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处社事科2017年度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思路
一、2017年工作总结
2017年,社会事务条线紧紧围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大力发展“两城战略”工作重点,打造“绿色、创新、人文新笕桥”的工作目标,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需求为导向,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推进民生各项事业发展。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社区自治组织换届顺利完成。
本次换届选举工作坚持以“民主、平等、竞争、择优”和“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以选好配强社区居委会班子为重点,积极提高居民投票参与率,达98.5%以上,位于全区前列。选举产生居委会成员97人(含兼职委员9人),居监会成员84人。在新当选成员中,结构明显趋于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化,有效提高社区服务能力。
2.社工队伍建设不断深化。
(1)优化培训,更新社工理念。通过针对不同层次的社工(社区书记主任、两委班子、全体社工),专题开班8次,邀请党校、大学里的专家教授及行业领域内的佼佼者,通过上课培训等方式,传授最新的思想、理论、实践知识。
(2)优化活动,提升综合素质。举办“最美笕桥”社工节系列活动,提升社工素质,通过户外拓展训练,增强团队凝聚力;通过书画、摄影比赛,培养社工“一专多能”;通过参观学习,开拓社工视野。开通社工考前“直通车”,“错班定点”为社工提供有力培训,有效提高社工持证率。
(3)优化考核,强化工作作风。每月进行绩差考核,激发社工工作积极性。最好社工考核奖按标准奖金1.2倍发放,最差社工按70%发放,对连续多次被评为最差社工的,进行谈心谈话。委托第三方进行满意率测评,考核分由网格内居民评定,以测评促勤、促效、促绩。
3.老龄事业发展加快推进。
(1)做好老年各类福利优待工作。街道60周岁以上老年人10656人,今年共有600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享受服务时长5773小时;为符合条件的三类老人发放智能手机2119台;为688位老人制作老年人优待证;为1507位80-89岁、217位90-99岁、2位百岁老人发放健康补贴。
(2)健全托底型养老服务保障机制。街道做好失能、失智、伤残163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3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19户,独居、空巢、孤寡1001人等共六类特殊困难老人托底工作。提高重阳节慰问标准,90-99岁老人从200元提高到500元、百岁老人500元标准提高到1000元。
(3)丰富老年人文化精神生活。以笕桥街道夕阳乐老年大学为主阵地,委托专业第三方运营,共设置5个点,以街道为中心,辐射辖内4个社区。积极开展各类老年人文娱活动,“敬老月”慰问百岁老人、高龄老人、困难老人248人次。
4.助残助困工作有序开展。
(1)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累计向低保128户、市区级困难6户发放低困救助资金470.950452万元;提高慈善超市发放标准,从原来每年500元提至每年1000元;今年“春风行动”共募集慈善捐款156万元,截止到目前累计发放慈善救助金151.64万元。
(2)全力做好扶残工作。街道持证残疾人共计1235人,及时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各类补助共计352.92万元;联合绿康医院开展康复直通车进家门活动。11月底前完成街道残联换届,11月中旬完成社区残协换届。
5.“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推进。
(1)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有效整合各部门、各社区力量,建立最多跑一次专项工作小组,区里下达的61个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街道直接办结的有11个项,社区直接办结的有3项。
(2)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增设“最多跑一次”咨询专窗和“综合受理”专窗,积极探索“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机制。自窗口成立以来,服务居民1500余人次,查询打印社保参保证明729份,打印学籍证明7个。
(3)编印手册,加强宣传。梳理出一批常用服务事项,分批编印成“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务手册,发放到各社区及居民家庭,累计印发1万余册,并利用电子显示屏、微博微信等方式积极开展专题宣传。
