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那段不能忘记的岁月
感受那段不能忘记的岁月
刘会生
在烈日炎炎的盛夏,夜深人静时,我通读了中青年两代军旅作家李金明、魏鹿兮编著的《反攻(1945年中国抗日战场纪实)》一书。该书以历史与文学相结合的独特视角,用纪实的手法再现了抗日战争最后一年,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和苏美对日的最后一击,迫使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取得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壮丽场景。越读越让我这个党史本科生感到有新意,越读越为我国文史界找到一条传承红色基因的新路而感到欣慰。
读着书中抗日军民在即将胜利时刻百折不挠、艰难抗战的一个个细节,眼框便不自觉的被打湿,耳中满是他们那充满力量的咆哮和不畏强敌冲杀之声,心中也好似有一团烈火在激愤中燃烧。
在中华民族从屈辱中奋起的转折之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展开广泛的人民战争,积极响应中共中央提出的“削弱敌寇、发展我军、缩小沦陷区、扩大解放区”的号召,向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作战。在解放张家口的城市攻坚战中,手拿劣势装备的八路军依靠自己的力量,与数倍于己的顽抗日军三次反复争夺,占领了张家口;晋冀鲁豫军区在大反攻中,第7纵队20旅58、59团在攻打济宁太白楼时,由于城墙过高,云梯差一人高达不到城顶,营长孙文轩在数九寒冬脱掉棉衣,挽起衬衣袖子,带头登上云梯,利用城墙砖风化的凹凸部攀援而上,一个敌人端着轻机枪冲了过来,他跃身冲上前去,用刺刀刺死了敌人。就在同时,他身中数弹牺牲。
枪声,炮声,泪血声,真实感人、催人泪下的抗战岁;不惧死亡,用自己的血汗将强盗消灭的抗日精神,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脑海中,这比以往以论带史的枯燥教科书,比裤裆藏雷、手撕鬼子、单手掏心、石头打飞机的随意杜撰和编造,真是天壤之别。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革命老区调研视察,每到一处,他都反复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反攻(1945年中国抗日战场纪实)》一书就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好教材。它将史实和文学相结合,以它独特的魅力让红色血液在全身流通,让头脑清醒,让行动坚定。让我们在缤纷繁复的物质世界
感受那段不能忘记的岁月
本文2018-03-16 15:06:58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06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