。大头儿子爱涂画,孰料到,他画的白夜城和里面的各色物种都成了现实,包括一只大怪兽。自然,结果以大伙儿打败怪兽,父子俩继续享受旅途嘉年华方式画上圆满句号。
如果就这样被感动了,未免浪费诸位大人的时间。事实证明,导演很有心,看客不小众——大头儿子笔下的这只怪兽原型,不是别人,正是小头爸爸。
这种安排很巧妙地被预设在剧情中:大头儿子想要得到俄罗斯套娃,可总被小头爸爸的工作耽误,即便情绪上歇斯底里,也被以不懂事而无视;大头儿子不小心误放小头爸爸的工作电脑,导致电脑随汽车陷入沼泽而无能为力,小头爸爸想到重要文件和挥之不去的工作压力,情绪失控,将大头儿子的画撕成碎片……爸爸的狰狞面目通过咆哮,在儿子心里留下阴影,笔下绘成怪兽,这番场景,在现实中不熟悉么!
当孩子沉浸在踩水淋雨的欣喜中,被大人一把拉走,还嫌邋遢;当孩子在商场里哭声震天响时,一旁的指责不止;当孩子弄乱了物品却自鸣得意时,被大人的焦躁言语打断……
小孩子的世界,大人不懂,也不愿理会。所以,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对话中,多次出现“这一切是不是真的”的争辩。大头儿子坚持他眼前的真实,却被小头爸爸的咆哮粗暴打破。面对孩子,我们可能还是太过于自信与自负。小孩子的惊喜,小孩子的郑重其事,对我们而言,是那么的小儿科,那么的微不足道。当孩子还在木石沙砾和金玉珠宝中纠结时,我们已经替他做了现实取舍,还自诩为最好的安排。看来,这部影片,以幻想成真的方式,狠狠地打了大人的脸。
可是,大人也难免无奈!“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一句,放在小头爸爸身上,并不过分。老板的指责、客户的不满、工作的挫败……小头爸爸的辛酸与狂躁,儿子又何曾理解?毕竟,小孩子的哭声背后,是大人哭也哭不出来的累!我来理解你,谁能理解我?小头爸爸的咆哮声里,是现实与童话的交锋,似乎很难达成和解。
但这,不意味着无解!龙应台说:“孩子,你慢慢来。”我想,父母在陪伴孩子的片刻里,或许也要慢慢来。孩子是真正的过程享受者,他们天生便是不急不徐,不焦不躁。一张纸片,一根鞋带,也能让他们乐得半天。我们无须变成超级奶爸,在一旁静静看着,便很美好。若能像《小猪佩奇》里的猪爸爸一样,和他们一道在泥坑里跳来跳去,那更是极好的。毕竟,曾经的我们像极了他们。孩子的情绪失控是一时的,而咆哮只会让他们更沮丧,一个拥抱与等候,或许会让孩子更加从容?!
况且,不是我们陪伴孩子长大,而是孩子陪伴我们变老。蹲下来,和孩子一道轻声细语,寻找曾经遗失的美好,又何尝不是给我们的工作减压与透气?
片尾曲里“一颗童心,一份宽容,一个笑容”都是我们对彼此的希冀。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请别让孩子再为咆哮买单!
孩子,你慢慢来。
本文2018-08-08 08:36:33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09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