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技储粮 确保粮食安全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保障粮食供应能力牢靠地建立在我们自己身上、把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中”。2015年3月23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联文下发的关于印发《粮食收储供应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求:“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粮食行业,用信息化引领带动粮食流通现代化。实施科技兴粮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加快粮食科技支撑新突破,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大力提高粮食行业的科技含量”。国有粮食仓储企业是国家实施粮食宏观调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掌握粮源、稳定市场、服从调控和服务大局的政治责任。而科技储粮创新是确保粮食储存安全、品质良好、降低损耗的必要手段,历来都是粮食仓储部门工作的重点。早至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叶以物理手段实现“四无”粮仓、七十年代以化学为主实现“四无”粮仓,到九十年代以综合手段实现“四无”粮仓,特别是2003年全面推广运用粮情测控、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和谷物冷却为代表的“四合一”储粮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储藏水平,保证了粮食品质,降低了储粮损失,确保了储粮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2014年“四合一” 储粮技术升级为“横向通风、负压谷冷、多介质防治、多参数粮情”四合一新技术,初步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粮食储运技术保障体系,我国科技储粮技术水平已经总体跃居国际先进水平。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结果表明:通过四合一储粮技术的推广运用,储备粮中的“陈化粮”大幅下降,体现储备粮新鲜程度的宜存率指标从2003年以前的70%,上升到99%。储备粮的总体质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时,成果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减少了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提高了食品卫生的基础安全水平。
一、不断推进科技储粮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储粮技术的不断创新是确保粮食储存安全的需要。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确保粮食库存数量真实、安全,重要的就是依靠科技创新,依靠科学保粮手段,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因此,科技储粮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是粮食仓储企业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2、储粮技术的不断创新是实现粮食品质良好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低温、低氧和物理防治技术为主,铺以必要的低剂量、无残留的化学药剂熏蒸,减少了药物污染,实现了绿色环保、品质安全。目前,“氮气气调储粮”等一批绿色储粮技术正引导着粮食储藏从传统储粮向“绿色、生态、智能、高效”的生态储粮转型。
3、储粮技术的不断创新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以我公司为例,经过多年的储粮探索,我公司摸索出一条“膜下低剂量环流熏蒸技术”的科学保粮的路子,节约了费用,降低了成本,延缓了陈化,提高了效益,同比粮食售价高0.06-0.10元/kg,社会、经济效益明显。一是降低投药剂量,节约防治费用;二是杜绝了重复熏蒸,节约费用,减少污染;三是在科学保管条件下粮情稳,污染少,粮食陈化速度有效减缓,从而保障了正常的轮换周期和出库粮食品质,提高了经营轮换效益。
4、储粮技术的不断创新是改善仓储设施建设的需要。粮食仓储设施是粮食安全储藏和粮食流通的基础,也是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早期建设的粮库,仓房陈旧,设施落后,已严重影响粮食储存安全。机械化作业水平和计算机粮情测控、环流熏蒸、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等“四新”储粮技术难以推广应用,这样的仓储设施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安全储粮和科学保粮的需要,难以实施科学保粮措施。如要提高科学保粮水平,首先必须加强仓储设施硬件建设。
二、当前科技储粮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我们看到以基层粮食收储库点为代表的一些地方粮食购销企业,由于重效益、轻投入,加之专业人才断层,致使科技储粮创新工作出现了一定的弱化甚至退步,极大地影响到储粮安全储存,给新常态下安全储粮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1、对科技储粮认识不足。粮食市场放开后,大多数收储企业把搞活经营与科技储粮对立起来,重经营、少投入,虽然一些企业在科技储粮上给予了一些投入,但只图形式、不求效果,认为科学储粮“劳民伤财”,嫌麻烦、怕花钱。在冬季通风降温工作中,有的企业对电费支出考虑比较多,通风的时间和次数达不到要求,影响了降温效果;在推广“双低”或“三低”储粮工作中,有的企业强调人手少,工作量大,降低工作标准。
