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文化工作会讲话

栏目:工作总结发布:2018-03-07浏览:2725下载178次收藏

树立新理念 谋求新发展  奋力谱写十三五

文化事业发展新篇章

    ——在全县文化、文物、旅游、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6年4月1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文化、文物、旅游、体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习近平系列讲话及县委十九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回顾“十二五”及2015年工作,表彰先进,安排部署“十三五”及2016年工作。下面,我讲三点:

一、总结回顾“十二五”及2015年文化工作

五年来,全县文化工作者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县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文化繁荣发展为主线,以文化惠民为主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解放思想,团结奋进,求真务实,锐意创新,圆满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和保障。2013年9月、2014年12月我县分别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

这五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基础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县财政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新建了纸坊、顺宁等7乡镇文化站,实施了红大抢险加固、环境整治工程及文化馆维修改造工程,建成数字农家书屋8个、农家书屋49个,累计配送图书10.8万余册。完成了原12个乡镇5个社区及200个村的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任务。大力实施了镇、村及社区文化活动器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配送工程,累计配送370余万元的文化活动器材及灯光音响设备,配送体育健身器材704件。坚持做好免费开放工作。图书馆、纪念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体育场全部实现了免费开放,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项目逐年增加,文化馆2011年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图书馆2013年被评为国家三级馆,金丁、旦八文化站2014年被评为国家一级站、永宁为国家二级站、吴堡、顺宁为国家三级站。着力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坚持每年举办“志丹过大年”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红都之夜”系列消夏广场演出及“陕北民歌大舞台”活动,“四个一”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三下乡”活动扎实开展,五年来,各类演出达700余场,特别是举办的“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比赛、志丹县首届文化艺术节、“红都之夜”消夏广场演出、志丹县广场舞大赛等活动,影响力大,社会反响好,深受群众欢迎。

这五年,文艺事业实现了全面繁荣。坚持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积极打造志丹文化品牌,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五年来,年均创作歌舞剧1部,小戏小品2个,歌曲3首,舞蹈8个。也涌现出了《昊天沣鼓》《踩场歌》《相亲》《水漫金钟银瓶瓶》《请茶歌》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参加中省市各类比赛,获奖众多、好评如潮。其中《陕北汉子》荣获第九届全国舞蹈大赛二等奖,舞蹈《绣荷包》《昊天沣鼓》分获第四届陕西省“荷花奖”专业组银奖、铜奖;小品《相亲》获第五届陕西省小戏小品大赛优秀剧目奖、优秀表演奖;“红都组合”作为我县的一张文化名片,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获“群星奖”,参加第六届中国原生态民歌大赛获优秀演唱奖,参加2012年《我要上春晚》并闯入年终总决选,2015年参加央视大型公益性节目《梦想星搭档》并入围年度盛典;精品歌舞剧《兰花花》继续绽放,已被列为陕西省冲刺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重点剧目及艺术节开场剧目。以县歌舞团为班底的延安民间艺术团代表陕西参加了外交部、文化部和澳大利亚联合举办的“欢乐春节”中澳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县文艺团体“舞”出国门,这更是对我们文艺事业的充分肯定。

这五年,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非遗”保护体系基本建成。依托县文化馆成立了全县非遗保护机构,建成了志丹县非遗传承坊,在旦八、永宁文化站新建了非遗展厅,成立了羊皮扇鼓、刺绣、羊肉荞面制作技艺、陕北民歌等非遗传习所和非遗示范基地,并开展了非遗培训会、农民画培训班等培训活动10余次。启动了全县第六次“非遗”普查,完成普查项目72项,公布了第二批、第三批共61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新增志丹羊肉荞面制作技艺、洛河战鼓等6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及志丹民歌、志丹传统农事等10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文物保护工作扎实开展。五年来,全县未发生文物安全事故,文物“四有”档案及文物保护“四级”纵向网络不断完善,完成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全县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及全县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建设。五年来,新增国保单位1处(秦直道志丹段),省保单位3处(永宁山寨、城台石窟、刘志丹故居),公布了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完成了保安军城墙、刘志丹旧居、刘坪中央党校旧址、麻地坪革命旧址规划编制工作,实施了保安革命旧址北侧旧址确认、永宁山旧址考证以及秦直道志丹段遗址调查保护工作;累计争取中省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实施了唐武令璋石椁及石墓志修复、保安革命旧址抢险加固工程、抗日红军大学旧址展示复原工程、安防等工程;红大旧址对外开放,纪念馆建设加紧实施,年均接待游客6万余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成绩突出。

