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康乐年鉴编辑的五点体会

栏目:心得体会发布:2018-05-29浏览:2468下载300次收藏

精雕凸显特色   细琢打造精品 

康乐年鉴编辑的五点体会

甘肃省康乐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  马晓春

地方综合年鉴,是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年鉴由本级政府主持,地方志办公室负责编辑出版。《康乐年鉴》从2013年启动以来,采取主编设篇征稿件、组稿严把关、排版细设计、总纂抓通稿“一条龙式”的工作方式,科学合理设篇目、严审规范提质量、探索创新设版式,连续出版了《康乐年鉴(2013)》《康乐年鉴(2014)》《康乐年鉴(2015)》《康乐年鉴(2016)》,其中公开出版2卷,内部发行2卷,全彩式印刷1卷,实现质量一年一提高、连续出版不断线。《康乐年鉴(2013)》获“甘肃省第十届地方史志成果一等奖”,被国家图书馆收藏;4卷年鉴被国家方志馆、甘肃省档案馆、甘肃省图书馆等省内外相关机构收藏。目前,又一卷全彩式、公开出版年鉴——康乐年鉴(2018)》完成评审稿。下面,我谈一下编辑体会和做法:

一、多方位支持是编辑年鉴的有力保证

“一纳入八到位”是地方志工作步入常态化的最根本保证。落实“一纳入八到位”,必须千方百计去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领导重视并支持了,“一纳入八到位”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落实,地方志工作就能够开展。可以说,没有领导的支持,地方志工作就无法开展,年鉴编撰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上级领导的关注,主要领导的重视,分管领导的支持,是做好地方志工作的最根本要素。因此,在地方志工作中,领导的作用无论怎么高估都不为过。地方志工作所取得的任何一点成绩所做出的任何一项成果,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都是领导支持的结果。记忆犹新的是,我任县志办主任不久,立即着手年鉴编辑工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我将编辑工作预算经费报告呈给县领导时,换来的是县领导疑惑的眼神和“等做出样书再说”答复。也难怪,我来之前县志办近十五年从未编辑出版过一本书!三个月后,当我将编辑出的年鉴初稿放到县领导的办公桌上时,县领导很惊奇,立马批给了编辑工作经费。从此,我认准一个理:要得到领导的支持,首先必须要拿得出成果。每年11月份,我向分管领导汇报,由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发文成立《康乐年鉴》编纂委员会,下发编纂细则,明确各乡镇、各单位资料报送时限及稿件质量要求。年鉴评审稿完成后,分送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和四大院办公室及相关部门审核,提出修改意见,再次进行完善。最后,经县政府审定,校稿无误后,出版发行。康乐年鉴的编辑,得到了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从物力、经费等全方位给予了充分的保障,特别是《康乐年鉴(2016)》评议稿完成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全彩式印制,从而提高了年鉴编辑标准和质量。

二、“倒逼式”压担是资料收集的有效手段

每年11月份,县志办成立八个资料收集组,由资料员负责在全县大会上发放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康乐年鉴》编委会和年鉴编纂细则的通知。对会上漏发的单位,会后由资料员上门送达。8名资料员采取上门送模板、不断电话催的方法,反复向征稿单位负责人打电话督促资料报送工作,并深入各自收集的单位“蹲点”守候,直到供稿单位提供资料为止。在每周一的例会上,由主编通报每周资料收集进度,并再次明确每个单位报送时限。由资料员说明分配单位未能按时完成资料收集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并对完成时限当场表态。对资料收集中推脱绕、懒涣散的资料员,采取会议批评、约谈问责及年终考核不得评优选先、不得评定为称职等手段,“倒逼”压担,确保按时限、高质量完成资料收集。对反复发送总结式资料、实在无法提供样板式资料的单位,由主编负责将供稿单位总结修改为年鉴格式后发送供稿单位审核,并由主要领导签字,加盖公章确认。同时,主编每周在2个康乐年鉴资料收集qq群及康乐党建qq群,通报各乡镇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康乐年鉴编辑的五点体会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