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栏目:心得体会发布:2018-03-13浏览:2056下载158次收藏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最最基层党的干部,我曾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反腐倡廉、整风肃纪的大气魄拍手称快,也曾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带一路”宏伟蓝图大发感慨,我还因习大大彭麻麻的恩爱相加,共同提携感动的热泪盈眶------今天,当我认真的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浏览完毕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从内心深处有种震撼!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是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采访实录,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自我磨炼,求真务实,为民办实事的成长故事。我想,很多人读这本书都会想到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我首先也想到这句话,可看的内容越多,就忍不住会感慨“大胸怀!大气魄!大目标!”。总结起来,我觉得用五个词可以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知青岁月已具备的领袖潜质——“理想坚定、家国情怀、求真务实、目标宏伟、勤奋好学”。

“为人民办实事”的理想信念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02年,他在公开发表的《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写下了“为人民做实事”的誓言——“15岁来到梁家河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梁家河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无论是“黑帮子弟”的政治污蔑,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实困境,或是身体上的种种不适应,都没有让青年的习近平放弃最初的理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一定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总书记青年时期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即便是在个人处境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始终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反过来,也正因为有着坚定的政治理想和信念,年轻的习近平克服了政治、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在七年知青岁月中,别人做事从“零”开始,青年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从“扁担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层一层掉皮、出血”到“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就不怕磨了”;从“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到“对跳蚤的毒素产生抵抗力”;从一开始劳动“连婆姨都不如的每天五六个工分”到两年后“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不管多苦多累,青年习近平总是一直拼命干,不惜力,一步一步地过了跳蚤管、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关”。每过一关都是一份磨砺,都有一份收获,不断积蓄着人生升华与超越的能量。

具有爱国为民的伟大家国情怀。七年知青岁月,青年习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在此时悄然扎根。看到当地烧柴缺乏,有人甚至为了在河里捞柴被淹死,习近平就想办法与上级领导申请出外学习制作沼气池,回来在大家的质疑中挖沼气池,制作沼气,解决了老百姓的照明、烧火问题 ;后来,为了多开拓土地,他又动员带领大家打淤地坝,当时很多人反对,因为大家都是传统的想法,认为前人没做的事后人也干不成,劳人费力,但年轻的习近平通过各种渠道,并求助于在群众中有威信的“黑子”给大家做工作,他对“黑子”说:“黑子,你说咱梁家河为啥穷?为啥吃不饱饭?就是因为土地太少了。这里打上坝,增加这么大面积的水浇地,以后梁家河的子子孙孙都会受益。咱说啥也得干成这个事!”最终动员带领群众完成了淤地坝的建设,为当地人民带来实惠,改善了生活。“黑子”的采访语录中这样说到:“近平在打坝期间,更是付出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他白天晚上,起早贪黑---他要求施工要快,施工质量还要好,特别是洪水冲击的关键位置,他搞的扎扎实实,固若金汤。而且他不仅一直在第一线指挥,也一直在第一线劳动,铲土、打夯、搬大块石头砌堤围,这些事情他都和村里人一起并肩战斗------一到雨季,近平就非常注意维修和防护,严格督促汛期的排洪管理,所以这个坝很牢固,坝顶的大片土地,一直在生产粮食。”之前人们购买生产生活用品,都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买,他当了村党支部书记后,就在本公社办起了缝纫社、代销店、铁业社、磨坊,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而且都办的轰轰烈烈。还有两件事也特别感人,一个是村子里一个叫“灵娃”的年轻人,因为智力有障碍,很容易惹起别人的不耐烦和反感,也就很容易受到别人欺负,他对习近平很多时候也很放肆无礼,但年轻的习近平却总是微笑面对,对灵娃一直很好,这使得灵娃妈妈和村里很多人都很感动感激;习总书记曾在村民吕侯生家住了一段时间,后来90年代吕侯生腿生病无钱医治,找到当时已任 福建省主要领导职务的习近平,他及时寄去了路费,还帮侯生联系了医院,交了所有住院费用 ,再后来,吕侯生做截肢手术,他听说后,又是二话不说,支付了全部的医药费------不管是像造淤地坝这样造福子孙的大事,还是百姓看病这样的小事,习总书记心里始终装着百姓,始终把造福百姓,为人民分忧解难当做己任,他伟大的家国情怀显而易见,又有谁不拥戴这样的国家领袖呢!?

 培养塑造了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习总书记曾说,陕北七年生活最大的收获有两点,其中之一就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在历史亲历者口中,我们也总能听到“近平是了解实际的”“插队几年让他更加了解实际”等表述青年习近平也给人民留下讲问题“讲的最实”“办法最管用”的深刻印象。村民赵胜利说:“近平来之前,我们村上开会,搞社教,大家都没什么兴趣,那些政治啊、口号啊、路线啊、斗争啊、批判啊------社员们对‘社教’都没兴趣------但是,自从近平来了,只要他开会搞社教,大家都准时去,大家不仅认真听,还能充分地跟近平交流------因为近平讲话特别实在,特别有意思------他对各方面的知识面掌握的都很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各方面都了解。------他说的话题,都是我们普通老百姓特别感兴趣的事。” 从社教到第一个成功制成陕西省沼气,并吸引陕西省全省沼气现场会在梁家河召开,再到淤地坝的建设,每一件事年轻的习近平都能结合当地实际,实事求是为百姓办实事。也因为他在当地的亲身体验与实践,更坚定了他实事求是为民办事的决心,培养塑造了他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

确定宏伟目标 并付诸实践 。 无论是当年在梁家河小小年纪就能学习经验,制成陕西省第一个沼气,带领群众突破传统观念建设淤地坝,还是今天作为国家领导人确定的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无不彰显着一个真理:确定一个伟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