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法院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工作调研报告
一、剖析导致“两项指标”走低的根本原因,找出工作中存在的短板问题。
1、导致“两项指标”走低的主要原因
(1)人民群众缺少对权益观念的正确认识。没有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没有建立应有的诚信机制和对自身价值评估机制。有的基层组织,特别是农村,对人民群众普法的力度和效果不明显,人们只重视金钱,靠金钱和利益来衡量一切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导致诉讼到法院的案件,双方当事人各不相让,刀戈相见,造成人民法院对案件处理难度加大,调解难度增加。
(2)个别法官不能正确的看待群众的需求。没有自觉把倾听群众呼声,获知群众民意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也没有把群众满意作为自身工作的根本评价标准。
(3)有的法官为民服务宗旨意识不强。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个别时候,存在官老爷作风和衙门习气,没有彻底转变思想观念。
2、工作中存在的短板问题
(1)有的法官宗旨意识不强,对人民群众缺乏朴素的感情;
(2)少数法官存在工作作风不扎实,庭审不规范,对当事人态度生、冷、硬等问题,损害了司法公信。
(3)“执行难”问题仍然是影响法院审判效果的突出问题。
二、总结本单位经验做法,在近几年工作中运用了哪些有效措施和办法。
1、加强便民诉讼。为了便于群众诉讼,坚持到乡村开庭,到案发地开庭,加强巡回审判,并将巡回审判工作纳入年度业绩考评,严格考核标准。执行局发送执行工作须知及承诺书,立案一庭发送《立案须知》等,同时,注重发挥了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的宣传作用。
2、强化司法透明关注民生。大力开展“阳光司法、巡回审判、两评查”等活动,到乡村和厂矿企业去开庭、去执行,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旁听庭审,推进司法公开,提升人民群众对法院的了解;认真开展庭审评查和案件质量评查,通过群众评、同事评和领导评等措施,提升案件质量。
3、加强执行,提升司法权威。强化相关单位对法院执行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工作,有效提升法院的执行力。对法院执行中,原、被告确实在生产、生活方面确有困难的,积极启动涉诉特困人员执行救助,以解决当事人基本的生活,并进行广泛的宣传,让人民群众了解司法机关的为民意识。
4、加强沟通渠道建立。对于一些群众合理的诉求,建立“院长接待日制度”和“首问负责制”。对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积极协调解决。
5、加强法治传播力。开展“
市人民法院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工作调研报告
本文2018-01-16 13:54:41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04539.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