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治理为官不为之“未病”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8-05-02浏览:2965下载176次收藏
      为官不为,是指一些领导干部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应尽的职责,是非面前不表态、矛盾面前不敢上、风险面前不敢闯、失误面前不担责、歪风面前不敢斗的行为。领导干部履职,作为是本分,不为是怠政,在其位不谋其政只会贻害无穷,严重影响党的形象、事业发展和干部成长,甚至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形势面前,必须清醒认识为官不为对改革发展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必须探寻有效的治理之策,特别是要着眼“防患于未然,捉矢于未发”,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开出治理“未病”的良方。

      一是要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为官不为现象的存在从根本上讲是干部的思想认识这个“总开关”发生了扭曲、出了问题。因此,治理为官不为之“未病”,根本在于让干部信仰、信念、信心坚定起来,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要加强理论学习,教育引导干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强化政治引领,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生命线”落地生根、常用常新的路径手段,把握干部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使干部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能力,时刻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自觉从讲政治的高度谋划推动发展、考量工作得失,始终用强烈的责任感和坚决有力的行动,诠释对党的事业和职责使命的无限忠诚。要砥砺党性修养,常态化开展“党性体检”,扎实推进党性教育向纵深展开,使干部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落实党的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切实使党的“三会一课”、党日活动、民主评议等制度严格起来、落到实处。持续改造干部的主观世界和思想作风,引导干部认真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进先辈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使党性锻炼真正成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是要把准选人用人“风向标”。当前,在用人导向上偏重于“能”和“绩”,对于“德、勤、廉”的考察相对弱化,这就容易造成部分干部在领导岗位上容易松弛懈怠,为为官不为留下隐患。因此,治理为官不为之“未病”,关键在于解决好“选什么样的人”和“怎样选人”的导向问题,科学精准用好选人用人的“导航仪”。要严格标准选人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辩证地看待干部的“德”与“才”,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不仅要看其一时表现,更要看其长期表现。要大胆起用德才兼备的能人,选拔才干出众、实绩突出的干部,不搞虚情假意,不搞虚与委蛇,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实干者埋没,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要注重实绩选人用人,坚持“实绩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客观依据”原则,注重从风气正、事业旺的单位选人,从条件差、变化大的单位选人,从地处偏僻、岗位冷门、工作确有起色的单位选人,谁有本事让谁干,谁能干好让谁干,突出在脱贫攻坚一线、项目建设一线、化解矛盾一线、维护稳定一线选人用人,形成“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要群众公认选人用人,高度重视群众意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择人的重要标准,树立“干部用不用、群众起作用”“公正不公正、群众有公论”的用人理念。充分运用民意,把群众满意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助推器”,注重选拔在统筹协调、改革创新、服务大局、拒腐防变能力等方面体现自身真才实学的干部,选拔说实话、做实事的干部,从选人用人上提高执行力。

      三是要筑牢体制机制“防洪堤”。当前,动态考评机制和退出机制不健全,干部考察主要偏重于任前考核,不少干部在上任后,或者感觉仕途无望的时候,就会选择消极隐退的做法,造成为官不为。因此,治理为官不为之“未病”,核心在于扎紧制度的笼子,加大对不作为的惩处力度,织严织密为官不为的“高压网”。要完善考评机制,坚持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以日常考核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和基础,量化考核内容,制定考核标准,扩大群众参与,把组织考核和群众考核结合起来,明确分工内容,制定相应制度,树立“有为才有位、有位就要有为、为官就要为民”的导向,把“不作为”纳入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上来,坚持透明、公开、民主的考评和监督方式,让为官不为者无地遁形。要加大惩处力度,逐步建立遏制为官不为的长效机制,强化落实责任追究,把为官不为与党风、政风建设结合起来,对查处为官不为不力的党委,要从严追究其主体责任,最终从思想到监管上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同时,完善干部奖惩制度,建立干部诚信和政绩信息库,把为官不为作为党委和纪委对干部诚信、能力考核的重要指标,凡是因为官不为造成重大恶劣影响的,一经备案,永不叙用。要广泛开展监督,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构建上下贯通、左右互联、权威高效的立体监督网。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将干部全天候置于“聚光灯”下,保障推动干部在岗位舞台上,既敢为善为又精彩出彩。

      四是要护航敢想敢为“先行者”。当前,领导干部干事创业“容错机制”不健全,不少领导干部因为怕担责任而不愿积极作为。因此,治理为官不为之“未病”,重点在于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为担当者担当,消除干部后顾之忧,为勇于改革攻坚的干部服下“定心丸”。要防控履职风险,建立健全推进改革创新的风险评估机制和重大改革决策的集体把关机制。对改革创新要进行有效甄别,提倡鼓励先行先试,保护好改革创新的“火种”。要善于用法治方式化解改革风险,让改革先行者在法治轨道上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干出样子。对于那些破冰前行、攻坚克难的干部,要切实从体制和机制上给予帮助、关爱和保护。要支持改革创新,最大限度支持和鼓励干部干事创业,不拘一格、大胆使用,积极为干部勇闯新路、脱颖而出提供舞台。鼓励干部勇趟改革深水区,给空间、给机会,创造条件让干部到一些困难大、责任重、富有挑战性的岗位经受锻炼、增长本领,激励干部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更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健全容错机制,加大改革创新在干部考核和提拔使用中的权重,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容错机制、保护机制,形成“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鲜明导向,彻底改变多干多出事、少干少出事、不干不出事的逆向激励,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让干部安心干事、放手做事,更加心无旁骛地投身改革发展实践。

      治理为官不为之“未病”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打好组合拳,其根本是要引导干部自觉践行“五个过硬”要求,当好新时代“答卷人”,坚决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不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治理为官不为之“未病”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