这五年,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文化市场健康有序。认真履行文化市场监管职能,狠抓建章立制和规范经营,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聘请了乡镇文化市场信息监管员及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坚持开展网吧、娱乐场所及“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年均出动检查450余次1100余人,确保了全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也获得了省文化厅肯定,文化市场执法大队2011年获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先进集体,2012年获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十佳单位”。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坚持培育产业和培育市场并重的原则,以红色旅游产业和民间特色文化产业为主攻方向,刺绣、剪纸等民间文化艺术产业正在起步,民间演出团体蓬勃发展,五年来,新增娱乐场所22家,书刊音响店6家,文艺表演团体2家,印刷、广告业14家,全县各类文化经营单位达64家,文化市场呈现出健康、繁荣、有序的发展态势。

这五年,旅游产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日趋完善,旅游宣传有声有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五年来,累计接待游客168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亿元;高起点完成了《志丹旅游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志丹县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城台石窟、龙泉寺等部分景点单体发展规划。坚持红色为主,生态为辅的发展思路,以志丹陵、保安革命旧址、红大旧址为主的红色旅游景区焕然一新,志丹至甘肃南梁红色旅游专线及永宁山寨开发项目启动实施,全县旅游标识进一步完善,九吾山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景区提档升级稳步推进,景区检票系统、景观灯、游客服务中心、安防设施不断完善,游客接待能力显著增强,年均接待游客3万余人。

这五年,全民健身事业实现了飞跃发展。大力实施镇、村、社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根据第六次全县体育场地普查结果,全县体育场地面积达583621㎡,人均占有1.41㎡,开放率达91%。体育组织网络建设不断健全,通过乡镇文体中心、农民体育协会、各类体育行业组织卓有成效的开展各项全民性体育健身活动,带动了足球、篮球、乒乓球、门球等体育项目的蓬勃发展,五年来,举办各类体育活动90余场,举办各类体育健身培训班60余次,参加省市各类体育比赛、运动会成绩优异。特别是足球项目成绩突出,志丹少年足球队出访德国,受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亲切接见并寄予了殷切希望,县委县政府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校园足球已成为我县又一张靓丽名片。

回首“十二五”,是抢抓机遇的五年,是艰苦奋斗的五年,更是成果丰硕的五年。五年来的生动实践,五年来的辛勤奉献,充分体现了文化队伍的责任担当,彰显了文化队伍的务实作为。尤其是2015年,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我们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在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可谓亮点纷呈。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红都保安纪念馆建设工程顺利开工,完成了宣传文化中心剧院改造、太白山山门修缮工程,实施了村级、社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个,完成了200个农家书屋图书补充工作,配送图书3.6万余册;图书馆接待读者3.95万人,新设了馆外图书室一个;文化中心承办各类会议、演出42场。社会文化活动亮点纷呈,“四个一”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三下乡”活动扎实开展,“志丹过大年”春节文化活动、“筑梦红都·文化同心”消夏广场演出活动、志丹县庆祝建党94周年合唱比赛、志丹县首届春晚成功举办;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深入,纪念馆接待游客7.4万人,出版发行了书籍《红都保安文集》,实施了文物标志碑修复及秦直道志丹段遗址调查保护工作;洛河战鼓、志丹刺绣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免费开设了志丹县少儿艺术培训班,文化馆通过“一级馆”复验;艺术生产捷报频传,《请茶歌》《最美女人家》《岁月拴马桩》成功入围第十七届中国“群星奖”比赛,《兰花花》被初定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场剧目;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协助完成了全国扫黄打非领导小组督办案志丹“5.17”假记者案,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考评列全市第三;旅游宣传亮点纷呈,举办了“志丹一日游”“千人游志丹”“薪火相传·再创辉煌”长征火炬传递仪式;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举办了“信合杯”篮球赛、“迎国庆”干部职工越野赛等活动15场,开展了国民体质监测活动,承办了省青少年足球运动会,其中获男子甲组冠军。全县文化、文物、旅游、体育工作呈现出稳步推进、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同志们,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受助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归功于文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在此,我代表局党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文化发展成效与打造文化强县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有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文化发展整体实力不强,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文化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文化管理的方式与手段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需要,一些优势文化资源仍未充分挖掘利用;二是文化阵地使用效率低下,人力人才活力不足,服务方式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滞后,竞争力不强,尚未融入全市旅游大环线,支持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能量不足;四是文艺出精品、出人才的机制亟待健全完善,各类文化人才不足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现有的文化艺术人才整体上还不能适应当前我县文化艺术发展需要。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正视差距,找准问题,采取措施,推动解决。

    二、认真谋划“十三五”及2016年工作

当前,随着文化强县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县文化工作已经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也面临着新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文化工作会讲话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