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康乐县志(1986—2005)》编纂情况汇报

栏目:汇报材料发布:2018-05-30浏览:2768下载125次收藏

关于《康乐县志(1986—2005)》编纂情况汇报

 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      马晓春

                (2015年11月5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

    今天,康乐县志编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对《康乐县志(1986—2005)》进行评议。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康乐县志(1986—2005)》编纂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 编纂过程与主要工作

    我县二轮修志工作历经8个春秋,已全面完成《康乐县志(1986—2005)》评议稿。期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启动准备阶段。2008年4月,成立了县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同年6月,召开了全县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动员大会,与各承编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制定了《康乐县志(1986—2005)》篇目和志稿撰写任务分解方案、编写要求及说明。

二是资料收集阶段。多次在《民族日报》、康乐电视台、县人民政府网刊播《关于收集康乐县志(1986—2005)》人物的通知》,发信函300多份。特别是2012年1月,针对资料缺失严重、修志人员缺乏等实际,时任主编勇挑主编重担,精心谋划、有序推进,进一步加大资料收集力度。县政府办公室两次下发了《关于收集康乐县志(1986—2005)所缺资料的紧急通知》,县志办成立四个资料收集组,先后十多次收集、补充、核对各类资料。同时,向外地康乐籍领导、教授及单位人事部门寄发人物资料征集函110份(次),在《民族日报》、中国康乐网、康乐电视台刊播《关于补征康乐县志(1986—2005)》人物资料的通知》,共收集图片350副、单位和人物资料118份。先后到有关档案馆(室)和相关单位查阅、核对资料82次,收集补充碑文、方言、传说、补遗等资料4万余字。

三是篇目修订阶段。2012年1月和2015年4月,先后调整了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同年3月,《康乐县志(1986—2005)》篇目被州志办否决,为此,主编结合康乐实际,借鉴学习、摸索设制,多次讨论请示、修改完善,历时三月、五易其稿,重新设置了《康乐县志(1986—2005)》新篇目。2013年6月,《康乐县志(1986—2005)》初稿完成后,按照州志办审核意见,再次对篇目做了适当调整。

四是编纂改稿阶段。针对修志工作停滞、缺乏电脑操作人员等问题,主编亲自总纂通稿、文字改稿、电脑修改“一条龙式”全程工作,有力地推进了修志进度。编写人员从统一语言表述、规范文字单位等细微之处入手,探讨交流、通力改稿,精雕细刻、去粗取精,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仅用两年多时间,将初稿第一稿从120万字压至90万字,第二稿压至51万字。2013年6月18日,州志办在康乐召开《康乐县志(1986—2005)》初稿评审反馈暨修志工作培训会,与会领导专家决定打造为全州志书精品,并提出139条修改意见。2013年11月,完成共53万字的《康乐县志(1986—2005)》评审稿第一稿。2014年5月16日,州志办在康乐召开《康乐县志(1986—2005)》审读反馈会,提出155条完善意见。

五是完善审定阶段。严格按照编委会制定的入志标准录入人物资料,对录入的人物资料,按要求统一修改后,送所在单位审核盖章。同时,对拟入志人物资料,发放意见建议函90多份,走访单位个人90多人(次),座谈40余次,征求到意见建议9大类、31条。2013年3月,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对康乐县志(1986—2005)专业资料进行审稿的通知》,督促123个单位对修改后的专业志进行了审核和补充。编写人员按照各单位审稿意见,再次改动398处,删增字数6万余字。2014年12月,全面完成州志办所提294条意见建议的补充修改,形成《康乐县志(1986—2005)》评审稿第二稿,共17编、67章、278节,50.8万字。2015年5月27日,召开《康乐县志(1986—2005)》评审会,并向有关人员发放意见建议征求函70份,征求到意见建议45条,再次进行了修改完善和补充核实。2015年9月,向省州志办、编委会成员、全体县级领导印发了《康乐县志(1986—2005)》评议稿,再次征求意见,全面修改完善。

三、志稿体例与篇目结构

《康乐县志(1986—2005)》作为首部康乐县志续志,具有传承历史、展现县情、资治辅政、教化后人的独特作用。因而,我们竭力把握志书的内在要求,努力做到精心安排志稿体例,科学设置志稿结构,合理确定志稿篇目。

县志评议稿,体例采用“章节体”;体裁以志为主,辅以述、记、传、图、表、录等,图文并茂;结构分篇、章、节、目、子目,以节为单位。志稿正文顺序排列,以概述居首,作为总纲,总括县情,统领全志;次列大事记作为全志之经,贯通20年,简述大事要事;中间排各专志,作为全志主体,横排纵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后置附录,作为志书补充,深化内容,保存史料。文体应用语体文、记述体。资料来源以统计资料为主,以乡镇、部门提供和社会调查资料为辅,选用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各位领导,我县二轮修志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州地方史志办公室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历时八载、五修篇目、十易其稿,已成评议稿。但由于我县修志工作基础薄弱,加之编修人员整体理论水平不高,业务能力有限,所以志稿存在诸多不足和缺漏之处。今天的评议会汇聚了省、州、县领导和方志界专家,这既是对我县二轮修志工作的大检阅,又是对我县修志工作的极大鼓舞和有力鞭策,更是我们完善志稿的一次难得机遇,我们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对志稿不吝赐教,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领域、更深的内涵给予评议和指正,以便我们进一步修改完善,提高志书质量,使《康乐县志(1986—2005)》真正成为一部能经得起历史检验、不负人民厚望的精品佳作。

关于《康乐县志(1986—2005)》编纂情况汇报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