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7年县植保植检站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

栏目:工作总结发布:2017-12-24浏览:2551下载210次收藏


  2017年,在县农业局的正确领导和州植保植检站的关心支持下,xx县植保植检站紧紧围绕年初工作要点和绩效考核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牢固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通过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草鼠害预警监测,积极开展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控,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快植保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持续强化植物检疫工作,为全县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保驾护航,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抓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按照国家及省州测报标准,全力做好我县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小麦、蔬菜、马铃薯、蚕豆、油菜等作物主要病虫害的预测调查和预警监测。全年共发布《植物病虫情报》10期,通过“三农通”手机短信发布植保植检信息54条,在xx农业信息网、xx公众信息网、xx政务信息、楚雄州农业信息网等公众媒体上发布植保信息14条,周报填报率达100%,完成植保专业年报表上报工作。通过强化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提出全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防治对策建议,适时有效地指导乡镇农技中心和广大农户做好大面积防控工作。

    (二)抓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2017年,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全县农业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广大农户的密切配合下,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重大农作物病虫害不暴发成灾,重大植物疫情不恶性传播蔓延。全县以小麦、蚕豆、油菜、蔬菜为主的小春作物病虫草鼠害总体为中等偏重发生,共发生34.29万亩次,防治50.71万亩次,挽回损失7072吨,实际损失226.38吨;以水稻、玉米、杂粮、蔬菜等为主的大春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为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偏重发生,共发生46.09万亩次,防治151.04万亩次,挽回损失11844.28吨,实际损失749.03吨。全县全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面积占应防面积的95%以上,全年完成病虫草鼠害防控201.75万亩次,完成州下达绩效考核目标的100.875%,病虫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三)加速推广植保绿色防控技术,落实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做好植保新农药、新技术引进开发。根据省、州植保植检站的安排部署,继续在金碧龙林、新街小古衙和龙街仓屯开展30户农户农药使用调查监测项目工作,按时收集汇总并通过网络平台上报了各种表册、总结,为指导农民科学用药提供依据,推动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实施。

    从9月1日至30日,结合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的开展,同时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宣传月活动,重点宣传农业部下发的《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我县近3年来开展农药使用减量增效工作中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扩大影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引进春雷霉素、丙硫唑、苯甲·丙环唑(冠苗)、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丙威·毒死蜱、唏啶·吡芽酮等低毒、低残留新农药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等,并在生产中逐步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防治技术,安装使用太阳能照明杀虫一体灯光诱,可重复利用黄、蓝板色诱,使用性信息素性诱,利用防虫网驱避害虫,果园生草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我县优质粳稻、烤烟、蔬菜及葡萄、枇杷、红梨、芒果、草莓、杨梅等特色经济林果中得到引进使用,推广使用绿色防控集成配套技术,促进农药减量增效,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正逐步成为县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共识。全县全年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达3.35万亩次(龙街仓屯10200亩、龙街鼠街洪荒地120亩、新街芦川1200亩、新街钱湾10085亩、金碧厂房1660亩、金碧龙林10120亩、六苴波西150亩)。

    (四)推进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结合省专项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州级科技增粮项目的实施,组织开展小秧联防2次3000亩;在6月底和8月初,分别组织对千亩展示片水稻主要病虫害开展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2次,共计防治10482亩次(含州级科技增粮项目胡屯片区);在龙街仓屯建成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示范区1片10200亩;在新街芦川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水稻高产栽培科技示范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项目,安装太阳能照明杀虫一体灯28盏,建成绿色防控技术核心示范区1片1200亩。全县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20.3万亩次,农药利用率达到38.5%,绿色防控覆盖率达28%,统防统治覆盖率达38%。举办农药减量增效及植保绿色防控技术培训5期508人次。

  (五)持续强化植物检疫工作。根据病虫发生周期,阶段性对稻水象甲、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扶桑棉粉蚧、马铃薯甲虫、红火蚁等危险性病害虫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调查,未发现疫情。认真做好桑苗调运复检,共复检桑苗7批次443.948万株;做好辖区内玉米和水稻繁种基地的田间检验和产地检疫,未检出检疫性病虫害。针对出入县境的种子、苗木开展检疫覆盖率达90%以上。协同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每年春季开展种子、种苗市场日常监督执法检查不少于1次。年内共办理产地检疫4批,开出产地检疫合格证4份,涉及2种作物(水稻、玉米),5个品种。扎实做好疫情监测与处置,每月上报1次农业植物疫情月报表。落实重大植物疫情防控示范, 做到新发疫情不快速蔓延危害,已有疫情不大面积暴发成灾,重大植物疫情应急处置率达到100%。

    (六)按时完成各项临时性工作任务。一是3月份,在金碧、龙街、六苴、昙华、赵家店开展虉草发生情况调查,共调查5个行政村小麦、大麦、油菜、蚕豆4种作物的200丘田块,掌握了我县虉草发生区域及危害,按要求及时上报了报表和总结材料。已在金碧、龙街、赵家店发现了虉草。二是按时完成各种报表和材料上报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县植保植检站核定事业编制3人,现实有在职在编人员1人(冷莉芳),其余2人(何劲、彭忠明)编制与岗位不批配,不便于管理。特别像在农业有毒有害保健津贴的核发标准上,只能按在职在编人员来核实配发,造成实际干植保植检工作的人员所能享受的津贴标准比不干专业工作的人员低,挫伤工作积极性。另外,县植保植检站与县农技中心实际上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人、财、物并未完全分开,不利于管理和业务工作的开展。

(二)植保植检站编制少,人员配备不足,混岗情况突出。乡镇农技中心无专职植保植检工作人员。植保工作任务繁杂,特别是预测预报工作任务重,只能在县城周围乡镇开展监测工作,致使测报工作具有一定局限性和片面性,与现代农业发展,科学、规范的开展植保植检业务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三、2018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全年及时发布病虫情报10期以上。

    (二)抓好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工作,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面积占应防面积的95%以上;全年完成病虫草鼠害防控面积200万亩次以上,其中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20万亩次,绿色防控面积3万亩次,病虫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三)落实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在龙林、小古衙、仓屯继续开展30户农户用药调查监测项目;做好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样板创建,保证全县绿色防控覆盖率不低于27%,统防统治覆盖率不低于37%;举办农药减量增效、植保绿色防控技术培训1期、100人次以上。

    (四)认真抓好植物产地、调运检疫。针对种子、苗木开展检疫覆盖率达80%以上;扎实做好疫情监测与处置,及时上报疫情信息;落实重大植物疫情防控示范,做到新发疫情不快速蔓延危害,已有疫情不大面积暴发成灾,重大植物疫情应急处置率达到100%。

    (五)完成省州植保植检站安排的各项临时性工作任务。

2017年县植保植检站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