2、仓房设施设备老化严重。自1998年开始,国家陆续投资建成了一批新型储粮仓房,储粮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基层粮食收储库点大部分仓房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还有五、六十年代仿苏式仓和简易平房仓,设施陈旧简陋,只能保证粮食不被日晒雨淋,保温、隔热、门窗气密性、地坪防潮等条件很差,储粮新技术难以得到运用。加之这些企业效益差、根本拿不出资金来进行改造,这以成为推广科技储粮新技术亟待攻克的难题。
3、储粮技术人才匮乏。基层粮食收储库点自粮食企业改革后,效益普遍不佳,薪酬不高,加之地理位置远离城区,难以吸引和留住高学历的专业人才。而在岗的仓储技术人员待遇、福利差,难以调动积极性。同时绝大部分职工年龄老化,思想保守,对科技储粮技术认识不足,不愿学、不善学,不肯钻,因此给新技术创新运用造成了阻力。
4、科技储粮资金投入不足。绝大多数基层粮食收储库点自我发展能力差,历史包袱重,加之储备和政策性业务规模小、费用高,因此经济效益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投人大量资金开展科学储粮力不从心,造成成熟的科技储粮技术普及率不高。
5、入库质量控管难度加大。近几年来,入库粮质控制难度不断加大,主要表现为平均水分、杂质上升,已成为制约粮食安全储存的重要因素。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多种经济主体介入粮食收购市场,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为了争夺更多的粮源,在收购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放宽质量要求,直接导致了入库粮食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粮食收储库点检验力量薄弱,检测设备配备不齐全,现有设备只能从事常规检验,对于粮食脂肪酸值等理化指标还没有检验能力。不合格的粮食入库后,给粮食安全保管造成了巨大的隐患。
三、做好新常态下科技储粮创新工作的几点思路
1、提高对科技储粮创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中央、地方储备粮规模不断增加。粮食收储企业要在费用紧、要求高的情况下保证各级储备粮以及政策性粮食数量真实、储藏安全、品质良好,就必须依靠科技储粮和创新。特别是企业领导更要强化科学保粮意识,把科技储粮创新工作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落到实处。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科技储粮创新工作的领导,加强检查、督导和考核,严格储备粮存储资格认定制度,落实科技储粮创新奖惩机制,激发基层粮食收储库点做好科技储粮的自觉性。
2、多措并举,改善粮食仓储设施条件。良好的仓储设施是确保储粮安全、降低储存成本的物质基础。目前基层粮食收储库点存在着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完善、机械化水平低等缺陷,难以适应先进的仓储技术运用和推广,因此不断改善粮食仓储设施、努力提高科学储粮水平是保证粮食安全的的一项重要工作。2005年以来,在国家重视和支持下,以中心粮库建设、危仓老库改造为重点的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工作,分步骤、分阶段有序推进。作为基层粮食收储库点应抓住契机,一是对所属站点资产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对存量资产的“出售或置换”,积聚资源和财力用于粮食仓储建设,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提升基层粮食收储库点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积极申报维修改造项目,争取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对整合后的库点进行改造提升,缓解自有资金不足的矛盾;三是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科学规划仓储设施布局,在加快中心粮库建设的同时,对整合后的库点进行改造,通过合理布局,完善粮食仓储设施,适应现代科学储粮需要。
3、强化业务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储粮人才队伍。在仓储技术人员的聘用上引入竞争机制、奖励机制,鼓励科技创新。在干部任用提拔、薪酬分配、福利待遇等方面向科技人才倾斜。储粮企业可通过专业学校的定向培养、开展自身的定期培训,结合思想引导,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培养一支精通业务、善于创新、认真负责的仓储工作队伍,以适应新常态下科技储粮技术应用的要求。
4、落实工作职责,从源头上把好粮食质量关。入库粮食质量是实现安全储粮的基础。粮食收储企业要高度重视粮食入库质量把关工作,认真做好收购入库前人员培训、品质调查工作,落实收购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收购各环节质量把关,初检、复检、监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采取“两筛、两吹、多扫”入库控管流程,确保入库粮食质量达标。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收购市场的监督检查,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收购行为,督促指导收购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健全经营台账和粮食质量档案。同时要继续强化为农服务意识,不断完善为农服务措施,提供必要的晾晒场地和烘干服务,努力提高为农服务质量。
5、加强储粮新技术创新应用。一要加强绿色储粮技术研发应用。按照绿色环保的要求,应用信息、生物、材料等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粮食仓房设施,大力推广低碳技术,发展绿色储粮;二要加强节能及安排技术研发应用。研究不同储粮生态区域适用仓型和保温隔热工艺,筛选性能优良的粮仓反辐射热和隔热材料进行应用示范;三要加强智能粮库信息技术研发应用。开展智能化粮库建设,创建粮食信息化宏观调控平台,实现对储备粮管理信息的集成与监控。
创新科技储粮 确保粮食安全
本文2017-12-06 20:07:54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02434.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