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适应新常态 助推小企业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8-05-30浏览:2123下载233次收藏

11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能否抓住新的机遇,应对“新常态”下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这是继今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概念之后,中央高层对“新常态”的全面解读,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金融业更好地发展小微企业金融发展、把握新常态的内涵金融事业,值得我们深思。

一、认清形势,敢于直面当前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6年,存款保险制度破茧、利率市场化推进、民营银行开闸,新资本管理办法令银行资本充足率倍感压力。银行业将步入中低速发展、高要求服务、平民化生存,并将成为今后相当长时间发展的新常态。

1.要充分适应钱荒“新常态”。2016年6月,光大银行对兴业银行的违约门事件引发的蝴蝶效应,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资金紧缺的猜测和预期,而央行一反常态没有通过逆回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放大了“钱荒”的恐慌效应。这一教训,要求银行业应遵循最基本的经营原则,将安全性放在工作的首位,通过进一步端正心态,谨慎经营,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空转”、结构“错位”、短期利益至上的问题。

2.要充分适应融资多元“新常态”。马云就曾说“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并利用余额宝的存取快捷、操作简单、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在极短的时间将小额银行存款以聚沙成塔的形式“吸金”千亿元。苏宁等行业巨头申办民营银行并获批,以及同业、理财、跨市场产品、民间借贷等活动日趋活跃,急剧促使银行优质客户的分流,导致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不断下降,贷款占比也在下降。要求银行业应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深化改革,在服务水平、业务模式和风险管控机制等寻求创新,赢得发展先机。

3.要做足应对不良贷款升温“新常态”。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五年来信贷规模扩张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而这些对中国金融领域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据财报数据显示,四大国有银行第三季度不良贷款总计3294亿元(约合54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5%。四大行净利润总额增至2090亿元,但是平均坏账率升至1.02%。要求银行业在未来的信贷业务管理中,必须将优化信贷资产质量放在首位,要做实、做足、做深、做细贷后管理和不良贷款清收工作。

4.要充分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常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对当前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两个重要会议所提到的经济、金融等领域的改革发展的要求和举措,必将推动政府的行为模式、市场体系和市场运行机制的深刻转变。要求银行业敢于直面当前经济增速减缓“新常态”,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充分认识其必然性,在经济换挡调整期的“镇痛”中把握机遇,提升银行业的应变能力。

二、固本培元、夯实基础,努力寻求银行业发展新突破

1.认清自身发展的现状。电商、民间资本、民营银行等冲击着银行业原本稳固的利益市场,银行业要想继续保持相对稳定中谋求新的突破,必须进行自我革命。因此,要清楚意识到,存款增长缓慢是常态还是疲态?贷款需求减弱是动态还是静态?风险持续增加是正常还是异常?利润率的降低是长期还是短期?在此基础上,及时适应新的形势,调整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当前“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的新要求下,需要银行业调整好心态,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2.摸清自身发展的“家底”。银行业应深刻地反思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短板在哪里?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银行的定位和发展模式是否需要适时调整?要通过压力测试,弄清楚继续当前的运作模式,是否会对自身经营构成不利影响?面对新兴产品,是绝地反击?还是联合共发展?亦或是在提升综合经营服务上下功夫?在“内忧外患”的新形势下,银行业必须适时作出反应,顺应民意,在“务实、为民”上多努力。

3.夯实自身发展的基石。所谓“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基础性工作不容易出成绩,也不太容易包装宣传,但正因为这样,做好基础性工作才愈发重要,从平凡到非凡考验的是定力。银行业作为服务性行业,它的价值就体现在为客户的日常服务中,将冷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适应新常态 助推小企业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