6.人力社保服务深入开展。
(1)加强就业创业扶持。通过多方位宣传引导,多渠道挖掘岗位,多模式职业推荐方式,通过组技能培训、强化创业帮扶、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方式实现新增就业3050人。
(2)推进社保扩面。通过加强部门联合与企业走访,积极鼓励企业职工参保。全年办理少儿医保9894人,城乡居民医保2072人;办理证历本3920本。
(3)加强企退管理。夯实住院探望、节日慰问等基础服务,同时积极开展企业退休人员寻春健步走、钓鱼比赛、摄影比赛、文艺巡演等活动,组建银龄风采合唱团,让13115名退休人员实现老有所乐。
7.计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1)夯实基础,完善信息保质量。1-11月共计上报出生人口636人,其中一孩出生234人,二孩出生386人,多孩16人,计划外8人,计生率为98.7%,数据统计误差控制在1.2%以内。街道每月与派出所进行婴儿上报户口核对,共计核对信息696条,查漏出生信息7例。
(2)以人为本,转变理念提服务。街道共计有特扶对象54人, 2017年拨付奖扶、特扶、生活护理补助经费572660元。街道目前共计失独家庭19户。
(3)严格把关,强化责任保重点。共计开具证明、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00余件。为社区换届选举把好关。共计审查1500余人,未发现违返计划入到相关人员。
8.红会宣传持续扩大。
(1)积极营造红十字会影响力。结合5.8红十字会日,街道、社区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内容,结合街道无偿献血工作,共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20人。
(2)扎实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街道红十字会深入社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全年开展培训22场,培训人数达700余人,救护员考证合格率达99%。
9.教育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1)发挥浙师大教育品牌作用。浙江师范大学笕桥教育集团成立“一院一中心”,即“初阳学院”和“we-课堂研究中心”;今年浙师大附属笕桥实验中学进入全区中考前7。街道在教师节向集团赠经费150万元,在教师节、六一节向学校教职员工发放教学质量奖、杰出校园长奖等奖励资金172.42万。
(2)树立学前教育品牌意识。通过社办园月例会制度、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开放教研等活动促进社区集体办幼儿园办园水平的提高,笕一、笕二顺利通过省二及市甲级幼儿园复评,笕四获评市甲级幼儿园,笕三顺利通过省二评审。笕桥一幼、三幼、四幼成功创建a级食堂。
(3)规范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协同区教育局、街道综治、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对辖区42家民办培训机构级9家无证无照培训点开展全覆盖巡查,并对教育部门主管的无证无照培训点及涉及文化课培训超范围经营的培训机构进行回头看检查。
(二)特色亮点工作开展情况
1.“三深入”促进社区建设发展。
(1)社区品牌建设不断深入。以社区阵地建设为方向,不断加强社区特色品牌建设,东港深化“e家全能”、明桂打造服务一条街等,受到市、区民政部门认可,截止目前,已累计接待省内外参观团队97批次,共计2200余人。
(2)社区治理模式创新不断深入。按照“e网三联四融合”模式,向大社区建设、国际化、法治化等方向发展。今年创新8个社区治理模式,包括横塘创建“双拥”示范点、草庄社区深化爱心互助会等,目前8个品牌已创建完成。
(3)社区用房“两化”建设不断深入。今年完成东港、明桂未达标社区消除任务,对枸桔弄、金色黎明、机场、白石、草庄5个社区进行配套用房,建设社区客厅式服务大厅,枸桔弄、金色黎明社区办公用房装修11月底完成,白石社区计划12月底完成。同时,提高开发商需移交的配套用房装修资金,从原来的500元/㎡提高至1680元/㎡。截止目前,共接收新交付楼盘4个,收到资金294.23万元。
2.“三引导”促进社会组织培育。
(1)设置服务平台,引导社会组织规范化。在东港、枸桔弄、天新等10个社区设立社区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要用于培育、孵化、管理社区备案社会组织,将辖区社会组织纳入其管理范围。
(2)加大政策扶持,引导社会组织标准化。在年底,
办事处社事科2017年度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思路
点击下载
本文2018-01-09 18:24:34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0427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