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关于产业促脱贫的调研报告
乡镇关于产业促脱贫的调研报告
一、xx乡基本情况
xx乡位于县城东北11公里,幅员面积81平方公里,辖9个村,53个组,总人口7746人,其中农业人口6782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口900人。有10个党支部,257名党员。
(一)历史沿革。xx乡于1913年置德胜乡,隶属于xx州管辖,辖区包括宝兴灵关、芦山思延等地。1942年调整至现在地域,并更名为xx乡。
(二)文化底蕴。xx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xx乡红军文化深厚,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红军医院等遗址保存修缮完好,并建有红军烈士陵园。还保存有土司制时期杨家土司祠堂遗址,目前上、中杨家祠堂修缮完好。
(三)资源特点。全乡耕地总面积11058亩,林地面积55297亩,森林覆盖率96%。xx乡属丘陵地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降雨量1700毫米,土地属于微酸性土壤,适宜发展种植养殖业。
(四)贫困人口概况。xx乡共有贫困村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22户1047人,通过帮扶,至2017年已脱贫退出299户992人,其中:2017年脱贫16户40人,退出村为六城村。剩余的23户55人将于2018年全部脱贫,大庙村、香林村、小落村三个贫困村也将整村退出。
(五)产业概况。xx乡属农业乡,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传统畜禽养殖业稳步发展。近年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建成山药基地5000亩,连片发展猕猴桃、土耳苕千余亩。同时还探索种植重楼、金银花、天麻等中药材种植,规模均在百亩以上。全乡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家庭农场8家。
二、产业促脱贫发展模式
xx乡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整合资源大力发展产业促脱贫,以实现到2018年底全面脱贫,为2020 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以“两万四千一基地” 为重点发展产业扶贫模式。“两万”即以禾林村荷叶坝为中心的万亩山药走廊和以xx山为中心的万亩茶园;“四千”即以红岩千亩食用玫瑰种植基地、以共和村朝阳山为中心的千亩猕猴桃、土耳苕基地、以六城村、上坝村为中心的千亩稻田养殖示范区、以六城村、红岩村为中心的千亩重楼基地为贫困户增收提供更多扶持; “一基地”为大庙村老易养生态康养基地。
(二)坚持农旅融合发展模式。依托各园区和xx红军、土司等文化,形成一条以禾林村山药基地为起点,共和村猕猴桃、土耳苕、为中点,六城村漂流水上休闲娱乐、农家乐为终点的绿色旅游线;形成一条以仁义乡红军村为起点,辐射到xx乡红军文化、土司民俗文化的一条红色历史文化寻迹线。两线融汇相交,形成以线带点,以点带面的旅游产业增长极。
(三)激发土地潜力,增加群众收入。引导农户通过转包、入股、租赁等方式将土地向家庭农场、专合组织、龙头企业流转,通过收取租金、就地务工、保底分红等增加农户收入,通过多元化经营、多维度发展最大限度激发土地潜力。
三、产业促脱贫成效
(一) “两万四千一基地”初显成效。一是以xx县旭日玫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的红岩千亩玫瑰种植园,对红岩村328户农户1500余亩的土地进行了全覆盖流转,流转土地价格为400元/亩,全村1238人328户共获得60
乡镇关于产业促脱贫的调研报告
本文2018-07-08 09:03:10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0865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